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中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二二二、孫中山北上逝世,北洋軍閥史話epub,丁中江,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中山下專車後就乘汽車出站,直赴北京飯店,各報記者再麇集北京飯店,孫由汪兆銘代表,與各記者見面,分發書面談話一份,內雲:

“中華民國主人諸君:兄弟此來,承諸君歡迎,實在感謝。兄弟此來不是為爭地位,不是為爭權利,是特來與諸君救國的。十三年前兄弟與諸君推翻滿洲政府,為的是求中國人的自由平等。然而中國人的自由平等已被滿洲政府從不平等條約裡賣與各國了,以致我們仍然處於殖民地之地位,所以我們必要救國。關於救國的道理很長,方法也很多,成功也很容易,兄弟本想和諸君詳細的說。如今因為抱病,只好留待病好再說,如今先謝諸君的盛意。中華民國十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孫文。”

14年1月20日以後,病勢嚴重,至24、25兩日,孫中山竟不能進飲食,一進飲食即作嘔,體溫愈高,脈搏愈快。經醫生會商結果,認為有立即移住醫院施手術的必要,因此向家屬和重要同志協商,由宋慶齡往勸他入院開刀,孫允諾。遂於下午3時以擔架移至協和醫院,醫生就過去病情和現在危急情況,決定立即開刀。下午6時施行開刀手術,在腰部割口將肝之膿吸出,檢查全肝,已經堅硬得像木頭,證實是肝癌,癌細胞已四處蔓延,無法割治。當晚由德、美、俄三國醫生切片檢查,亦證明是癌症的末期,以當時的醫療情形而論,確實無藥可治,雖可以鐳錠放射法以阻止癌細胞繼續蔓延,可是一切都顯示為時已晚。29日醫生報告孫中山體溫正常,脈搏和緩,這證明開刀後經過良好,不過癌病本身仍難醫治。

2月初旬仍使用鐳錠治療,但效果不大。

2月12日,張靜江建議改服中藥,中藥有時對於很多奇怪的病狀發生不可思議的效果,人們在絕望時便寄希望於萬一。宋慶齡和孫科及侍疾同志都請孫中山准予改用中醫。孫認為在協和醫院吃中藥是不可以的,如果必須用中藥,唯有遷出醫院。18日孫自協和醫院移居鐵獅子衚衕行轅,由名中醫陸仲安診視。

2月20日,孫中山病篤,醫生認為挽救的希望很微,不如趁他還清醒的時候,請示遺言,於是隨孫的同志遂推汪兆銘、孫科、宋子文、孔祥熙代表,面懇孫。這時孫雖然一息奄奄,可是神智很清楚,見到汪等四同志在病榻旁欲言又止,乃問:“你們有什麼話要對我說,不妨說吧!”汪兆銘委婉地說:“當一月二十六日先生進住協和醫院時,同志們都責備我們,為什麼不請先生留下一點教誨,以資遵循。先生如果早日康痊,這些教誨也是我們的典範,先生雖然有力量抵抗病魔,我們也願意替先生分憂,今天先生精神頗好,正該留下一些教誨,讓同志們受用。”孫中山聽了閉上眼睛,沉默了一會,然後睜目鄭重地說:“如果我的病痊癒,我要說的話很多,待我先赴溫泉休養,靜靜的想一想,以後再講給你們,萬一我死了,就由你們去做吧。”四同志復請,並強調國民黨正遭遇一個變局,如果黨的領袖沒有一個指導方針,大家很難有所抉擇。孫中山聽了默然良久說:“我現在要說的話很多,本黨周圍都是敵人,我死之後,這些敵人不會放過你們的,他們或許使用其他方法使你們軟化,前途確是危險,我不說也好,因為如此你們較容易應付未來的環境。”說完這話似乎很吃力,這時汪兆銘貼近孫病塌說:“我們追隨先生奮鬥數十年,從不畏懼危險,也從不讓敵人軟化。凡是革命同志都能遵從先生的教訓,不會逃避危險和死亡。先生教導我們這麼多年,定能信任我們。”孫中山閉目聽,並說:“我著的書不是很多嗎?各同志可以好好念念。”汪答:“我們還是求先生留幾句話下來。”孫中山問:“你們要我說些什麼?你們有沒有替我考慮?”汪說:“我們已經預備了一份稿子,請先生核定,現在我念給先生聽,如果不合您的意思,就請您指示數語,我可筆記。”孫睜開眼睛說:“好,就唸給我聽吧。”

汪兆銘就把已草就的稿子唸了出來,這就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孫中山遺囑,孫聽完極為滿意。汪等又拿出第二稿,是留給家人的,由宋子文向孫報告,並由汪兆銘念:

“餘因盡瘁國事,不治家產。其所遺之書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慶齡以為紀念。餘之兒女已長成,能自立,望各自愛,以繼餘志。此囑。”

孫中山亦感滿意,汪兆銘本想開門出取筆墨請孫簽字,這時宋慶齡在房外哭得很厲害,孫聽到了哭聲,乃對汪說:“你先收好,我還不至於就死,改天再簽字吧!”

