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老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4章 太師的對聯,復國,小橋老樹,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林使節劉成通到了成都以後,西蜀國主孟昶不知使臣所來何意,索性把這些使臣晾在一邊,先銼其銳氣,然後再見面不遲。

於是,除了禮部侍郎孟升偶爾露面,大林使節就在客房內無所事事。劉成通倒很沉得住氣,既來之,則安之,每日到西西蜀禮部衙門去催問一次以後,就帶著手下週遊在成都府,成都府少經戰火,繁華之處猶過大梁城,使團眾人似乎皆沉醉於成都府的風光與美酒之中。

成都是西南開最早的地區,早在公元前四世紀,西蜀國開明王朝遷西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遷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義,因名成都,相沿至今。

公元前316年,秦國吞併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陽建制修築城垣。公元前1o6年漢武帝在全國設13州剌史部,四川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西蜀、廣漢、犍為四部。秦末、漢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稱“天府”。

西漢之時,成都的織錦業已十分達,設有“錦官”,故有“錦官城”即“錦城”之稱;其他手工業如巢絲、織綢、煮鹽、冶鐵、兵器、金銀器、漆器等手工業也很達,人口達到7.6萬戶,近4o萬人,成為全國六大都市(長安、洛陽、邯鄲、臨洮、宛、成都)之一,“少城”為成都商業最達的城區,那裡商品堆積如山,商店、貨攤櫛比。此外,成都的文學藝術也達到很高的水平,司馬相如、楊雄、王褒是當時最有名的學家。

隋唐時期,成都經濟達。文化繁榮,佛教盛行。成都成為全國四大名城(長安、揚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農業、絲綢業、手工業、商業達,造紙、印刷術展很快,經濟地位有所謂“揚一益二”(揚州第一,成都第二)。“西蜀繡”為全國三大名繡之一,“西蜀錦”被視為上貢珍品,產量全國第一。成都是中國雕板印刷術的源地之一。唐代後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

大武年代,成都文學家雲集,大詩人李白、杜甫、王勃、盧照鄰、高適、岑參、薛濤、李商隱、雍陶、康術等短期旅居成都。成都開了開摩河池、百花潭等旅遊勝地,貞觀年間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大武朝大中年間改名為昭覺寺,稱“川西第一叢林”。

西蜀主孟昶自小喜歡芙蓉,即位以後,在城牆上遍栽芙蓉。使成都四十里綿繡,故而,成都也被稱為蓉城。

如此名城,如此勝景,讓見慣了大漠風沙的劉成通一時如入仙景。若不是有任務在身,或許他會樂不思周。

西蜀禮部侍郎孟升本是皇族,祖上雖是北人,柔軟地西蜀音早已滲入了他的血液和靈魂。大梁強,西蜀弱,與強敵使者接觸,對孟升來說是一件極不自在的事情,他第一天態度倨傲,隨後不知被誰奏了一本,觸了黴頭的孟升有些失了分寸,在劉成通又有些低三下四。

進入了春季,成都飄起了濛濛細雨,幾輛馬車停在了成都南城武侯祠門前。

孟升看著地上的積水,皺著眉頭罵道“混帳東西,怎麼不把水掃掉。”

等到下人們把積水清除乾淨,劉成通早已站在祠堂門口,祠堂外表極為普通,甚至有些沉舊,這與劉成通想象中的武侯祠不太一樣。他的目光越過了紅色的圍牆。就見到了鬱郁蒼蒼地柏樹,劉成通頭腦中不由得想起了杜甫詩句“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孟升下了地,緊走幾步才跟了上來,道“這就是武侯祠了,劉侍郎請進吧。”

兩人並排著就走進了武侯祠,祠內古柏蔥鬱,殿宇宏偉,青瓦紅牆,環境幽雅,樹林廟宇間散佈著無數的軍士,沒有一個閒雜人等,想必是為了迎接大林禮部侍郎而特意為之。

上完了香,又隨意地祠中轉了轉,孟升因宿醉而異常蒼白的臉頰這才有些血色,他看著劉成通行走間,身體挺得筆直,顧盼之間頗有些威勢,若不是知道劉成通是廣順年的進士,光從外表看,此人就如帶兵打仗的軍漢一般。

孟升本人也是進士出身,見劉成通這個模樣,不相信他有真材實料,總想考究他一番,笑道“武侯祠是西晉李維所修,距令已有數百年,香火比不遠處的昭烈寺旺得多,而關於此祠更是佳句迭出。”

