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流行的謬論:曩昔的金言有些未必可以奉為圭臬,會說話的人,梁實秋,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許多俚語俗諺,都是多少年下來的經驗與智慧累積鍛鍊而成。簡單的一句話,好像含著顛撲不破的真理。所以在言談之間,常被摭引,有時候比古聖先賢的嘉言遺訓還更親切動人。由於時代變遷,曩昔的金言有些未必可以奉為圭臬,有些即使仍在流行,事實上也已近於謬論。如要舉例,信手拈來就有下面幾條:

一、樹大自直

一個孩子,缺乏家教,或是父母溺愛,很易變成性情乖張,恣肆無禮,稍長也許還會沾染惡習,自甘墮落。常言道:“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悲觀的人就要認為這個孩子沒有出息,長大了之後大概是敗家子或社會上的蠹蟲。有些人比較樂觀(包括大多數父母在內),卻另有想法:“沒關係,樹大自直。”“浪子回頭千金不換”的故事不是常有所聞的嗎?

樹大會不會都能自直,我懷疑。山水畫裡的樹很少是直的,多半是迤裡歪斜的,甚或是懸空倒掛的。“撫孤松而盤桓”,那孤松不歪不斜便很難去撫。景山上的那棵歪脖樹,是天造地設的投繯殉國的裝備,至今也沒有直起來,當然,山上的巨木神木都是直挺挺地矗立著的,一片片的杉木林全是棟樑之材,也沒有一棵是彎曲的。這些樹不是長大了才變直,是生來就是直的。堂前栽龍柏,若無木架扶持,早晚會東歪西倒。

浪子回頭的事是有的,但是不多,所以一有這種事情發生便被人傳誦,算是佳話。浪子而不回頭者則滔滔皆是,沒有人覺得值得齒及,沒出息的孩子變成有出息,我們可以舉出許多例子,而沒出息的孩子一直沒出息到底則如恆河沙數。

樹要修要剪,要扶要培。孩子也是一樣。彎了的樹不會自直,放縱壞了的孩子大概也不會自立。西諺有云:“捨不得用板子,便會縱壞了孩子。”約翰遜博士不完全反對體罰,孩子的行為若是不正,在他身上肉厚的地方給幾巴掌,他認為最是簡捷了當的處理方法。

二、蝨多不癢,債多不愁

晉王猛“捫蝨而言,旁若無人”,固然是名士風流,無視權勢。可是他的大布褂內長滿了體蝨(有無頭蝨陰蝨我們不知道),那分奇癢難熬,就是沒有多少經驗的人也會想象得出。嵇康與山巨源絕交,也自稱“性復多蝨,把搔無已”,作為不堪“裹以章服揖拜上官”的理由之一。若說蝨多不癢,天曉得!蝨不生則已,生則繁殖甚速,孵化很快,蝨愈多則愈癢,勢必非“倩麻姑癢處搔”不可。

對許多人而言,借貸是尋常事。初次向人告貸,也許帶有幾分忸怩,手心朝上,“口將言而囁嚅”。既貸到手,久不能償,心頭上不能不感到壓力,不愁才怪!債愈多則壓力愈大。債主逼上門來,無辭以對,處境尷尬,設若遇到索債暴徒,則不免當場出彩。也許有人要說,近有以債養債之說,多方接納,廣開債源,債額愈大,則借貸愈易,於是由小債而變成大債,挹彼注此,左右逢源,最後由大債而變成呆賬,不了了之。殊不知這種缺德之事也不是人盡能為,其人必長袖善舞而且寡廉鮮恥,隨時擔著風險,若說他心裡坦然,無憂無慮,恐亦不然。又有人說,逋不能償,則走為上計。昔人有“債臺高築”之說。所謂債臺即是逃債之臺。如今時代進步,欲逃債可以遠走高飛,到異鄉做寓公,不必自己高築債臺,何愁之有?殊不知人非情急,誰也不願效狗急之跳牆。身在外邦,也要藏藏躲躲,見不得人,我猜想他的那種生活也不是一個愁字了得。

有蝨必癢,債多必愁。

三、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兒

有人真相信“天地之大德曰生”,對於一切有情之倫掙扎於瀕死邊緣好像是視若無睹。人間有無法餬口者,有生而殘障者,有遭逢饑饉、旱澇蝗災,輾轉溝壑者。他認為不必著慌,“船到橋頭自然直”,冥冥之中似有主宰,到頭來大家都有飯吃。即使是一隻瞎家雀也不會活生生地餓死。

