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黑色的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1章 拓跋燾的無奈,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紅黑色的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陛下,洛陽十分繁華,而且臣所見洛陽百姓對於宋國朝廷十分信任,而且據臣瞭解,宋國對待百姓十分仁厚。”

拓跋燾陷入沉思。

使者繼續道:“洛陽皇宮並不是很恢宏,甚至有些寒酸,可見宋皇並未投入大量金錢去修繕。”

這讓拓跋燾更加疑惑,按理說,劉義隆作為皇帝,皇宮的修建必然是重中之重。

“陛下,臣瞭解劉義隆將部分修繕皇宮的金錢暫時作為陣亡將士的撫卹,而且劉義隆將洛陽皇宮的修繕擱置了。”

拓跋燾眉頭皺的更深了,他也感覺到劉義隆的難纏。

“還有,臣聽說,劉義隆不僅下了《罪己詔》,還在洛陽宮門前立了一塊英烈碑。”

拓跋燾嘆了口氣,“還有什麼見聞?”

“沒有了。”

拓跋燾讓使者回去休息,心裡卻不平靜。

這個時候,崔浩求見。

“參見陛下。”

“不必多禮,說吧。”

“陛下,臣此來是關於鼓勵百姓耕種的。”

“有什麼問題嗎?”拓跋燾多少有些心不在焉,使者帶回來的訊息讓拓跋燾有些挫敗。

“陛下,據臣瞭解,百姓手中土地極為有限,光靠百姓的賦稅,恐怕無法湊齊攻燕的軍糧,更不用說日後和宋國的大戰了。”

拓跋燾疑惑,“據朕所知,河北土地眾多且比較肥沃,怎樣百姓手中沒有土地呢?”

“陛下,原本大量土地掌控在貴族手中,這次貴族叛亂,朝廷收回部分土地,但是依然不夠。”

“這個朕知道,為何還不夠。”

“陛下,其餘未參與叛亂貴族手中還有不少土地,但是卻只是總數的一少部分。”

“那其餘土地呢?”

“寺廟。”

這兩個字一說出,拓跋燾明白了,自從漢朝時期佛教傳入中原,慢慢的開枝散葉,如今佛已經初具規模。

大約在公曆紀元前後,佛教傳入華夏。在漢代被視為神仙方術的一種,至南北朝時傳播於全國,出現了很多學派。

隋唐時期進入鼎盛階段,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國民族特點的宗派。

宋代以後,佛教各派趨向融合,同時儒、佛、道的矛盾也漸趨消失。

如今佛教已經在魏國形成規模,僧人不用納稅更不用服兵役,而且有很多貴族將土地捐給寺廟。

這就造成了寺廟擁有大量土地和人口卻不用納稅,長此以往,會危及國家的穩定。

拓跋燾對於佛教還是有好感的,他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大力推行漢文化,同時也十分喜歡儒家思想,而講求慈悲的佛教也得到了拓跋燾的信奉。

然而現在,佛教的存在正在動搖魏國的根基,如果百姓失去土地,大量青壯出家為僧,那麼魏國不僅稅收會減少,兵源也會枯竭。

崔浩雖然沒有再說什麼,但是拓跋燾卻感覺到其中的厲害。

這個時候拓跋燾想到了劉義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