“杜甫有《西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白居易也有詩,先生晦跡臥山林三顧那逢聖主尋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託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

劉成通和孟升接觸了許多天,深知此人是一個貪圖享樂的貴家公子,從來沒有離開過成都府,不知百姓之苦,更不知世事之難,若就當一個富家子也就罷了,偏偏因為是皇族還高居禮部侍郎之位,劉成通和孟升交鋒數次,早已將孟升初見面時的囂張氣焰打掉。

此時見到孟升搖頭晃腦,劉成便通虎著臉,聲色俱歷地嚇唬道“孟侍郎是什麼意思,為何念念不忘北伐,哼,不知你們何時北伐,也讓大林做好準備。”

孟升嚇了一跳,自知杜甫這《蜀相》確實不宜在大林侍郎面前吟誦,便有些尷尬地笑道“在下不是這個意思,只是隨意吟誦古人之句而已,請劉侍郎莫要見怪。”他在心中恨恨地罵道“這個鄉巴佬真是難纏。”

孟升見劉成通沉著臉不說話,為了緩和氣氛,便笑道“武侯祠佳句甚多,卻沒有一個佳聯,劉侍郎高才,何不為武侯祠題上一聯?”

劉成通心中一動,此次到西西蜀前,侯雲策特意召見過他,交待完正事以後,還特意吩咐要到成都武侯祠去看一看,並贈送了一幅有關武侯祠的對聯,此時孟升請題寫對聯,劉成通再次揣摩了一會對聯之意,就道“在下從大梁出前,侯相曾贈了一聯給武侯祠。”

侯雲策權傾大梁,大林境內外已無人不知,在孟升心目中,侯雲策不過是殺人如麻的武將,聽說侯雲策有一個對聯,心中不以為然,口中道“侯相贈對聯,定是佳對。”

劉成通微微笑了笑,來到大殿前,上了一柱香,這才高聲吟道“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西蜀要深思。”

孟升臉上隱隱的笑容慢慢地凝固了,其實武侯祠裡佳對著實不少,可是侯雲策所贈之聯實在是絕對,上聯當指諸葛亮平定南中,用“攻心”使孟獲臣服,稱讚其真正懂得用兵打仗,下聯是用“審勢”來稱讚其能審時度勢制定寬嚴得宜的方針政策,以攻心和審勢為綱,確實比一般寬泛地議論更有高明。

孟升身邊還有數名禮部官員,他們對於侯雲策的佳聯都心悅誠服,成都地理優越,生存條件極好,也就養成了成都人喜好文章喜好美食喜好逸樂的特性,因此,侯雲策此聯在呈向孟昶的同時,也在成都府內迅傳開,府內之人對於這位大林權相印象為之一變,這也算是無心插柳的結局。

侯雲策此聯得自於太師,當時只是考慮此聯適合用於西蜀,沒有給劉成通說明此聯是他人所作。當然,此聯來自於前朝太師李甲,那是自然不能說的。侯雲策也沒有想到他在成都府的名聲會以這樣一種方式張揚,其目光仍然關注著大林朝內部,新鹽政頒佈以後,實際上削弱了部分擁有鹽田節鎮的經濟實力,這些節鎮自然心有不滿,可是有了李重進和李筠兩人的前車之鑑,沒有一個節鎮敢於再出面挑戰中央權威,新鹽政也就無風無浪地推行下去。

侯雲策掌握了朝局,身份一變,看問題的角度隨即也就生了變化,國內許多問題便尖銳起來,就拿軍事體制來說,若依大武制,則面臨著軍事領割據一方的危險,若不依大武制,邊防又不太穩定。

侯雲策似乎也能體會到在林榮面臨的艱難選擇。

當前,雖然禁軍經過改造已一分為七,龍威軍、汴河水師、鐵騎軍全部掌握在侯雲策手中,但是仍有數萬人由向訓、袁彥、韓通等大將執掌,這些禁軍隨著形勢展,隨時都可以變成新地異己力量。

大林四面皆敵,必須要有一支強悍且團結地軍隊,改造禁軍,成為便成為擺在侯雲策面前的重要問題。

喜歡復國請大家收藏復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家女仙太過多情

山羊吃胡蘿蔔

月夜秋明

明曉深秋

玄幻帝皇之召喚諸天神魔

哈哈文字控

無限英靈宋白傳

萬界穿梭

重生從努力當學霸開始

新安小胖A

老人,呆子,四眼雞

愛睡懶覺的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