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湘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多餘的話,清風吹散往事如煙滅1·桃李不言,楚湘雲,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有廢話之前,先建議想要一個男主角的老大往文案看,已經把8提拔上去了,根據圖雅推薦的標準。不過,按這個標準,第三卷的男主就該歸4了,沒意見吧?4黨也不用高興,4頭上的一盆髒水是免不了的。

首先要說明一下,我看待九龍奪鏑這段歷史的視角也許和大部分的讀者和作者不一樣。不是刻意與眾不同或者想顯得高人一等,實在是年齡經歷和興趣焦點不一樣。大學時,興趣加上附庸風雅,讀了幾本心理學著作。最近3年,“研究”重心在嬰幼兒心理和教育。這些形成了本文中對人物的視角。

其實不怎麼看清宮戲,就像題外話裡說過的,看見半拉禿瓢加一條辮子就膩歪。看過《雍正王朝》全本,因為人人說好,拍得演得也確實好。特別是我當初對那段歷史知識有限,見劇中的8那麼囂張,還以為他的出身和地位比後來的雍正還高還牛。後來有人推薦《康熙大帝》說是姐妹篇,沒能看完。也許對方鴻漸印象太深,總覺得那個康熙尖嘴猴腮,勾肩駝背,陰險狡詐。(真實想法,陳某粉絲不要拍我!)還有那個xx花,倒牙!後宮那麼兩三個女人,生出一大堆兒子,也讓我歎為觀止。除此之外,電影電視就再也沒有了。曾在圖書館借過一本二月河的雍正系列,不知臺灣還是香港的版本,繁體字豎拍板,看得太累,就沒有再找還有沒有其他本。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地看了這麼一本,感覺電視劇本比起小說又把雍正往“人民公僕”美化了一番,怨不得當初有謠傳某國家領導人看得哭了,帶入感啊!

倒是看了幾本清穿,對九龍奪鏑的歷史有了點興趣。尤其是對於8的種種說法,感覺頗有破綻。一查資料,不得了,好可憐的一個孩子!對照我們這些年輕媽媽奉為聖經的育兒寶典,皇家養孩子的辦法,所有涉及精神和人格方面的地方都是反著來的!目的就是培養一群缺乏感情的統治工具。這麼一群苦孩子,也不知是怎麼長大的!還個個不同!

我的興趣在於推究猜測他們是怎麼“長大”的。

心理學上說,早期不能被滿足的渴望和需求會沉入潛意識,在未來的人生中,投射到另一些方面上。這個理論是這個故事的來源。

楚言是對照組。她在一個近乎完美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受到完全的教育和智慧的引導,有著健全的人格。這個意義上說,她是完美的。她的身上寄託著我對自己孩子的希望,自信,勇敢,堅強,聰慧,有愛心,有教養,適應能力強,待人平等,愛護弱小,勇於追求又能隨遇而安,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追求金錢但不做金錢的奴隸,etc。

她又不是一個憑空想象的人物。她的環境經歷職業性格愛好能力,來自於現實中的一些女性,集中精華,突兀地優秀也就不奇怪了。同時也保留了這些人身上有普遍性的缺點,並不只是文中那些阿哥們看出來的那點小東西,而是叛逆(極度抗拒“被控制”),任性,感情(尤其是愛情)上被動(很少主動對人示好,滿足於小圈子),自我保護欲極強(極端排拒有可能的傷害),刻薄多疑,優越感強(傲慢?),自信到自負,不肯吃苦,等等。應該還有,一時想不起來。

有人說她自我,妥協。西方文化宣揚個性,又重視團隊精神。這兩個字眼在英文裡都不是貶義詞,反而帶點褒義。所以不列出。

對於在古代的生活,有幾點應該提一提。

她蔑視皇權,蔑視男權(注意,不是蔑視男性)。腹誹康熙的那些話,隨便一句就夠她死十回。行動上,她用不肯下跪之類來滿足自己的反抗欲,掩飾更深層的反抗。她心裡不願意嫁給任何一個阿哥,從而留在這個環境。雖然沒能看清她的真面目,康熙知道她“不合做皇家的媳婦”。

與這條相承的是務實的女權主義。她對女性比對男性好,因為切實地有“第二性”的感覺。

有智慧,但並不精明。直覺發達。

她身上還有一個特徵,溫暖,在我看來,這才是她最能吸引皇宮裡的人的地方。

說到直覺,不得不提一下心理活動的問題。我不知道多少人每遇到一些事都會來一大段心理活動,我是不會。很多時候什麼也沒想就做了說了,被人問起為什麼,需花雙倍三倍的時間才能解釋。真的思量起來的事情,沒個幾天甚至一兩年,得不出結論。

我自問是正常的,因為,據說,人的行為有90%決定於潛意識,只有10%決定於意識。所謂潛意識,就是自己根本不知道的東西,也是一個人區別於其他人的重要的地方。

這就說說抱得美人歸的阿某。新婚夜發現新娘不是原裝貨,而且企圖羞辱他這個新郎,出去跑一圈,回來說不問了,以後真就當沒事人似的。有人說阿某的心理描寫不夠轉變太快,有人甚至因為阿某的輕易“原諒”了女主而認為他失去了自我(??),不喜歡他了。下面說說我的邏輯。

阿某的那段自白寫得很清楚,他沒有處女情結,是因為她的態度受傷,可是發生過的事情無法改變。這個婚姻是“和親”,就算不是她,隨便一個二手貨的公主,他也只能認下,最多回去後冷落她折磨她出氣。(楚言打的是這個算盤)是她,他愛她要她,仍然希望與她共組家庭,眼前就有一個障礙——這一夜,是石頭,搬走,不是石頭,忽視。要不然怎麼辦?把障礙擴大化?

