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激将法老套但有用
胤礽想出来的破局之道十分简单,从郑经最关心的问题入手。
其实一开始郑经是不愿意投诚的,郑家虽然是海贼出身,但一直忠于大明。打不过才想着比照朝鲜等藩国之例,投诚是假,留存实力反清才是真。
若非三藩都是降清之臣,吴三桂更是杀了永历皇帝,在郑家那信用度也是负分,或许他们连等照藩国之例都不说出来。
不过那时大清正逢三藩之乱,连失数省,顾不暇接,便面上同意了郑经的要求。
事后反悔实属正常,后来郑经又因胤礽那一出要瞎编郑成功传而有心降清,这回至少有八分真意。偏偏又被留住之死给吓了回去。
胤礽决定还是从其父郑成功传下手。
郑经不能没有孝子的头衔,不管是真是假,他都需要表现出对郑成功的孝顺。
因而,胤礽想要拿出大清的诚意,让他愿意真心实意的谈,只要开始谈,总能谈成一些条件。
所以他需要借助对郑家自己编制的郑成功传流传下去做出保障,以此,也展现出大清国绝对不会对郑家出手。只是他想得很好,实施时,却发现用得极其顺手的海善尚且在情商中没有走出来,目前无心做事。
戴京尚且在其弟孝期中,也不能出来帮忙。
仅剩下一个王壮,还是个不太得用的,顶多就能让他跑跑腿。
于是胤礽将主
意打到了大阿哥胤褆身上,他忙着,当然不可能看着对方闲着。而且找来大阿哥相当于把他的伴读也都带来了,提溜一个就是提溜出一串子。
挖红薯都没这么爽,要知道大阿哥的每一个伴读都代表了一个家族,他们能够调动的力量可不是王壮能够比拟的。
胤礽采取了激将法:“你的伴读比我的伴读差远了。”
胤褆莫名其妙看向胤礽,不知道太子发什么疯,好端端比起伴读来了,但比较他可不怕,粗声粗气:“我比你多一个伴读,人多力量大。”
嘿嘿,他也不是没有优势的。
“人多有什么用,不能干也是白瞎。”胤礽继续刺激道。
眼看胤褆身后的伴读中有人被激发出不满,越发来劲:“人多有什么用,他们做过实事吗?只能陪着你读一些之乎者也,纸上谈兵罢了。依我看,你那边就是鸡多不下蛋!”
胤礽一锤定音,可把胤褆并几个伴读气坏了。
激将法老套,但经久不衰,说明有用。
“你胡说!”胤褆维护自己人。
对此,胤礽只是故作轻蔑地扫过众人一眼:“我有说错吗?你倒是说说,他们做了哪些实事?”
一句话差点让大阿哥几个破防,大阿哥自己倒是跟着胤礽也算做了点实事,可是他的伴读没有做过,也就是跟着他一起读读书,练练骑射。
闻言,胤褆吃瘪,沉默下来。
他的几个伴读也垂下了头,可是胤礽哪里肯放过
几人,继续刺激他们已经很敏感的神经:“哼,事实胜于雄辩,我看你干脆换一批伴读好了,换成有能力的,和一群没见识没能力的混在一起不是拖你的后腿吗?”
明知道他大哥是个仗义的人,胤礽还故意说道。
果不其然,胤褆狠狠瞪了一眼胤礽:“你过来就是挑拨离间的?你说我的人没用,我看你身边的王壮也没什么用。”
王壮立刻低下头,太子伴读中,就属他身份最低能力最差,至今为止,拼尽全力也不过是把功课赶上来一些。给太子跑了几次腿,算是相当没用的人了。
他存在的目的,就是不让太子等人彻底松懈下来。
龟兔赛跑,如果他这只乌龟都赶上来了,说明前面的几只兔子偷懒了。
胤礽没有中招,他记得自己过来的目的,笑道:“怎么?你错开话题是害怕了?不敢和我的人比试比试?”
胤褆想到海善的能力,如同锯了嘴的葫芦,左看看右看看就是不看胤礽。
他向着自己的伴读,却也知道他们实在没有经过事,不比试自己还能过过嘴瘾,不承认,比试的话,肯定会输。海善可是参与过镶红旗大学堂的组建工作,还有一些工厂、施工队的组建筹划他也参与过,对比之下,自己的人就是温室里的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