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不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3章 神運算元,我不想上梁山,江山不落,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宋制,刺史以上官員的住所,可以按級別不同配置4到35名軍士或胥吏充當侍衛,名曰“宣借”。政策的意思是高官們“宣借”的房子,如果歪了塌了,“店宅務”是不負責修理的。

這個只是個規定,碰到牛叉的,又當別論,比如這位。據閻婆惜透露,這個姓程的官員剛投到蔡京門下,所以他租的房子被修繕得極好。如果不是因為急著回家,說什麼也能轉租個三四十貫的。

只能說閻婆惜的面子夠大,或者說這姓程的另有所求。

不管怎麼說,閻婆惜是幫了他一個大忙。但在王倫感謝她時,她淡笑著說“也沒甚麼關係,他從前是到我家聽曲的常客,對奴家有些想法。這次讓他蒙情,只怕他還要感謝咧,這種人奴家見得多了。”

原來如此。雖然她是在幫他,但是王倫聽到最後一句話時卻未免有些莫名的不爽,純粹不舒服。

考慮到姓程的官員搬家就在近日,王倫當晚便和杜遷制定肥皂生產線的改造計劃。

有了新家,學裡的宿舍就不想去了,正好在這邊指導杜遷做事。

熬油曾經花了他們很多時間,但是王倫不打算再自己來做,因為他此前已經問過了,完全可以在肉販那裡直接買現成的----普通的民眾吃不起菜油,於是葷油這種既能增加油水也不太貴的東西便成了很大眾化的物品,倒省了他們很多事。

剩下的其實也沒什麼好做的,在付出去兩年四十貫的租金之後,兩兄弟所剩已經無幾,除了那塊留作“鎮宅之寶”的金錠。好在肥皂生產所需的工具極為簡單,不然的話,這麼好的房子他也不敢這樣簽下來。

爐灶設計花了些功夫,杜遷對這位兄弟的神出鬼沒已經免疫,完全按照他的想法來。

輕鬆地掙到了錢,住上了大房子,眼看有了好進項,還有什麼可求的?

王倫去學舍,他這兩天便按照要求找了些泥匠、木匠與鐵匠,等到兩日後他們接手了房子,便開始動手。

加熱、反應、攪拌是重頭戲,規模化生產之後再用炒菜用的大鐵鍋就顯得不合時宜了,於是王倫請鐵匠打了一塊方形的凹槽,整個凹槽座在一個新支好的爐灶上,方便加熱。

在它的旁邊,外接一個漏斗,以方便把製作好的硬脂酸鈉液倒進去。

安排新做了幾十個模具,每個模具有橫五豎五共計二十五個凹槽,兩邊略高些。這樣,肥皂液倒進去之後溢位也不怕,也能很容易地一次成型二十五塊肥皂,再也不需要像之前用人工把每個小模具灌滿。而且模具就等在漏斗之下,一個人就能完成出液、入模的全部工作,省時省力。

他指揮泥匠工、木匠和鐵匠工做事的時候,杜遷只能傻愣愣地看著,但覺得高深莫測,完全摸不透王倫的用意,即使他和其說過什麼“像流水線一樣做事”的話。

他能做的,就是搬家把為數不多的家當從原先的破舊小窩裡搬出來,順便通知了一下幾家銷售店鋪他們的新址。

做生意總需要個聯絡的地方麼,銷售都講究個門面,現在的新居說起來就堂皇多了,連帶著幾位店鋪老闆們都覺得他們是有實力的,對得起經營“南洋”貨的高大形象。

換了環境,人的精氣神都來了。兄弟倆幹勁十足,只用了三天時間,一條嶄新的流水線已經完成。期間杜遷也和一家肉鋪談好豬油的供給,也採購了一批燒鹼、食鹽和木炭。

話說,這個時代的東京真的是很先進的,城市居民鮮有燒柴火的,大都用的是木炭或者煤碳。史上說“汴都數百萬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當然這有些誇張了,實際上用木柴的也有一些人,比如像曾經的杜遷一樣的潦倒者。

雖然這些東西花了不少錢,但王倫認為值得。“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這些東西能夠極大地解放人的雙手,也能極大地提升生產力,多花了一些錢又怎麼樣,賺回來的度更快!

到第四天的時候,在甜水巷的這棟新家裡,兄弟倆正式起了第一鍋肥皂。

前半程,除了中間添兩次煤碳----時人謂之石炭外,基本上沒兩人什麼事;到了後半程,也只是杜遷把秤好的燒鹼和食鹽依次序倒入鐵槽攪拌了片刻而已,不斷翻滾的沸水比什麼攪拌都有用。

就是在最後倒模的時候,杜遷基本上也能一個人操作,果真是又快又順暢。十個模具不到半個時辰便澆鑄完成了。一鍋生產25o塊肥皂,這個效率不算低了,而且浪費極少。

“王兄弟真有鬼神莫測之機,我還以為要做到夜裡呢!”杜遷大讚。之前每天做一百塊,兩個人都是忙一夜的,再想不到現在產量翻了一翻多,花的時間卻更少,人也更輕鬆了。

這就是科技的力量!

不單單是肥皂這種產品,還有人的意識。要不有句話說的好麼,“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再不差的。

然後就著熱水再來一鍋,全部五百塊肥皂生產完成。

連王倫自己都沒想到會這麼快,那麼計劃就變了“明天造一千塊!”

按之前經驗,五百塊肥皂成本價約十兩銀子,他們此前賺的錢除去此前的開支還剩二十兩有餘,造一千塊是足夠的。

但是現在由於批次製造,成本被極大節約。不僅材料的單價降了,損耗也少了許多。現在的一斤豬油可以熬製兩塊肥皂,材料費用十文。加上批次購進的燒鹼和鹽,合計每塊肥皂最終成本只有十文。

“一塊肥皂造價十文、賣給店鋪八十五文,淨賺七十五文。一千塊肥皂就是…”晚上,杜遷在吃力地撥算盤。難為他了,為了給做生意打基礎,七尺高的漢子主動找人學打算盤。

“合計九十七貫零三百一十文。”王倫淡定地用毛筆劃拉著。標配七百七十文為一貫,得出的就是這個數字,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都會做的題目,杜遷一個大男人算得如此辛苦,令人汗顏。

“兄弟真乃神運算元!”杜遷演算正確,無比欽佩地說。?

喜歡我不想上梁山請大家收藏我不想上梁山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孤身一人闖江湖

九九老蘇

引她淪陷

喵響

我在豪門攻略帶娃夫人快來追我呀

亦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