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黑色的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9章 問政崔浩,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紅黑色的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南朝梁武帝四次將自己捐給寺廟,大臣不得不花重金贖回,這看出梁武帝有多崇信佛教。

唐代詩人杜牧的《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就是借南北朝崇佛來諷刺當時的唐朝過度修建寺廟。

這也從側面說明南北朝時期佛教展的很快。

所以崔浩也有了很大的危機感。

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找機會將寇謙之介紹給拓跋燾。

寇謙之少奉正一盟威道,師從成公興修道於嵩山,自稱太上老君授予“天師”之位,得到老子玄孫李普文傳授的《錄圖真經》,去除“三張(張陵、張衡、張魯)偽法”。

崔浩想用他來影響拓跋燾,讓其限制佛教,以免國家不穩。

想到這個崔浩道:“陛下,臣有一人其得太上老君真傳,被授予天師之位,可助陛下成就大業。”

拓跋燾聽後大喜,“還請先生代朕將天師請來。”

其實寇謙之早就將道書獻給拓跋燾,但拓跋燾並未重視,只是讓他暫住在一個叫張曜的家中,供其衣食把他養了起來。

寇謙之有個遠大的理想,他想要成為國師,將道教揚光大,結果拓跋燾根本不重視,於是他找到了拓跋燾的近臣——崔浩。

此時崔浩正想如何能夠讓拓跋燾更加信任自己,並且打壓鮮卑貴族以及佛教,正好和寇謙之各取所需,所以兩人一拍即合。

於是崔浩向拓跋燾引薦了寇謙之。

第二日崔浩帶著寇謙之來見拓跋燾。

拓跋燾見寇謙之果然仙風道骨,有高人之風。

“天師真乃得道高人,上天憐我大魏讓天師蒞臨大魏,真乃朕之幸也。”

“陛下謬讚,貧道順應天意,特來助陛下一臂之力。”

“好,蒙天師不棄,朕封爾為國師,傳道大魏。”

“謝陛下。”

於是拓跋燾派人奉皇帛、犧牲,南下祭祀嵩山,還將寇謙之在嵩山的弟子,接到平城。

崔浩此舉在拓跋燾看來是為北魏舉薦賢才,力排眾議,恢復崔浩左光祿大夫之職,參與朝政。

這就讓崇信佛教的鮮卑貴族很不滿,但他們暫時沒有反駁,畢竟皇帝還在興頭上,沒人會去觸這個黴頭,他們在等待時機,一旦崔浩太過分,他們就會進行反擊。

北魏雖然推行漢化,但是內部卻十分不和諧,而且現在北魏建國不到五十年,剛剛從遊牧向農耕轉變,所以守舊貴族勢力還是很大,這也為日後拓跋燾漢化失敗埋下伏筆。

北魏徹底實行漢化是在孝文帝拓跋宏時期才算成功,可是北魏是成也漢化敗也漢化,就在孝文帝遷都之後三十九年,北魏就分裂了亡國了。

其實自從北魏建國後實行漢化,都是在削弱鮮卑貴族的利益,然而就是這些鮮卑貴族才是北魏的根本,因為北魏的大部分戰力都在這些貴族手裡,所以漢化對於北魏算是一把雙刃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以三國為基,鑄至高聖朝

墨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