孫中山在服中藥期間,神志頗清楚,不過病狀並沒有減輕,3月1日,曾請留日醫生王綸用日本最新發明的治肺癰藥水,每隔一天注射一次。

當孫中山最後彌留期間,神志並不模糊,體溫也照舊,每睡醒,就垂詢東江討逆戰事進展情況,侍病的同志向孫報告說黃埔學生軍已加入右翼作戰,每戰皆捷,已配合粵軍進向潮汕。孫聞之大喜,命令致電嘉獎。3月10日停止注射針藥水,11日病危。中午孫忽然張目遍視床前的家屬和各同志,並說:“我現在要和你們分別了,把前次預備的兩張稿子拿來,我要簽字。”汪兆銘遵諭將二遺囑稿並墨水筆呈上,孫伸出了病弱的手臂,執筆在遺囑稿上逐一簽名。隨後由侍疾的家屬和同志:宋慶齡、孫科、張人傑、吳敬恆、汪兆銘、宋子文、孔祥熙、戴恩賽、邵元衝、戴傳賢、鄒魯、陳友仁、何香凝依次簽字為證明人,汪兆銘則署筆記者。

病室中空氣肅穆而沉靜,孫中山雖然病弱,眼中仍然有神,以安靜溫煦的口吻做最後的遺言,孫說:

“我這次放棄兩廣,直上北京,為了謀求全國的和平統一。統一的方法是召開國民會議,實行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建設新國家。現在一病不起,將和你們永訣,生死本無所惜,不過數十年致力國民革命,革命的目標和主義不能完全實現,深為遺憾。甚望諸同志努力奮鬥,使國民會議早日開成,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的目的能早日實現,則我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孫說至此處,感情激動,而呼吸則益感困難,由於說話太多,精神不繼,以致下面的話便說不清楚,只聽到微弱的聲音:“和平、奮鬥、救中國。”

醫生認為病人太辛苦,不宜再消耗精力,乃請侍疾人士退出,讓孫中山靜默安眠,至晚6時半,孫中山又甦醒一次,手足已經變冷,且已不能講話。醫生按脈後認為脈已散,行將去世,須時注意。這時孫似乎又作欲語狀,宋慶齡聽出來是呼喚汪兆銘,乃叫汪到床前,汪靠近孫病榻,發現孫的脈搏已如遊絲,只見嘴動,不能言語了。

第二天早晨3時,孫中山再甦醒一次,仍不能言語,8時許克利醫生臨床診視,認為已至最後關頭,延至9時30分,遂告逝世。一代偉人,手創中華民國的孫中山終於民國14年3月12日上午9時半與世長辭,留下一個紛亂的中國等待統一。

北京政府於3月12日下令雲:

“前臨時大總統孫文,倡導共和,肇興中夏。辛亥之役,功成不居。仍於國計民生,殫心擘畫,宏謀毅力,薄海同欽。本執政夙慕耆勳,亟資匡濟,就職伊始,敦勸入都。方期克享遐齡,共籌國是。天胡不愍,遽奪元勳!軫念艱虞,彌深愴悼。所有飾終典禮,著內務部詳加擬議,務極優隆,用符國家崇德報功之至意。此令。”

執政府的內務部並議決予以國葬,全國各機關下半旗三日誌哀,北京公使團亦下半旗,全國各地聞知孫中山去世,自動舉哀,萬民雨泣。

在北京鐵獅子衚衕的孫中山行轅內,國民黨留京同志含哀開會,討論治喪事宜,孫的家屬遵照遺示,遺體施以防腐劑,用科學方法儲存。

12日12時30分,孫中山遺體移至協和醫院施用防腐手術。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在京委員開會,決議葬儀用國民體制以示平等,並拒絕臨時政府的國葬令,同時遵孫中山遺命,以南京紫金山為安葬地。至15日防腐手術完竣,遂舉行大殮,家屬及追隨他多年的同志均親視含殮。靈堂內外哭聲震天。

3月19日孫中山靈柩移至中央公園社稷壇,這天清晨群眾已紛集協和醫院門外,至10時許靈櫬出發,舉樞者為追隨孫日久的同志24人,分三組,每組八人前後舁挽,沿途民眾及青年護靈致哀者約計12萬人,均步行送靈櫬至中央公園內社稷壇安放,擇日開弔。

4月2日上午,孫中山靈柩安置於北京西山碧雲寺。

孫中山之喪,海內外致送輓聯極多,不及備錄,只是孫的叛徒陳炯明有一輓聯,頗可一讀,聯曰:

惟英雄能活人殺人,功首罪魁,留得青史在;

與故交曾一戰再戰,公情私誼,全憑赤心知。

陳炯明在民國22年8月22日以腸炎病死香港,終年55歲,死後家無長物,貧難為殮。陳在孫中山病逝前已痛悔反叛孫中山,曾請吳稚暉代作悔過書,未及送達,孫去世。陳死後,吳稚暉有輓聯追述其事:

一身外竟無長物,青史留傳,足見英雄有價;

十年前所索悔書,黃泉送達,定邀師弟如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有了洞府以後的生活

夢迴遠處

重生之網路爭霸

天下第一白

四月的秋

三頁橙子

擁有無限金錢後,我肆意享受人生

行五

縹緲聖女

傳說的光

剛恢復了記憶,總裁老婆要離婚

半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