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冊 第四十五章 生父養父,女帝師,小伍,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怒極,從地上跳了起來,霍拉一聲開了門。只見小簡正對著綠萼的鼻尖指指點點,綠萼被他逼得倚在柱上。小簡見我滿眼是淚,一臉慍色,頓時瑟縮不語,好一會兒才帶著身後的四個小內監上前來行禮:“奴婢參見大人。陛下見大人倉促離宮,恐怕身邊的人不夠,所以命奴婢叫了幾個御前得力的人,來服侍大人。”

我拭了眼淚,還禮道:“臣女謝陛下隆恩。”

小簡道:“未知老大人在何處安放,且讓奴婢向老大人磕個頭再回宮覆命。”

我一指屋內,側身道:“公公有心了。公公請。”說罷疾步走到父親身前,將掩在父親身上的衣衫重新掀開,這才向左一讓。小簡驟然見了父親變形的屍身,啊地大叫一聲,舉袖掩面,轉過身道:“這……這是……”

我平靜道:“公公不要怕,這便是臣女的父親。”

小簡這才放下右臂,極不情願地回望一眼。只見他背心一跳,嗷的一聲吐出一口酸水,踉踉蹌蹌地搶出門外。窗外頓時響起了氣流在胸腹之間聳動的悶響,像五臟六腑在滾水中歡快的吟唱。門外眾僕婦都是第一次見到父親赤裸的屍身,紛紛驚呼痛哭,捂著眼睛不敢再看。我命小錢關了門,為父親穿好衣裳。過了好一會兒,小簡方挨進來磕了頭,失魂落魄地回宮覆命了。

小簡走後,我這才起身去看望母親,母親卻還沒有醒過來。玉樞坐在母親的床邊,兩個平日裡相好的小姐妹並幾個僕婦正陪著哭。眾人見我走了進來,都紛紛行禮,魚貫退出母親的房間。玉樞奔了過來,抱住我的肩頭大哭不止。過了好一會兒,我扳過她的肩,為她擦乾眼淚,嘆息道:“父親已經這樣了,哭有什麼用?怎麼不見弟弟?”

玉樞抽抽搭搭地拿帕子揉眼睛:“弟弟帶人出城了。”

我愕然道:“現在家中正需要長子,他出城去做什麼?”

玉樞道:“信王世子從府中調了人過來,隨弟弟出城調查父親被劫的事情。”

我擔憂道:“今天是除夕,城門關得早。他們出去了,怎麼回來呢?”

玉樞哭得喘不過氣來:“弟弟說,他今天若捉不到劫了父親的歹人,就不回家來。”

我頭痛不已,撫額道:“罷了。由他去吧。”說罷上前看望母親,卻見母親雙眼驀地一張,騰地坐了起來,抱著我直喚玉樞,又問我:“長公主派人進宮告訴你妹妹了麼?她幾時回家?”

母親已經傷心糊塗了。我心中一酸,流淚道:“母親,我是玉機。”

母親怔了半晌,又抬頭看了看玉樞,方緊緊地抱著我,哭得聲嘶力竭,口口聲聲道:“你這個不孝的孩子!你怎麼才回來!”她右手一下一下地捶著我的背,涕淚橫流,“都怪我,你明明囑咐過,讓你父親不要出門。我不該由著他出去。我不該給他張羅那麼多錢,他一出門,就被汴河上的河盜搶了……”

我心中一動,扶著母親的肩道:“母親剛才說,父親是怎樣……”

母親只翻來覆去道:“我不該由著他出門去。我不該給他張羅那麼多錢……”

我只得扶她躺下,只看著玉樞。玉樞拉起我走開幾步,道:“昨天早晨父親的一個朋友找到長公主府,說家中母親染病過世,求告一些銀子料理喪事。父親便對母親說,他的這位朋友是難得的清貧有志之士,等閒不求人,如今有難,不能不幫。所以母親便包了許多銀子打發他去,父親卻說他要親自走一趟去拜一拜才好。於是兩人便揣了一大包銀子出城去。這一去,就再沒回來。”說罷又嚶嚶地哭起來。

我忙問道:“後來怎樣?”

玉樞斷斷續續道:“一直到昨天晚上,父親都沒有回家來。長公主命人在城外找了一夜,今天中午才在河邊的一座石屋中找到了父親。就是……就是這個模樣了,身上帶的五十兩銀子也都不見了。他們都說,父親是遇到了強盜。長公主殿下已經報汴城府衙知道了,只是今天過年,府衙也不得管。”

我已經不耐煩見她哭,不由冷冷道:“我問你,強盜把錢搶去也就罷了,為何要將父親打成這副模樣?”

玉樞茫然道:“我不知道。”

我又道:“父親受了很重的傷,你看見了麼?”

玉樞垂頭道:“我……我不敢看。”

我搖了搖頭:“姐姐不要哭了,母親傷心過度,弟弟又不在,家中全靠你我。”玉樞這才止了哭泣,怯怯地點一點頭。

用過晚膳,我叫玉樞陪著母親歇息,又命眾人回家團聚。眾人本來不敢,我再三說了,她們才敢離去,仍有四五個僕婦自願留下服侍守靈。

夜深了,我在父親面前呆坐了許久。忽聞外面一陣爆竹聲響,窗紙閃了幾閃,人群的歡呼聲浪湧而來。我揉一揉眉心,問道:“現在什麼時辰了?”

