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海孤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一章 皇帝殺手,南北朝那些事兒:劉裕拓跋珪卷,雲海孤月,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裕,一個令胡族聞風喪膽的名字。在東晉十六國亂世紛爭的時代,劉裕用武力征服四個王國,殘忍地砍下三個皇帝、一個國王的人頭,縊死、刺殺東晉兩個皇帝,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帝殺手,首開誅殺禪位皇帝的先例。

鐵血終結者出身貧寒,本是個無賴賭徒。這個默默無聞的平民孤身加入北府軍,作為一名小小的北府軍司馬參與鎮壓聲勢浩大的孫恩起義,反覆千里,浮海追擊,終將義軍擊潰。後以一名賦閒在家的軍官身份振臂一呼,憑藉一百多人建義京口,推翻桓楚政權。兩次北伐中原,取西川,圍廣固,定嶺南,入關中,誅滅慕容鮮卑和羌族姚氏兩大皇族,重新拯救了已經滅亡的東晉王朝。

壹 尋常巷陌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登上懸水峻壁、江山相雄、風景壯美的京口北固山,眺望浩浩蕩蕩的長江,吟下了這首千古傳誦大氣蒼涼的不朽詩篇,將溢美之詞毫不吝惜地賦予以武力北伐中原,取得克復兩京輝煌勝利的宋朝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稱讚他的英雄業績足以與千古江山交相輝映。

昔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大英雄出生在京口的斜陽草樹掩映下的尋常巷陌中。

京口即今江蘇鎮江,位於晉都建康以東,長江之南,此地連岡三面,一水橫陳。而群山環抱中的一間不起眼的茅屋便是南朝締造者劉裕的出生之地。

寄奴是劉裕的小名。劉裕,字德輿,祖上是彭城人,漢楚元王劉交之後。八王之亂時,劉氏過江遷居晉陵郡京口,祖父劉靖曾任東安太守,父親劉翹,本郡功曹,母親趙宗安乃平原太守之女。

公元363年(東晉哀帝興寧元年)三月,趙宗安生下她唯一的兒子劉裕。孩子出世本是件開心的喜事,而我們的大英雄、南朝的締造者卻差一點死於襁褓之中。

南北朝時期醫學不發達,沒有剖腹產,女人們享受著初為人母的喜悅同時,卻每每面臨著死亡的威脅。

劉裕年僅二十一歲的母親趙宗安因難產撒手人寰,父親劉翹悲痛萬分,遷怒於劉裕,視為不祥,準備把他拋棄。如果真是如此,南朝的歷史一定會重寫。

沒有神龍護體,沒有六丁六甲保護,但有一個善良的女人。

同族兄弟劉萬的妻子可憐劉裕一出生沒了親孃,將他抱入家中,斷了親生兒子劉懷敬的母乳來餵養,並給劉裕起了個小名,叫寄奴。

南北朝人家起名字喜歡用“奴”字,如同新中國成立之後出生的人起名好用“建國”一樣,又因客居寄養,所以叫“寄奴”。只是他的養母怎麼也想不到,寄奴這個毫不起眼的名字竟然被千載流傳。

兩年後,劉翹聘娶洮陽縣令的女兒蕭文壽為繼室,連生兩個兒子,劉道憐、劉道規。

蕭文壽是庶族小姐,知書達理,說服丈夫,將劉裕接到身邊,對這個身世淒涼的孩子憐憫疼惜,寵愛有加。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正當盛年的劉翹卻因病去世。蕭文壽母弱子幼,家道中落,陷入貧困無依的境地,但她天生傲骨,拒不改嫁,為維持生計,白天務農,夜晚織履。

作為兩個弟弟兄長的劉裕,早早挑起一家生活的重擔。從小以“耕種”、“砍柴”、“捕魚”、“販履”來養家餬口,艱難度日。潦倒困頓的日子,絲毫磨滅不了劉裕天生的豪氣。成年劉裕生得風骨奇特,有大志,好出大言,喜歡吹牛。還愛好樗蒲,也就是賭博,街坊鄰居都不喜歡他。

一個說大話的賭徒,怎麼會贏得人們的好感呢?

劉家自詡漢室宗親。但東漢亡國近二百年,又有誰會去管這麼一個皇親國戚?按照九品中正制的劃分,到了劉裕這一輩,下等士族都劃不上,頂多算破落庶族。

東晉實現九品中正制,是個等級森嚴的社會。那時做官不經過考試,屬於世襲制,“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這就是東晉社會的現狀。

一個破落庶族只能去官府做低等官差,相當於公務員的科員、辦事員什麼的,頂多幹個副科級。

劉裕不讀書,好賭錢,又常賴賬,郡縣府衙怎麼敢用他這種人物,只得去投軍。當兵是個苦差事,有頭有臉的人都不肯去當兵。因為東晉社會看不起武人。不僅士兵,軍官也低人一等。

劉裕家住京口,京口就有一支強兵。淝水戰爭中大敗前秦帝國百萬大軍的北府兵就是京口兵。

劉裕投軍不必當兵,士兵有兵戶,他是去做軍官,當然,只能做一名下級軍官,並且一直做得默默無聞。劉裕雖是庶族,但算京口老鄉,有些面子,熬來熬去,也熬到了北府將軍孫無終的府司馬。按照現在來講,大體相當於師部參謀的角色,其年已經三十六歲。

古人生命週期比現代人短,要給大人接班,必須成熟早。不管漢族還是少數民族,十六七歲的年紀好些人已經獨當一面,三十六歲離退休就不遠了。孝武帝以後,東晉對北方各國處於戰略防禦,大的戰爭沒有。如果不是孫恩大起義,劉裕恐怕就得從北府軍中退居二線,然後,被迫轉業回鄉。

