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煌貴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一章 治天下比打天下更難!,埋葬大清,天煌貴胄,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從舉起反旗的那天開始,朱皇帝就一直在琢磨著未來的方向,只是任憑朱皇帝絞盡了腦汁,卻找不到一個靠譜的方向。

無論是繼續像歷朝歷代一般沿用禮治還是像後世一樣完全推行法治,都不可取。

因為大明的情況跟歷朝歷代不同,跟後世的情況也有很大的不同。

從夏商周直到大清唱了涼涼的歷史長河中,中原堂口一直都是小農經濟為主體,雖然也存在各種工坊,但是在小農經濟為主體的前提下,工坊的展其實是受到限制的,再怎麼萌芽的那啥玩意它也僅僅只是萌芽。

而現在的大明卻是遍地工坊,不僅有朝廷掌握的五小工業等工坊,同時還有鹽、驛等其他行業,對於工人的需求量遠歷朝歷代。

一個是小農經濟,一個是工業經濟,兩者不僅生產力的高低有所不同,就連其本質上也是大不相同,再繼續沿用舊有的禮治自然就是扯蛋。

像後世一樣完全推行法治呢?

也一樣是扯蛋。

因為後世經歷了八國蠻夷火燒圓明園、經歷了建夷退位又復辟、經歷了各地軍閥割據也經歷了倭國入寇,大量的知識分子覺醒,百姓思變,最終才有了連挑十七個堂口的種花家。

而現在的大明經歷過什麼?

哪怕是建夷入關百五十年,掌握了話語權的依舊是那些鄉賢士紳們,哪怕朱皇帝在造反的過程中很是清理掉一大批鄉賢士紳,相對於整個天下的鄉賢士紳的數量來說也只能算是微不足道。

鄉賢士紳們見風使舵的本事可從來不低。

再加上沒有經歷過八國蠻夷入寇也沒有經歷過倭奴入寇,反倒是大明在車翻了大清之後又不斷對外開拓,以致於天朝上國的思想和論調一直都存在。

想要在這種情況下全面推行法治,所要面對的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更關鍵的是,傳承幾千年的禮治也未必就全是糟粕而沒有好處。

事實上,很多禮治被打為糟粕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其缺點,而是因為禮治跟生產力的展產生了衝突。

舉個例子,大明現在各地都有一大堆工坊,這些工坊當中有的以男工為主,有的以女工為主,也有的是男工女工都要用陌生、適齡男女能夠接觸到的機會相對於沒有工坊的時候大大增加。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有男工和女工互相看對眼了,怎麼辦?

禮治講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法治則講究的是對單個自然人權利的保護——按照禮治,如果雙方當中有一方的父母不同意這門婚事,都意味著雙方之間得黃鋪子,而從法治的角度來講,自由戀愛本身就是自然人應有的權力。

是不是產生衝突了?

這還僅僅只是第一層的衝突。

接下來要面臨的就是第二層衝突——工坊主們會支援禮治還是法治?

這種事情其實想都不用想,工坊主們絕對會支援法治,他們甚至不惜跳起來用腳投票。

因為支援禮治就意味著要損失兩個工人,而支援法治則能在最大程度上保住兩個工人。

再然後就是第三層衝突——宗族與自然人之間的衝突。

這事兒其實是明擺著的,因為朱皇帝不可能強令取消或者消滅所有的宗族,哪怕朱皇帝可以強行以國法來代替宗權宗法,哪怕朱皇帝和朝堂諸公用盡手段誘使百姓們分家,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宗族在鄉里的話語權。

所以,宗族與自然人之間的衝突,其實就代表了宗權與國法之間的衝突。

按照傳統的宗權來講,未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就是私奔,無論男方女方都有過錯,倘若其中有一方已經有婚約在身那就更是不可饒恕的大錯,浸個豬籠自然也就成了理所應當的事情。

可是國法能這麼規定麼?

很明顯,國法根本就不可能這麼規定,因為國法要維護的是天下的穩定,同時也要限制宗權以避免宗權對皇權和國法的侵蝕。

於是乎就有了第三層衝突。

這僅僅只是大明展過程中所遇到的衝突的冰山一角。

還有一個隱藏在冰山之下的問題顯然比這個問題更加讓人頭疼。

眾所周知,工業化的展會提高生產力,生產力的提高也會加快財富的流通,在這個過程當中不僅會催生出一大批的有錢人,同時也會讓很多工坊主和豪商巨賈們冒出一些別樣的想法。

因為工坊主和豪商巨賈們的本質還是商人,而商人重利——最大的利是什麼?

最大的利不是大明朝廷能讓他們賺到多少錢,而是能讓他們掌握住多大的權利,能夠讓他們有多少保證自己錢財的話語權。

比如說,朱元章時期曾經大力推行社學,表面上來看是為天下人謀了福利,讓窮苦人家的孩子也有讀書做官的機會,這個沒錯吧?

然而讓很多人都想不到的是,抹黑朱元章最狠的,最反對推廣社學的,恰恰是那些窮苦人家讀書讀出了成績然後做了官的官老爺們。

這事兒很好理解——無論是一家人還是一族之人費心費力的供養出一個官老爺,他們自然是希望能夠翻身改變階層並得到回報的,而讓更多窮人家的孩子有讀書做官的機會,不就意味著競爭對手變多,很容易就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

同樣的問題還有舊有鄉賢士紳和新興勳臣貴戚官老爺們的衝突。

比如說某個墮落文人的名言我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豪門修文物

呂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