阿某是個有才幹有魄力的王子。前文說過,噶爾丹餘部不肯投誠他父親,卻效忠於他。在沒有得到父親和叔叔的首肯下,他敢自己跑出來結交蒙古其它部落,決定和清廷聯姻。這麼個人,看清了自己的心意,有什麼放不開的?他聽到風聲,楚言另有所愛,婚約作廢,免不了他的緣故。這件事說不清誰該原諒誰。就像楚言算計過的,他在北京沒有根基,楚言真的打算揹著他幹什麼,他一點辦法沒有,為什麼不乾脆大方一點?

這裡,如果還需要太多的心理活動才能相通,就不是阿某了,而是某窮酸秀才。

阿某愛上楚言,有點像個自我暗示自我催眠的過程。當然,首先,楚言很可愛。草原上,對楚言是初見,對阿某不是,之前阿某就認識“楚言”,同行過一段 。那麼個小姑娘,阿某一眼就看透了,再見時她的變化引起了他的注意,還有皇子們對她愛護(男人的劣根性!),那時那句“我喜歡你”真的不值多少錢。和親是個麻煩事,他既想做成又怕做成,最好能弄個亦真亦假,順手就把她抬了出來。他對她有興趣,加上自尊和企圖,越想越覺得是個好主意,光面堂皇地說了一通,弄了個四年之約,達到了目的。阿某是個認真的人,考慮培養培養感情,可惜沒時間了。

文中沒寫,可看官們想想,回到準噶爾,他能不再三解釋這個約定的由來麼?於是,楚言的名字被他反反覆覆地提起,也許還被他誇成了一朵花。為了讓事情簡單,他也許會說愛上她了,反正他爹和他叔叔也擰不動他。一次,兩次,三次……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何況,原本也有兩分真實。至於那個占卜,對阿某這種人,只是添了幾分刺激。

*****

今天聽到一個說法:女孩小時候(從二三歲)很明白自己要什麼想做什麼,可是,青春期(大約十一二歲以後)女孩把注意力投給了異性,迷失了自己,直到成年後又不得不花很多時間重新找回自己。多少人覺得是這麼回事?

自己有了孩子,對所有的孩子都突然敏感起來,也有了很多機會觀察比較很多年齡相仿的小小孩,看著他們一點一點地成長。過去在中國,男孩是不能當女孩教養的(可以當女孩打扮?),女孩當男孩養的好象不少,小男孩小女孩的表現區別不是太大。如今,我滿眼看見的十歲以下孩子,男女有很大差別。女孩的心智發展早了男孩很多,尤其在語言和交際方面,普遍地,性格更開朗外向,也更霸道。一個小女孩和一個小男孩在一起,基本上都是女孩嘰嘰喳喳指揮男孩,哪怕男孩還要大一點。男孩不是傻哭反抗,就是傻笑跟著,再不就是傻愣愣地沒聽明白。真的,我家傻小子就這樣。也許,女性真的是在青春期後,浪費了太多心神精力在異性身上,所以才變“笨”了?

因為這點感慨,所以先說說寶珠和綠珠。

故事跟著楚言走,幾次衝突都是採取了女主的角度,對寶珠確實刻薄了一點。不過,我的本心對這個人物還是頗有點欣賞和憐惜,以及很多的感慨遺憾。人如其名,寶珠是那個時代一顆難得的璀璨明珠,脂粉堆裡的英雄。潑辣跋扈的表面下,她愛恨分明,對很多事情有著自己的看法和堅持,認定的事情就會全力以赴。即使認定了楚言是情敵,在設法打擊的同時,仍能看到而且欣賞對手身上的優點。楚言性格上的一些優點,她也有,不同的是她所有的聰明才智都用在了努力把握一個男人。也許,在那樣的時代,女人能做的也只有這個。與其說是她的不智,不如說是她的不幸。

相比之下,綠珠只是一顆普通的珠子。不笨不傻,有判斷力,但是虛榮,不講道理。心存不滿也不敢反抗,忍氣吞聲,寧願去恨一個應該感謝的人。原來的想法中有一段文字,講的是綠珠聽說楚言要遠嫁,幸災樂禍,懷湘一氣之下,違背對楚言的諾言,告訴她實情,憤然離去。落筆時覺得這樣對綠珠太過分,不應該把她往可惡裡寫,因為她只是一個可悲可憐的女人。