誰說的!我在寒冷的北方就不止一次看到家雀從簷角墜下,顯然是飢寒交迫而死,不過我沒有去驗它是否是瞎的。我記得哈代有一首詩,題曰《提醒者》,大意是說他在耶誕前夕正在準備過一個快樂的夜晚,忽見窗外寒枝之上落著一隻小鳥,凍得直哆嗦,餓得啄食一個硬幹果,一下子墜下去像個雪球似的死了。他嘆道,我難得剛要快活一陣,你竟來提醒我生活的艱難困苦!這是典型的悲觀主義者哈代的一首小詩,他大概不知道我們的那句俗話“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兒”。麻雀微細不足道,但是看看非洲在旱災籠罩之下,多少人都成了餓殍,白骨黃沙,慘不忍睹,是人謀不臧,還是天降鞠兇?人在情急的時候,無不呼天搶地,天地會一伸援手嗎?有些地方旱魃肆虐,忽然大雨滂沱,大家額手相慶,感謝上蒼,沒有想到雨水滋潤了乾土,蝗蟲的卵得以在地下孵化,不久就構成了蝗災。老天爺是何居心?

天生萬物,相剋相殺,沒有地方講理去,老天爺管不了許多。

四、好的開始便是成功的一半

這句話是從外語翻譯過來的,很多人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未嘗不是一句善頌善禱的話,當事人聽了覺得很受用。但是再想一下,一個輝煌的開始便是百分之五十成功的保證,天下有這等便宜事?

詩人雅蕩:“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是比較平實的說話。我們國人做事擅長的一手是“五分鐘熱氣”,在開始時候激昂慷慨,鋪張揚厲,好像是要雷厲風行,但是過不了多久,漸漸一切拋在腦後,雖然口裡高唱“貫徹始終”,事實上常是有始無終。

參加賽跑的人,起步固然要緊,但最後勝利卻繫於臨終的衝刺。最近看我們的一個球隊參加國際比賽,開始有板有眼,好一陣子一直領先,但是後繼無力,終落慘敗。好的開始似乎無關最後的成敗。

五、眼不見為淨

老早有人勸我別吃燒餅,說燒餅裡常夾有老鼠屎,我不信。後來我好奇,有一天掰開燒餅看看,赫然一粒老鼠屎在焉。“一粒老鼠屎攪亂一鍋粥!”從此我有了戒心,不敢常吃燒餅。偶然吃一次,必先掰開仔細看看。

有人笑我過分小心。他的理論是:我們每天吃的東西種類繁多,焉能一一親自檢視,大致不差也就是了,眼不見為淨。人的肉眼本來所見有限,好多有毒的或無害的微生物都不是肉眼所能窺察得到的。眼見的未必淨,眼不見的也未必不淨。他這種說法好有一比,現代司法觀念之一是:凡嫌犯之未能證實其為有罪之前,一律假設其為無罪。食物未經化驗其為不淨,似乎也可以認為它是淨的。這種說話很危險,如果輕信眼不見為淨,很可能吃下某些東西而受害不淺,重則致命,輕則纏綿病榻,伏枕呻吟。

科學方法建設在幾項哲學假設上面,其中之一是假設物質乃普遍的一致。抽樣檢查之可靠性也是假設其全部品質都是一樣的。我們除了信賴科學檢驗之外,別無選擇。俗語說:“過水為淨。”不失為可行,蔬菜水果之類多洗幾遍即可減除其中殘留的農藥,不過食物不是都可以水洗的。

“眼不見為淨”之說固不可盲從,所謂“沒髒沒淨,吃了沒病”之說簡直是荒謬。

六、伸手不打笑臉人

笑臉是不常見的。常見的是麵皮繃得緊緊的驢臉,可以刮下一層霜的冷臉,好像才吞了農藥下去的苦臉,睡眠不足的或是劬勞瘏悴的病臉,再不就是滿臉橫肉的兇臉。所以我們偶然看見一張笑臉,不由得不心生喜悅。那笑臉也許不是生自內心而自然流露,也許是為了某種需要而強作笑顏。臉不必笑得像一朵花,只要面部肌肉稍為放鬆,嘴角稍為咧開一點,就會給人以相當的舒適感。我一向相信,笑臉是人際關係中可以通行無阻的安全證。即使人在盛怒之中,摩拳擦掌,但是不會去打一個笑臉人,他下不去手。