小錢道:“大人,現在是子時正。”

我貪婪地望著明媚的窗紙,亮光在父親的臉上一跳一跳,像戲臺上呆板的花臉,要盡力擠眉弄眼,才能體味出些許喜怒哀樂。為父親裝殮的人可謂巧手,將父親臉上觸目驚心的傷痕掩飾得很好,乍一看,還以為他只是睡著。他的指尖光禿禿的血肉崩裂,都被一一縫合,綁上了粉白色的假指甲。他頭頂上脫落的頭皮,也修補了,並用假髮遮掩住。我感激這雙巧手,他讓父親也過了一個體面的新年。

鹹平十五年的春天就要來了,註定是一個乾淨明快的季節,沒有曖昧溼冷的懷疑,也不會有焦灼苦悶的等待。因我與她,她與她,終於無人可等,無事可待。

註釋:

[1]《晉書·列傳第六·張華傳》:“議者有責(張)華以愍懷太子之事不抗節廷爭。當此之時,諫者必得違命之死。先聖之教,死而無益者,不以責人。故晏嬰,齊之正卿,不死崔杼之難;季札,吳之宗臣,不爭逆順之理。理盡而無所施者,固聖教之所不責也。”

[2]《史記·周本紀第四》:“穆王立五十五年,崩,子共王繄扈立。共王遊於涇上,密康公從,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王。夫獸三為群,人三為眾,女三為粲。王田不取群,公行不下眾,王御不參一族。夫粲,美之物也。眾以美物歸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猶不堪,況爾之小丑乎!小丑備物,終必亡。’康公不獻,一年,共王滅密。”

[3]《三國志·魏書·后妃傳第五》:“初,明帝為王,始納河內虞氏為妃,帝即位,虞氏不得立為後,太皇后卞太后慰勉焉。虞氏曰:‘曹氏自好立賤,未有能以義舉者也。然後職內事,君聽外政,其道相由而成,苟不能以善始,未有能令終者也。殆必由此亡國喪祀矣!’虞氏遂絀還鄴宮。”

[4]韓愈《送靈師》:“圍棋鬥白黑,生死隨機權。六博在一擲,梟盧叱迴旋。戰詩誰與敵,浩汗橫戈鋋。飲酒盡百盞,嘲諧思逾鮮。”

[5]唐代詩人李遠殘句。

[6]《後漢書·皇甫嵩朱儁列傳第六十一·皇甫嵩傳》:“(皇甫)嵩既破黃巾,威震天下,而朝政日亂,海內虛困。故信都令漢陽閻忠幹說嵩曰:‘難得而易失者,時也;時至不旋踵者,幾也。故聖人順時以動,智者因幾以發。今將軍遭難得之運,蹈易駭之機,而踐運不撫,臨機不發,將何以保大名乎?’”

[7]《後漢書·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詡笑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槃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8]《三國志·魏書·任城陳蕭王傳》:“二十三年,代郡烏丸反,以(曹)彰為北中郎將,行驍騎將軍。臨發,太祖戒彰曰:‘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動以王法從事,爾其戒之。’”

[9]《晉書·列傳第二十一·皇甫謐》:“故孔子稱夙夜強學以待問,席上之珍以待聘。士於是乎三揖乃進,明致之難也;一讓而退,明去之易也。”

[10]《晉書·列傳第十九·阮籍傳》:“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於世。籍容貌瑰傑,志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於色。或閉戶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日忘歸。博覽群籍,尤好《莊》《老》。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

[11]魏明帝曹叡是甄宓之子,魏文帝廢去甄宓的皇后之位,最終卻仍讓曹叡繼承皇位。

[12]指曹真、曹爽、陳群、司馬懿四位輔政大臣。

[13]《後漢書·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翟酺傳》:“臣恐威權外假,歸之良難,虎翼一奮,卒不可制。故孔子曰:‘吐珠於澤,誰能不含’;老子稱‘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此最安危之極戒,社稷之深計也。”

[14]《晉書·列傳第四·羊祜傳》:“會秦涼屢敗,祜復表曰:‘吳平則胡自定,但當速濟大功耳。’而議者多不同,祜嘆曰:‘天下不如意,恆十居七八,故有當斷不斷。天與不取,豈非更事者恨於後時哉!’”

[15]《史記·項羽本紀第七》:“當此時,彭越數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項王怒,欲殺之。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祇益禍耳。’項王從之。”

[16]《春秋左傳·昭公》:“衛侯告寧於齊,且言子石。齊侯將飲酒,遍賜大夫曰:‘二三子之教也。’苑何忌辭,曰:‘與於青之賞,必及於其罰。在《康誥》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況在群臣?臣敢貪君賜以幹先王?’”

[17]《春秋左傳·襄公》:“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匱神之祀,百姓絕望,社稷無主,將安用之?弗去何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為之貳,使師保之,勿使過度。”

[18]《論語·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19]《玉臺新詠》:“楚鄂君子者,乘青翰之舟,張翠羽之蓋,榜拽。越人悅之,棹楫而越歌以感,鄂君歡然,舉繡被而覆之。其辭曰:今夕何夕?搴舟中流。今日何日?與王子同舟。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職業釣手

知名不具

子不語深夜編輯部

草燈大人

千里送鵝毛

長弓難鳴

水鄉閒情

喝風吸雨

古武兵王蕭天賜

雲天居士

反派:你怎麼也有系統

酸酸甜甜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