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黑色的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2章 太武滅佛?,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紅黑色的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今崔浩已經開始誘導拓跋燾信奉道教,並且利用局勢打壓佛教。

不過北魏時期北方的寺廟確實是有些過分,不僅吸收大量青壯,還兼併了大量土地。

寇謙之作為北朝時期道教的代表人物和領袖,於公元424年到北魏都城向剛剛即位不久的拓跋燾講授自己的道義思想,並得到拓跋燾身邊重要的大臣崔浩的支援。

面對佛教在北朝迅猛展,進一步壓縮中原本土宗教的展,所以寇謙之和崔浩的聯合,可以看做是儒家與道家等本土宗教對外來宗教佛教的反擊。

但是這對於國家的展是不利的,不論佛教還是道教,用好了依然可以成為很好的工具。

殺戮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復雜,這也是拓跋燾沒有好好利用這個工具。

這也說明就算是拓跋燾依然有他不足的一面。

雖然崔浩提出滅佛,但是這個時候的拓跋燾猶豫了,畢竟現在還是信奉佛教的。

“容朕想想。”

崔浩我沒有再勸,但是這顆種子已經種下,只要任其生根芽就可以了。

拓跋燾經過思考,最終沒有下定決心滅佛,只是下詔,規定寺院雖然依然不用繳納賦稅和服兵役,但是不允許私自收納普通百姓為僧,不準侵佔百姓土地。

但是這卻引起了貴族的不滿,他們紛紛上書勸拓跋燾不要這樣,這樣是對佛祖的不敬。

這讓拓跋燾十分憤怒,但是他卻沒有表態,這讓崔浩和寇謙之焦急。

他們急於打壓佛教展道教,而且寇謙之對於劉義隆十分不滿,太認為劉義隆平衡佛道是不虔誠的做法。

但是他不知道,劉義隆信奉的是唯物主義,佛道只是他控制百姓的工具而已。

但是寇謙之作為道教的領頭人依然多次抨擊劉義隆,但是對於劉義隆卻沒有任何影響。

很快,崔浩再一次慫恿拓跋燾打壓佛教。

但是拓跋燾並沒有下定決心,尤其不少的貴族和朝中官員對於佛教非常篤信。

這時候崔浩卻不再勸諫,他決定等待,佛教絕對不可能將到手的利益讓出來。

果然,當聖旨下達到各州郡,不少寺院拒絕執行,並且一些高僧還向朝中的貴族和官員送上厚禮,讓他們在皇帝面前美言幾句。

果然朝堂上關於佛教的問題被貴族和一些官員提出,並建議拓跋燾撤回聖旨。

這讓拓跋燾心中不忿,同時有些傾向崔浩的建議。

聖旨剛剛下達就遭貴族和一些官員的反對,這讓拓跋燾感覺崔浩所說的是正確的。

當這些人開始攻擊崔浩的時候,拓跋燾暴怒,寺廟的存在已經嚴重威脅到魏國的統治,但是這些貴族和重臣卻為寺廟說話。

拓跋燾開始重新思考崔浩的建議了。

這讓原本在公元446年生的滅佛事件即將提前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同夫君琴瑟和鳴

秋風外

陪葬傻駙馬,竟是絕代軍神

萬馬白袍

回到前世做大牛

孔琅轅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