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海善喜滋滋拿着从胤礽那淘来的书,一出宫,直奔恪纯公主府。他非嫡非长,又是太子伴读,家里鲜少管他,只当他还在太子身边。
“好消息,特大好消息。”一进门,海善就和巧儿等人报喜。
恪纯公主等人在听到海善说好消息时心跟着一紧,母女俩异口同声:“可是太子同意我们留住当伴读?”
海善摇头:“虽然不中,亦不远了。”
两人微微有些失望,她们不出门不代表不清楚外头的情况,八旗劲旅已经打到了昆明,吴世璠守不住是必然的。就怕皇上回过神来秋后算账,留住,在皇上心里可是吴家孽种。
“太子伴读都是要读通经书的,留住跟不上,不过太子特别恩典,只要留住用一年时间学会一些数学就可以特许他当伴读。”海善将背着的包裹放在桌子上,打开,将自己搜集的数学书一本本拿出来,“这些都是我从太子那拿来的。”
恪纯公主听了,脸上露出喜色来。
巧儿也不禁跟着念了一句佛:“阿弥陀佛!这么看来此事有了八成准信。”
说着,一双美目含情脉脉看向海善,两人对视,其中的情谊就连年龄幼小天真单纯的留住都看出来了。他爬上的恪纯公主的膝头,咧嘴直笑,在她耳边悄声说:“我要有姐夫了。”
从出生起就一直被关在公主府里,
没有见过外头的世界,除了母亲和姐姐外更没有其他亲人,想到就要有一个姐夫,又多一个喜欢他的亲人,留住的嘴角忍不住往上翘。
恪纯公主没有说话,温柔着抚摸着留住的小脑袋。
一夜之间,幸福之家突然倒塌,丈夫、儿子都被处死,幸而,肚子里还有留住,一条小小的生命支撑着她这些年的生活。
海善隐隐听见姐夫二字,脸蓦地通红一片,心里欢喜得不行,又不太好意思,挠着脑袋转开了话题:“等留住当了伴读就能看到太和殿了,现在的太和殿修得可好了,都是柱子和梁里埋得都是钢筋。对了,到时候再带你去看看炼铁的高炉,铁水赤红赤红的,源源不断流淌出来,那景象,别提就多壮观了……”
海善的话让留住向往不已,他对当太子伴读其实没有那么多功利性,只想出门四处看看。听说外面的世界很繁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留住十分向往。
太和殿已经建成了,预制的钢筋砼柱取材可比找木料要省时间,还能根据现场所需的形状定制。让太和殿建造速度快了不少,要是用金丝楠木,以前线的情况,恐怕这会子柱子还在山里呢。
因为造价相对便宜,康熙一狠心,没有按原计划缩小太和殿的规模,也是因此,他的手头十分紧张。
李光地那头还没有回来,要是在八月之前赶不回来的话,可能他真的要向儿子开
口借钱劳军了。其他地方都能节省,劳军的开支是万万不能减少,不然等于步入前明的后尘。
前明为什么垮了,最主要的是还是对军人太苛刻,比起文臣,军人提着脑袋卖命,银钱一定要给足,待遇要好。不能让人家流血又流泪,不能让人家有后顾之忧。
知道自己皇阿玛为了不久后,大量旗人回来而心忧,战争必然造成扩军。现在的八旗劲旅数量远远超过非战争时,然而,又不好撤军让人家回家吃自己的。
继续养着,白白浪费钱财还是其次,主要是长期拿出那么大一笔钱等于朝廷一直流血。只有等到一大批人老死,或者再有战争才能回本。
“阿玛,我有个主意。”胤礽见康熙整日为了银钱担忧,想出一个法子来。
“什么主意?”康熙问。
太子每每都有巧思,特别是在挣钱上,或许真有法子。
胤礽双手背在身后,摇头晃脑:“儿子炼钢厂需要大量的人,还有水磨石地面铺设也缺人,钢筋砼屋子建造也缺大量人手,而且缺得都是壮劳力。他们正好,可以过来干活贴补家用。”
说着,他竖起了几根手指:“他们是军人,儿子可以给他们多发一成的月钱。”
想法是好,可康熙知道不现实。
谁都更愿意去吃皇粮,更有保障,做工,但凡能被选上当兵的都不会愿意去做工。
摇着头:“谈何容易,仗打完了让人家退伍,岂不成了过河
拆桥,以后谁还愿意拼命。”
战争扩招,一些原本选不上的余丁也在接连征兵中高高兴兴拿起武器去了前线,图得还不是这份皇恩。只要能活着回来,就能吃一辈子的皇粮,一直到60岁都能领一份饷银。
胤礽愣了愣,他倒是忽视了这一点,不过镶红旗现在确实缺人厉害,有大量活要外包。光是铁甲船所需要的铁甲和运输,就要用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