204、海善为留住谋划
康熙本就喜爱数学,胤礽的话让他琢磨了好些天,越想越有道理,不过越是心急,越是按捺下来。改变,都是一点一滴开始的,特别学术问题,冒然大动只会造成种种乱象。
书籍倒是方便,南怀仁带来的书籍早就翻译到位,他自己甚至为了简单明了还给一些翻译单独赋予了容易理解的名词。
但是老师哪里来?
想要普及开,就必须大量的老师,形成一定规模才能在科举中大肆侧重,不然不知道民间会出现多少乱象呢。三藩之乱刚刚有平定的意思,伪帝吴世璠已经被逼回昆明负隅顽抗,民间以稳为主,乱不得。
读书人在民间掌握着话语权,突然改换科举内容其实是伤害他们的利益,一旦乱起来,受损得还是大清。
“所以还是先得让读书人卷起来。”康熙捏紧了拳头,决定了下一科开始缩减录入人员。
其实大清现在还是挺缺官员的,不过为了让读书人卷起来,只能营造每一个录取名额很稀缺的错觉,他们才会为了录取想其他法子。届时,放出风声算课比例增加,慢慢能够引导主动钻研数学。
胤礽听了,对康熙竖起了大拇指。
“阿玛,我要学得还有好多,您一定要长命百岁啊!不,是活够150岁。”胤礽觉得康熙不活够150岁,自己都学不完,他阿玛太
有智慧了。
儿子的夸赞让康熙像吃了蜜似的,撸了一下胤礽毛茸茸的小脑袋,因为太子带头,一些大臣或是本来就不喜欢原先的发型,或是仿效卖好,也不正正经经剃头了,他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平定了三藩,大局已定,再也没有割据势力,留不留头发又有什么?
他自诩一个发型自由的心胸还是有的。
就是不知道那些秃顶人士会不会怀念这个对秃顶极其友好的发型,说不定他们就是目前发型最忠诚的拥趸。郑经投诚,最大的一个条件就是留发,仅仅是个发型就能大概率省去一场战争,他默默想着。
康熙笑着领了胤礽的心意,只听儿子立刻有了主意:“儿子觉得推广数学可以先从宗学开始,数学纳入考核,反正他们学四书五经也十分粗疏。”
“可以,你看着办。”康熙没有道理不同意,宗学他也看不惯,花费大笔钱培养一群废物,丢祖宗的脸。让太子去折腾折腾也好,省得闲的没事干去干一些欺男霸女的事。
数学,一旦学进去能耗费一生的精力,他现在就是一天不刷题就浑身难受,感觉大脑开始退化僵硬。
宗室子绝大多数小有家资,一辈子不会为了生计发愁,真要学进去也能研究出一点东西来。康熙可不认为数学发展到现在就是尽头,事物都在发展,大清也一样。
“阿玛,要不您身边再设一个数学博士,出入
南书房?”胤礽继续出主意,数学博士品级不高,但能出入南书房让许多官员趋之若鹜,“有时间你们商议朝政也涉及大量计算,这个数学博士不就有了用武之地,不是摆设。”
康熙更加满意,太子的建议说明他已经有了一定水平的政治素养,甚至一些成年人都比不上。
“可。”
他心里的得意之情怎么都压抑不住,忍不住带着儿子跑到孝庄跟前当着胤礽的面把儿子一顿猛夸,饶是胤礽已经很习惯被夸奖,还是有点招架不住。
夸得有点太过了。
“是啊,我们保成就是个小福星。”孝庄乐见其成,笑眯眯说道。
胤礽脸蛋被夸得红扑扑地:“是祖宗有德,才把福气应在我身上,乌库玛嬷、阿玛,你们就不要老夸我有福了,应该是感谢祖宗才是。”
福气是什么?
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确确实实存在,如果说真的是个人的东西,又解释不通。凭什么有人天生运气都好,大家都是第一回做人,最终胤礽找到了一个原因,因为祖宗有德护佑他,这样一想,之前那点小小的得意立刻就没了。
福气还是他的,却不会再让他产生一种理应如此的错觉。
“保成说得好。”康熙抚掌大赞,他的保成当然是天底下最有福气的小孩,却一点都不因此得意自满,不愧是他最爱重的儿子。
孝庄亦是如此想,保成和福临在很多方面都十分相似,特别是在福气
上,可是保成心智成长速度太快了,这话,就是成年人也不见得能说出来。
另一边,霍不屈还在想法子找军医询问,接到了系统的通讯。
“不用了,小雄子又好了。”系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