楚言優越於她們的地方,不是比她們完美可愛,更不是比她們美麗,而是現代社會和教育賦予她的自信獨立。她絕不認為自己比任何一個男人低下,才華能力膽量更是勝過文中許多男人,因此,沒有一個男效能夠或者敢於俯視於她。

二十一世紀的女性並沒有任何權力輕視過去時代的女性。美國立國時,憲法規定人人都有參政權,但這個人人卻是僅指男人(女人不是人?)。我們今天的就業權投票權參政權等等,都不是另一個性別的恩賜,而是一代一代的女性不懈爭取,甚至付出血的代價,取得的勝利果實。新中國成立之初,憲法就規定男女平等,但是,如果沒有世界大氣候的變化趨勢,我們會不會還在纏小腳?我不是女權主義者,更不是大女子主義者,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一切,直到某一天,意外地在一家博物館看見不大的三面牆的黑白照片和文字介紹,我落淚了。那一日,我知道了感恩。遺憾的是,我甚至記不得那是哪裡的哪一家博物館。

所以,在文中,我寫了一群似乎遊離於主線情節之外的女子,身份低微,容貌普通,境遇堪憐,努力地活得有尊嚴。

*******

說阿哥們之前,先要說說他們的“出處”——康熙。

不敢評價康熙的歷史功績,因為不知道帝王之偉大的標準。把統治進行的最有效最徹底?稱他為“千古一帝”倒是沒錯。在位最久,幼年即位,基本上是在皇帝的寶座上長大的。什麼也沒做,僅僅出了一次天花,皇位就落到了他身上。我完全不相信他能切身地瞭解和體會他的兒子們的“苦痛”。他是“天命所歸”,基因優秀,怎麼會生出一窩的“孽子”“逆子”!?晚年老頭心中充滿憤怒和失望,對兒子的,對臣子的,也許還有對命運的。其實,一切的根子都在他身上。

康熙是想做個好父親的。父母之愛的缺失大概一直是他心頭無法彌補的一個遺憾。登基後康熙是由孝莊扶持著長大的。我對皇帝養成史不大感興趣,想的是其他一些問題。不知孝莊更多地是把康熙當作孫子疼愛著,還是把他當作手中第二個小皇帝撥拉著?

康熙無疑敬愛著孝莊,這種敬愛是否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敬畏?假使有個象唐朝那個袁天罡一樣“察天命”的道士出現,指著他某個妃子或者兒媳婦說:此女能夠成為“孝莊二世”,在將來的某時輔佐幼帝定國安邦,康熙會是什麼反應?會不會因為對孝莊的感激和慕孺之情,從此對此女另眼相看,加以培養?還是,立刻把道士推出去砍了,再找個機會不露痕跡地除去此女?順便問問,孝莊本人又能不能容忍第二個“孝莊”出現的可能?

我的感覺是,孝莊的出現是個偶然中的偶然,慈禧的出現倒有某種必然。弓馬上衰退之後,八旗男人的絕大部分就只會混吃等死,漢人蒙人都被壓得死死的,就只有八旗裡的女人能夠奪他們的權。

康熙想做一個好父親,可惜既沒有榜樣,又得不到指導,也只能摸石頭看看能不能過河了。在太子身上花的心血和精神最多,太子也就成了一個失敗的試驗品。

據說,把人推進一個完全黑暗的陌生的空曠房間,這個人會摸索著找牆壁,摸到房間的邊界才會開始有安心感。做父母的,從嬰兒期開始,要為孩子做的一件事就是set limits。小孩則透過pus limits,並且測試父母的反應來得到安全感,學習social skills,體會父母的愛,慢慢融入家庭融入社會。無盡的溺愛和縱容,不但寵壞了孩子,慣出許多壞習慣,也使孩子缺少安全感和自信心,無法與人相處。嚴重的,有些人終身走不出幼年時的陰影,做出各種各樣的惡劣行為,挑戰父母,尋找boundary。感覺上,太子就是這個理論的反面案例。

一般的小孩,即使父母不稱職,還有祖父母叔伯等其他長輩,以及老師,據說,只要能得到一個成人的全心的愛和近距離的關心,加上適當的指導,孩子就可以心理正常地長大。可太子的教育完全取決於康熙,可憐的孩子,甚至沒有母親。

他的種種惡行一方面是對父親的試探,另一方面也是對父親的反抗。因為康熙在寵愛他的同時,為了自己的帝位安穩,也在壓制他打擊他。兄弟們又因為他超然的地位和得到的太多父愛,對他虎視眈眈,心存仇恨。兄弟多,老爹只有一個,僧多粥少,皇家的sibling rivalry也比普通人家厲害。在孤獨和茫然中長大,承受著各方面的種種壓力,心靈甚至找不到一個可以避難的港灣,天長日久,任何人都會受不了。太子的生長過程和康熙對他的管教方式註定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處理能力都非常糟糕,EQ很低。這麼個人,在那麼個環境下,走向瘋狂,是正常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吃飽了嗎

Jilly

士兵向前衝

九孔

論習慣對顏值的影響

細品

渣了前男友後我翻車了

溫瑜寬

總裁大人,又又又吻我了(奈何老公太寵我)

碧玉蕭

大明星的貼身高手

小呆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