最近看了報上一則新聞,開始覺得笑臉並不一定能保障一個人的安全。賠笑臉有時還是免不了挨嘴巴,事屬常有,我所見的這條新聞卻不尋常。有一位不務正業而專走邪道的青年,有一天踉蹌地回家,狼狽地伏在案頭,一言不發。老母見狀,不禁莞爾。這一笑,不打緊,不知年輕人是誤會為譏笑、訕笑,或是冷笑,他上去對準老母胸前就是一拳。老母應拳而倒,一命歸西!微微一笑引起致命的一拳。以後下文如何,不得而知。

人到了要伸手打人的時候,笑臉不但不足以御強拳,而且可以招致殺身之禍。但願這是一條孤證。

七、吃一行,恨一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是說職業不分上下,每一行範圍之內一個人只要努力,不愁不能出人頭地做到頂尖的位置。這也是勸勉人各就崗位奮鬥向上,不要一味地“這山望著那山高”。究竟行還是有高低,猶山之有高低。狀元與狀元不同。西瓜大王不能與鋼鐵大王比,餛飩大王也不能和煤油大王比。

每一行都有它的艱難困苦,其發展的路常是坎坷多舛的。投身到任何一個行當,只好埋頭苦幹。有人只看見和尚吃饅頭,沒看見和尚受戒,遂生羨慕別人之心,以為自己這一行只有苦沒有樂,不但自己唉聲嘆氣,恨自己選錯了行,還會諄諄告誡他的子弟千萬別再做這一行。這叫作“吃一行,恨一行”。

造出“吃一行,恨一行”這句話的人,其用心可能是勸勉大家安分守己,但是這句話也道出了無數人的無可奈何的心情。其實幹一行應該愛一行才對。因為沒有一行沒有樂趣,至少一件工作之完滿的完成便是無上樂趣。很多知道敬業的人不但自己滿足於他的行當,而且教導他的子弟步隨他的蹤跡,被人稱為“克紹箕裘”,其間沒有絲毫恨意。

八、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狗是很聰明的動物,但不太聰明。乞丐拄著一根杖,提著一個缽,沿門求乞,一條瘦狗寸步不離地跟隨著他。得到一些殘餚剩炙,人與狗分而食之。但是狗不會離開他,不會看到較好的去處便去趨就,所以說狗不算太聰明,雖然它有那麼一分義氣。

在兒女的眼光裡,母親應該是最美、最可愛、最可信賴、最該受感激的一個人。人有醜的,母親沒有醜的。母親可以老,但不會醜。從前有一首很流行的兒歌《烏鴉歌》,記得歌詞是這樣的:“烏鴉烏鴉對我叫,烏鴉真真孝。烏鴉老了不能飛,對著小鴉啼。小鴉朝朝打食歸,打食歸來先喂母。‘母親從前餵過我!’”這是借烏鴉反哺來勸孝的歌,但是最後一句“母親從前餵過我”實在非常動人,沒有失去人性的人回想起“母親從前餵過我”,再聽了這句歌詞,恐怕沒有不心酸的。每個人大概都會為了他的母親而感覺驕傲,誰會嫌他的母親醜?

“狗不嫌家貧,子不嫌母醜”,話沒有錯。不過嫌貧愛富恐怕是人之常情,不嫌家貧這分美譽恐怕要讓狗來獨享下去。子嫌母醜的例子也不是沒有。我就知道有兩個例子,無獨有偶。有兩位受過所謂“高等教育”的人,家裡宴見賓客,照例有兩位衣服破敝的老婦捧茶出來,主人不予介紹,客人也就安然受之,以為那個老嫗必是傭婦。久之才從側面打聽出來那老嫗乃主人之生母。主人嫌其老醜,有失體面,認為見不得人,使之奉茶,廢物利用而已。

狗不嫌家貧,並未言過其實。子不嫌母醜,對越來越多的人有變為謬論的可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良老公

阿蠻

都市之魔主重生

三日隨風

穿書後我治癒了病弱元帥

雲稚

噠宰的女朋友夏目小姐

樓思渺

爵爺寵上小甜心

桃染染

全能保鏢

海派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