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七三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新順1730,望舒慕羲和,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利物浦的經濟,崩潰了。

作為一個六十年前還只有6ooo人的小城市,幾十年內暴增了十倍人口,成為此時英國數一數二的港口城市。這種快的展,也就意味著這座城市的極端脆弱。

因為既不是靠工業、也不是靠農業,而是靠純粹的商業。

後世歷來多有諷刺中國自古的“天朝上國”心態,自詡為天朝上國、無所不有。

這話吧……肯定不對。

比如沒有日本的銅,連鑄錢都是問題,更不要提連個波託西級別的大銀礦都沒有的貴金屬缺乏的事實。

但就19世紀之前,刨除掉這些貴金屬,這話說的倒是也不算錯。比如現在大順來歐洲貿易,純純都是跑單趟,因為回來的時候根本不知道運啥能賺錢——這不是大順有高額關稅,而是就算零關稅也真的除了金銀銅之外沒啥可以運回來賣錢的東西。

歷史上18世紀晚期,廣東的鐘表匠就已經彷製品滿天飛;法國運八音盒一共賺了五年錢。

是以,固然說小農經濟、自給自足,這般不好,那般不好,但有一樣,不至於出現因為海上封鎖就直接全面經濟崩潰的情況。

英國則不同。

利物浦更是不同中的典型。

對於常讀史書的大順人而言,這種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的事,對於幾年前文字記載的歷史,很容易理解什麼叫滄海桑田。

鎬京之黍離,位列王風,世上沒有不滅的王朝,也沒有不興衰的城市。

若如繁華了千年的揚州,被一波漕運改海運,直接幹廢;興盛了數百年的北方小揚州聊城,伴隨著黃河改道運河被廢,從千百商號鱗次櫛比,混成了國家級貧困縣。

這樣的歷史太多,又豈止是鎬京黍離?

故而對於大順的很多人而言,尤其是經歷了運河被廢等一系列改革的大順新學一派的人而言。

他們還是懂一個道理的。

一座城市的命運啊,固然要靠……但也要考慮……

利物浦的市民,顯然因為文字歷史太短——畢竟,刑不上士大夫的神職人員保護法的“識字考察”,居然要靠“背《詩經五十一篇》”這麼離譜——所以他們很難理解什麼叫“要考慮歷史的程序”。

至少,在此之前,因為貿易的蓬勃展,以及諸多因素,利物浦的市民一直認為,他們身上有一種有別於他處的品質、精神、冒險精神、商業精神,才導致利物浦在短短六十年間從小城市,展成大貿易港。

當然,這種觀點,也很正常。

畢竟,偉大的英國經濟學家,托馬斯·萌,就認為英國的經濟不如荷蘭,是因為英國人的劣根性,缺乏荷蘭的勤勞、冒險精神等民族性。

這就是三觀的區別。

因為在大順被潛移默化影響了三觀的新學派的人看來,只會覺得這種說法真的就是驢球子吊毛。

利物浦這幾年能展起來的歷史程序因素,簡單的不能再簡單。

先。

英國從進入18世紀開始,就整天干仗。

法國人、荷蘭人,可能未必真的能上島。

但是在海峽裡禍禍一下英國,還是易如反掌的,畢竟荷蘭人連倫敦都燒過。

今兒打仗。

明兒打仗。

一打仗,兩邊就互相私掠證,面向海峽一側的港口出航,經常受影響。

這利物浦躲在西北,安全的多。

倫敦的大量航運業務,向西轉移。

倫敦出局。

其次。

18世紀開始,氣候轉暖,加上英國開始冶鐵,大量的森林被破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貼身狂醫混都市

蘑菇芋頭好吃

港片:人在和聯勝,爆兵稱霸港島

歌塵浪世

山村紅顏

可憐小貓

當我在末世成為天網

九曲孤獨

詩與刀

祝家大郎

擁抱逝水年華

阿蘭·德波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