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漢世祖小說,羋黍離,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雍熙十年夏五月,上海。

松江之畔,在一片讓人耳目一新的磚木混合建築群間,一座佔地頗廣的五層“漢樓”拔地而起,新氏的磚木混合結構,糅合著傳統的雕飾風格,共同砌就了這樣一座威嚴大氣的樓廈。

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間,大漢帝國方方面面都在生變化,關乎到所有人衣食住行的土木建築行業自然也不例外。其中最大的變化,大抵在於從傳統木製建築向磚木混合建築風格的轉變。

當然,這樣的變化,除了從外洋吹進來的風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在於建築材料上的大展。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磚廠、瓦窯,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各種材質、各種造型的磚瓦被大漢的商人與工匠們研製而出,極大地豐富了基礎建材內容。

新理念與新材料的大展,帶來從設計到施工的整體變化,再加上朝廷在背後的鼓勵支援,農村地區不敢說,但在城市之中,越來越多的新建築開始採用兼具美觀與實用的磚木混合結構,並且“含磚率”是越來越高。

而這種新氏磚木建築,也有新名稱,有人稱之為“洋樓”,而漂洋過海而來的外商則稱之為“漢樓”,後者的流傳度顯然要高一些,也更容易為滿腹自豪感的大漢官民所接受,就連“宣報”這樣的官報上,時不時對磚木建築的宣傳中,都明確地提到諸如“漢樓”、“新樓”此類的字眼。

而矗立在松江之畔的這座五層建築,就是標標準準的漢樓,在建築設計上也格外用心,格局大氣,細節精緻,突出一個堂皇威嚴,讓人一眼就能看出,這是一棟“官樓”。

從動工築基開始,已經過去幾個月的時間,落成的大樓,早已清晰地呈現在上海士民眼前,如今也只差最後一步了。

這麼一個向陽的好天氣,一場揭幕儀式正在進行,場面相當隆重,不只是周遭州縣主要官長親自到場,在上海港經商謀生的大漢商民以及駐港使節、外商都雲集於此。

尤其是那些從事外貿、海貿的內外商人,更是面露喜悅,兩眼放光,直勾勾地盯著正門前那道被紅綢遮蓋的牌坊,眼神中是幾乎溢位的熱切,恨不能親手將之揭開。

顯然,能夠引得整個上海都聞訊而動,絕不是簡單的一座官樓的投用儀式,更重要的是背後的東西。

一通敲鑼打鼓,一場舞獅助興,伴著一陣鞭炮齊鳴,隨著紅綢落下,這座漢樓終於露出最後的讓人期待已久的廬山真面目:大漢海關江海稅務司。

這是一座海關大樓!

隨著江海關稅務總監王欽若一番熱情洋溢的言,在熱烈歡聲中,大漢江海關大樓正式投入使用,也意味著大漢的對外貿易史,由此翻開了一頁嶄新的篇章。

關於大漢海關制度問題,實則一直都有討論,早在開寶年間,就已經有人提議了,只不過既得利益者太過強大與頑固,改革的聲音被死死壓制著罷了。

然而,沿襲自大唐並在大漢帝國展完善,並經歷了幾十年輝煌歲月的市舶制度,在大漢帝國主動走向海外,在世界風雲變幻莫測的局勢下,也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舊制度的廢除,緊接著誕生的是一套全新的海事、口岸及稅收管理制度。

相比於在大漢盛行了幾十年的市舶司制度,在新海關體系下,官府不再親自參與對外貿易買賣,而是全面放開,向“專業化”展,朝廷設立專司,專注海事及稅務管理工作。這樣的變化,對於全國內外從事外貿,吃海貿這碗飯的商民來說,不啻於一道福音。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市舶司制下的對外貿易,都是受到官府強力管控的,商品的進出口,都需經過各地市舶司進行轉手,而每一道轉手,市舶司當然能從中撈一筆轉手費,對內外商人來講,這是正稅之外的又一項成本。

展到幾十年後的雍熙朝,隨著大漢對外拓殖的不斷深入,並且取得成果,海事貿易的規模仍在不斷擴大,但幾乎所有人都察覺到,市舶司的制度已經對對外貿易產生了阻滯作用。

當然,那一套市舶制度,早在開寶後期就已經鬆動了,不斷膨脹的外貿規模,直接衝破了市舶司的管理能力,而利益鏈條上的饕餮們,也想方設法地鑽空子,避免被市舶司刮一刀,如此又導致走私、漏稅等等問題。

但即便問題重重,廢除舊市舶司,建立新海關制度,依舊走過了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其中,不只是依附於市舶制上那部分官商的拼命維護,最重要的還是大漢上層,準確得指財政司捨不得市舶司制下那豐厚的進項,壟斷的生意從來都是最賺錢的,也最讓人難以割捨。

因此,面對裡裡外外的怨氣,以及層出不窮的問題,過去的這些年,“市舶派”一邊壓制改革的聲音,一邊遇漏補漏、彌合問題。然而,這終究只是一種掙扎的表現,只是延緩了市舶司制走向崩潰的度罷了。

不管既得利益者如何死命維護,根本問題在於,舊的市舶制度無法滿足日益壯大旺盛的海貿管理需求,這個根本矛盾不得到解決抑或緩解,新的問題只會越積越多,展到影響外貿的程度,問題已然深重。

改革是有必要的,在皇帝劉暘那裡從來不是問題,只要有足夠說服他的理由。但倘若只是國內的海商與外來的客商,即便他們喊破嗓子,只怕也很難真正動搖那根深蒂固的制度,畢竟既得利益集體太過強大,財政司的邊上,還有少府。

但是,當南洋的封國王們,不斷向朝廷提出訴求,指出問題時,那影響就大了。對於舊市舶司制度,那些封國顯然也是深惡痛絕,他們要展,也離不開與大漢的貿易,而在過去十多年的貿易過程中,自然也深刻地體會到內外海商們被剝削的痛苦。

作為封國,向朝廷提出訴求是習慣性的事情,作為大漢皇室後裔,世祖皇帝的子孫,他們又能直接上達天聽

於是,當各種改革的聲音傳入皇帝劉暘的耳朵,又經過多方的調查研究之後,對市舶司制度的改革,依舊開啟了。這仍舊不是個快的過程,前前後後拉扯了好幾年,一直到雍熙九年冬,方才正式宣佈定製。

為滿足對外貿易、口岸、稅收、緝私等事務管理,進一步促進海貿展,加強與封國、外國之間的聯絡,大漢出臺了《海關管理條制》。

在沿海地區,一共設立了五大海關,自南至北,分別為粵海關、閩海關、江海關、東海關、渤海關,各大海關設總監一職,從三品,海關下分設口岸,進行綜合管理。海關直屬於財政司,總監及下屬各口岸關長由朝廷安排,並配備專門的海關部隊進行檢查、治安、緝私等活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出家前懷了殿下的崽

林不歡

女法醫手記之證詞

劉真

機關

石鐘山

禁止某玩家接觸副本NPC!

蘿蔔海

綜藝:參加最強大腦,成為大神

翠玉軒

鍊金術士的異界日常

書蟲冒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