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恭地束手站立一边,将主动权交给康熙。
康熙闻言,细细坐在上座想着,手指有一下没一下敲击着桌案。梁九功的主意无疑是个再好不过的主意,让保成忙起来,自己才能有空去后宫。
后宫也需要他的安抚,再不安抚就要传出他力有不逮的名声了。
梁九功的法子确实不错,但保成是太子,不可能让其浪费时间去干一些莫名其妙的事。必须是对保成前程有好处的事,最好能捞一些政治资本。
康熙琢磨开来,很快,就想到朝上一件事。
郑经归降有变,对方迟疑不定,恭亲王在那耗了一段时间,越谈越糟。听说是这边留住秘密处决的事还是传了过去,让郑经心有恐惧。
大清已经涮过他一回,这次说什么都不信。
但三藩已经平定,宝岛那边少了大陆支持很难掀出风浪来,是以,郑经一直在用身体不好拖延谈判,暗暗储备兵力武器。
这让康熙很膈应。
他是真想兵不血刃拿下宝岛,三藩打了多年,流了太多血,哪怕眼下有那五千万两银子保底,他也不想继续打仗了。八旗不说家家戴孝,却也损伤惨重。
对于将士及其家属
而言,比起战死,保住性命再好不过,哪怕缺胳膊少腿。
但是对于朝廷而言,残疾的将士比死了的需要耗费更多资源。退役了,还是得继续管着。看起来比起死亡抚恤少很多,但细水长流,算起来负担可要重多了。
也就是有五千万两银子打底,还有保成正在做的让退役将士进入工厂做工,让朝廷的压力减轻了许多。
饶是如此,康熙依然不太想继续开战。
冲动过了一回,他很清楚,现在大清需要休养生息。
如果回到三藩之乱之前,他绝对不会贸贸然撤藩,而是会采取一些平和的手段。三藩之乱带来的损伤太大,本来他登基后天下就不太承平,不是这里荒就是那里灾。
一场三藩之乱导致一些地方十里无人烟,八旗劲旅更是损伤惨重,战斗力受到极大影响,等到新生力量成长起来尚且还需要十年时间。
所以,他现在无比希望和平收复宝岛。
思来想去,康熙还是决定让太子去试试看。如果成功,保成也有了一定资本,如果不成,那就是保成一片孝心,悄悄掩饰一下不提就成。
康熙有了主意。
就让保成去想法子解决郑经归降的事,有恭亲王打头阵,失败了,错也不在保成身上。
康熙的算盘拨拉得哗啦作响,什么兄弟情,哪里比得上父子情分。
在给儿子刷资历上,当叔叔的肯定要让着当侄子的,罢了,常宁性子懒散有点混不吝,时
不时出点症状。要是以后他犯忌讳,看在这回的面子上就不申述他了。
康熙心里想着,到了晚上,很是享受了一把儿子的搓背服务。
一如既往的痛苦,保成的手劲越来越大了,即便他放轻了力道,也把他搓得皮肤泛红。不过话说回来,习惯了之后还真有点享受,比起太监们搓澡的力道,力气大点反而有种别样的舒坦。
洗完澡,开始了表演时刻。
“阿玛,你怎么还不睡啊!”胤礽觉得奇怪,康熙年轻轻却极其注重养身之道,标准执行老年人作息。没有天大的事,基本是到点就睡,准时起床。
康熙闻言,看了一眼胤礽,叹息一声。
“哎,睡吧!”
胤礽觉得奇怪,却也没有想太多,当皇帝的每天烦恼的事的不老少,非但没有像康熙想象那样询问,反而劝道:“阿玛以前不是说过人活在世,谁人没有烦恼,有烦心事不妨先睡一觉,等醒来后再做决定,千万不能愁得睡不着觉,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康熙:……
把太子教育得太好也是一种错!
他心里憋闷,梁九功在旁听了,心里偷笑。
太子大了,哄起来比以前可要费力不少,看样子皇上的计划不那么容易成功。
“保成说得对。”康熙也只能这么说。
胤礽的话确确实实是他教导的,心烦意乱容易做出不可挽回的错误决断,所以,身为上位者,在那种时候只要不是火烧眉毛就立刻逼
着自己睡一觉。
一觉醒来神清气爽,也更容易做出正确的决断。
特别是手里没多少钱,到处都要钱时,睡一觉起来再判断哪个部署给多少银子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