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太子立誓,众人皆惊
胤礽其实并不像在海善面前表现得那般无畏,他很清楚接下来自己要做的事一着不慎可能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当中。
但是,他轻轻按住自己跳动地心脏。
他是太子。
大清的太子不能是懦夫。
有些事情必须有人出来做,如果这件事他都不敢,那么将来有什么脸面去扛大清的江山?
看向台下一张张激动的脸,胤礽紧张的情绪平和下来,想到了宫里的皇阿玛,内心更加坚定。
皇阿玛有心病,这件事他干不成,只能自己冒险来做,也是医治皇阿玛心病的一个法子。
否则一个留住,皇阿玛尚且不放心,可想一直在传说中又从来没有出现的朱三太子给他带来多大的不安。即便他们都知道,就算朱三太子出来,也翻不起来多大的浪花了。
前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不在大清,从始至终,大清对于大明只是疥藓之疾,真正让大明亡的在其自身。这也是为什么郑家反清,却始终不愿意迎王。
将南明小朝廷班子迎过去,对郑家可不算好事。
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被当成武夫排斥在外。
不爱惜手上刀剑的,甚至将刀剑贬入尘土的人会发现等大难临头需要使用时,刀剑早在尘土中生锈甚至断裂,再也没有之前的锐光。
前朝的夺国利器已经被他们自己毁损,别说一个朱三太子
,就是十个百个朱三太子也不足为虑。
可是他阿玛想不通这一点,胤礽不想让他始终惶惶,想借助此事下个重锤,希望能够让康熙回转过来。
“在此,孤恭喜获胜方……应获胜方要求,捐助的图书馆会设在福建南安石井镇。图书馆建设所需一应材料以及书籍已经准备妥当,明日出发,经由天津卫海运至福建。”
胤礽的话引来一阵阵欢呼声,就连郑克塽也赶忙表达感激。
“这是你们应得的。”等安静下来,胤礽淡笑,“另外,孤还有一件事宣布。”
看台底下众人不明所以,不知道太子还有什么事要宣布的,比赛结束了,捐助的图书馆即将落实,还有什么事呀!
不乏有官员前来观看,他们也十分好奇,凑到一人身边问:“朱大人,这图书馆开始建时您就在看着了,可知道还有什么事?”
朱裴无语:“我才从浙江回来,哪里清楚,不如听太子殿下说吧!”
“也是。”那人反应过来,太子就在台上要宣布,他还问什么,反正也就是前后脚就能知道了。
这个信息差难以转换成有效价值,何况他也没问出来。
胤礽深吸了一口气,开始了自己的演讲:“……古往今来,众战火、天灾人祸、子嗣断绝、他人恶意中伤以及其他难以预料的事影响,不知道多少豪杰人雄的人湮灭在历史中……所以,孤决定所有图书馆开放藏书。
不管是家
书志传,还是其他认为有价值的文书都可藏于图书馆,甚至可以选择封存,封存期间,除了封存人极其后代,任何人都不许查看。最高封存年限为50年。”
普通老百姓没啥反应,在他们看来不过就是能收藏一下其他人的家书而已,那些书,他们大概率没有机会看。
事实上,现在图书馆的里书也不是他们看的,他们之所以支持图书馆也是为了家里孩子能有个看书的地方,万一,歹竹出好笋,家里有个读书种子呢。
不过士子官员就不一样了,有人激动,有人沉默,有人拧着眉头不知道想些什么。
但凡混出点样子的人都会在年老时,开始整理手札,写一本书出来流传给自家子孙后代。一来是教育后代,二来也是把自己的事迹流传下去,让后代记着自己这个老祖宗。
人真正死亡的时刻就是没有人记得自己的时候。
然而家里难免有不孝子,也难免有落魄的时候,甚至说,水火无情,一场天灾,那些自己耗尽心血写的东西毁损太容易了。
想到前年的大地震,很多人不寒而栗。
那场大地震抹灭了多少人家,又让多少人生前死后再也无人能够记住。
看着太子身后的图书馆,高大结实,据说抗震,再来那一场大地震都不怕,他们的心有点动。如果存放进去,等于是放在一个极其安全的地方,后世子孙想看了,抄一份出来看就行了。
不过
天灾还不是最可怕的,人祸,才是最让人恐惧的。
水火无情啊!
郑克塽在听到藏书就顿悟了,知道这是太子拿出来的诚意,他爹想要归降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孝。因为担心清廷胡乱编写一本他爷爷的传记满天下发布,到时候他们郑家可没法一个个去辟谣。
图书馆内可以藏书并且封存,等于给他们托了底。
明晃晃告诉他,最差的结果也是他们靠图书馆把他爷爷的真实事迹留存下来。
“太子殿下心意是好,只是事在人为……”郑克塽还是不太相信清廷的节操。
当初他们可是同意宝岛可以从朝鲜等藩国例,结果三藩平定得差不多了,翻过头就要打他们。
“郑世子稍后,孤的话还没有说完。”胤礽说道。
郑克塽听叫他世子,又喜又羞,讷讷道:“我还不是世子。”
他爹就喜欢他那个奸生子的大哥,一心想要扶持大哥成为接班人。他也就是在一众叔叔和嫡母的支持下才能勉强抗衡,不过清廷似乎支持自己?
郑克塽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