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文学>太子是雄虫[清] > 第 207 章(第2页)

第 207 章(第2页)

“……是!”最终,他只能应了一个是。

王爷残暴,并且因为是豪格之后,和其他王爷不一样,有连皇上都不知道的暗卫,想要悄悄把自己给解决了极其轻松。

他没有拒绝的余地,只能尽可能的想法子不暴露自己。

似乎随着太子的成长,自家王爷越来越狂暴了,日后他得更加小心才行。

同时,冥冥之中,他也不觉得自家王爷所谋之事能够成功,太子,仿佛老天爷的宠儿似的,谁知道又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在戴梓被看押入狱的时候,康熙收到了一封极厚的密折,不由哈哈大笑,一连说了三声好,接着,又忍不住大笑起来。笑毕,他对梁九功道:“传太子。”

不一会儿,胤礽过来,见康熙满面春风,立刻问:“阿玛有喜事?”

康熙笑意盈盈:“有,大喜事,你也来看看。”

将密折递给儿子,分享自己的喜悦,胤礽也不客气,接过来一目十行,没等看完就忍不住恭喜康熙:“恭喜阿玛,有这五千万两银子,数年内都不会为了银子担忧了。”

密折是李光地呈上来的,讲述

他们去海外的种种,最重要的是,九月份船只能够停泊在天津卫,带回来五千万两白银。

五千万两啊!

康熙的心都打颤,大清一年的赋税才多少,李光地跑出海一年,就进账了五千万两银子,这还只是开始。

他头一次意识到海外无比重要,操作好了,就是大清的银库。

“多亏保成想出的法子,不然阿玛就忽视了海外,真是满地金银的宝地啊!”在他的思维里,中原是满地金银的宝地,没想到海外也不差。

有了这五千两银子,朝廷的大窟窿总算是给补上了。

其实一直以来,朝廷的赋税也仅仅是勉励维持各项开支,光是军费就占据赋税的五分之三,一年风调雨顺能攒个几百万两银子已经是得天之幸。

然而,自从他登基之后,这样的年景没有遇到过几次,压在心头的最大的石头始终是开支。

年年红字,实在受不了。

如今三藩即将平定,又有了新的财源,他如何不欣喜。

五千万两啊,很多原本因为没钱办不成的事都能办了,只要有钱,许多问题和矛盾都能得以解决,比如说原本受灾的地方只能减少赋税,现在可以免掉了。赈灾力度也能加大,也能搞以工代赈,招收大量灾民造桥铺路。

镶红旗搞的炉渣路就特别好,软硬适中,排水快,也不容易伤着马蹄,干净。

打三藩让康熙深刻明白路的重要性,有时间明明补充营就在附近,偏

偏因为大雨阻路,贻误战机,为此,填进去多少人命和钱财。

有钱了,先把东西南北的路给铺上,以前想过砖路,转而又给排除掉了,造价太高,而且维护起来也困难,砖块时间长了肯定会有沉降。后来在镶红旗发现了炉渣路,倒是多快好省,就是修补起来也容易。

就看炉渣能不能跟上。

想到此,康熙差点就要和胤礽商量起来其他省建高炉炼铁的事了,光靠镶红旗的高炉,炉渣哪里够用。

转而一想,现在保成已经天天为卖铁发愁了,好容易在造铁甲船上有了销量,还是悠着点吧!海外有聚宝盆,不如把银钱投入在战船上,他仔细看过李光地的密折。知道有西洋人在抢占地盘,人家买官不仅仅为了光宗耀祖,还买了个保护伞。

收了钱,就保护人家不受欺负,正常。

康熙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那可是五千万两银子啊,并且他们表示可以支付一些费用劳军,只需要每年派坚船利炮过去转上一圈,和当地小朝廷友好会谈会谈。

成本其实不高,水师确实也该增加一些新船了,先前打郑逆时,不就是因为人家船多而快,自己只能跟在后头吃屁吗?

现在他有钱了,能给水师的船装上铁甲,也能造西洋快船,人家有的他都有,人家没有的他也要有。

“好事啊!”胤礽一拍巴掌,欣喜起来,“铁甲就从儿子这买,比市场价低三成,行不?”

胤礽眼巴巴看着康熙,高炉每天源源不断往下淌着铁水,停不下来,可是市场几乎快要饱和了,只能不断开发新的用铁市场。

他都想鼓励大家用铁皮建房子了。

“……好吧!”康熙无奈,他的遍布全国的炉渣路啊,啥时候才能实现,“价格可以按照市场价来,不过炉渣全部归我。”

康熙觉得先攒赞炉渣总没有错,正好每年漕运的船,大都运着米粮过来,空着回去,回去的空船正好可以运炉渣。江南雨水多,对排水好的硬质路面需求更迫切,正好先运过去能铺多少是多少。

江南,反清者众多,更需要快速便捷的道路,以便调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