機遇總會有的,時代需要劉裕。震動天下的孫恩大起義爆發了。

貳 五斗米道,長生水仙

信仰是人類必須的,它是人生的目標。可作為信仰的宗教往往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來實現他們的野心。東晉末年,狂熱的宗教熱情可以橫掃一切,一個五斗米道的大天師點燃江南起義的烽煙,他就是孫恩。

孫恩字靈秀,琅琊人,五斗米道的教主、大天師。聽著很像武俠小說,可本故事不是虛構,而是實實在在、真實發生的歷史。

五斗米道也叫天師道,是道教前身。日後什麼武當派、華山派、全真教等道教派別都是孫子輩的。五斗米道開山掌門人叫張道陵,總壇設在四川鶴鳴山,建立於東漢。張道陵對人講,我是太上老君親封的天師,想拜在我的門下,必須拿出五斗米。所以,他的教派叫五斗米道。

張道陵是道教第一任掌門人,傳到第三代,他的孫子掌教,將五斗米道發揚光大,成為江湖第一大門派。他就是三國時代赫赫有名的一方諸侯漢中張魯。

張魯不滿足於做江湖領袖,依靠教中的高手們打下一片天地,割據漢中,以教治國。張魯自號天師,用“鬼道”教民。初來學道的人都叫鬼卒,不設香主、壇主,叫祭酒、大祭酒。祭酒以老子《道德經》教民誦習,以符水禁咒為人治病,並設“淨室”,有病的人叩頭思過。鬼吏主管為病人請禱鬼神,教民誠信不欺詐。又置“義舍”,內建米肉供給行路者。犯法者先赦免三次,然後行刑。有小過者罰修路百步以抵其罪。

五斗米道經張魯的改造,發展壯大起來。三十年間,當地各族民眾“皆信向之”,漢中幾乎成為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曹操破漢中,張魯投降,漢中政權覆滅,但巴蜀地區的五斗米道未被消滅,隨張魯及其部曲的北遷,五斗米道傳播到中國北方。

歷經曹魏和西晉,至東晉時,五斗米道取得很大的發展。江東的五斗米道除了信奉以前的教義之外,還相信役使鬼神,神兵相助,相信天官、地官、水官,尤其信仰水仙。教徒堅信長生不死之術,自號“長生人”。人們認為,只要信奉天師道即可成仙,投水者成水仙,被殺死的稱“尸解”、“蟬蛻”。總之一句話,死不了。

不僅平民百姓信仰五斗米道,皇室和豪門士族中也有信徒,出現許多著名的天師道世家,如琅琊王氏、孫氏,陳郡謝氏、殷氏,高平郗氏,會稽孔氏,義興周氏,丹陽許氏、葛氏、陶氏,東海鮑氏等。

在以上眾多計程車族信徒中,錢塘人杜子恭為重要首領。人們敬之如神,門下有很多弟子,許多著名者皆出身江南世家大族。

《晉書》記載一則故事,表明了杜子恭神異之處。有一次,他向人借瓜刀,想必切西瓜吃。刀主是船中的旅客,急著趕路,問什麼時候還?他說一會就還給你。開船不等人,能等你吃完西瓜?船行嘉興,一條大魚躍入船中,船主破開魚腹得到借出去的那把瓜刀。此事在我們現代人看來,絕無可能,縱是魔術也無法完美表演,但《晉書》中類似的神奇還有許多。杜子恭已是半個神仙,他有個徒弟叫孫泰,孫泰的侄子就是孫恩。

孫恩大有來歷,他出自孫秀之族,五斗米道世家。孫秀是八王之亂中趙王司馬倫的謀主,曾經利用五斗米道的勢力協助趙王登上帝位,事敗,被齊王司馬冏殺死。

中原戰亂,孫氏家族過江移居三吳,他們並非司馬越一系,也非第一批過江的中原人氏,在江東不為士人所重,求官自然無路。孫恩的叔叔孫泰利用自身家族的優勢拜杜子恭為師,大力宣傳五斗米道。

創立和宣傳宗教的目的不外乎有三:度人、參政、斂財。以解除世人苦難為目的,無疑是高尚的,會得到極大的發展。如果教義有哲理深度便會經久不衰,比如基督教、佛教、道教。如果僅僅為了斂財,那麼就極端可恥,因為你利用了人的脆弱,欺騙人的良心,譬如世界各國的各種邪教。

當然另有一種除外,它與國家緊密結合,一出世就是國家擴張、掠奪財富的工具。孫泰所做的就是要使五斗米道成為干預國家政治的宗教並以此進入國家權力中心。

孫泰真有兩下子。老百姓為了祈福,傾家蕩產,送兒送女,在所不惜。五斗米道在他的傳播下取得飛速發展,成為社會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引起高門士族的猜忌。王珣進言司馬道子,將孫泰流放到廣州。當時的廣州不是現在繁榮富庶的廣州,而是一片荒蠻之地。金子不管在哪裡都發光,孫泰在廣州仍舊辛勤傳道,五個字:“南越亦歸之。”

孝武帝加強皇權需要人手,認為孫泰是個人才,從廣州召回,封為輔國將軍,做了一任太守。王恭叛亂,孫泰堅定地站在朝廷一邊,糾集數千人馬,攻打王恭。他的行動獲得司馬元顯的好感,兩人經常湊在一起研究長生不老之術。以此為契機,孫泰更加肆無忌憚地發展五斗米道的勢力,江東幾乎成了孫泰的天下。

五斗米道孫泰一系的蓬勃發展引起高門士族極大恐慌,孫泰和司馬元顯關係鐵,在討伐王恭戰爭中支援朝廷有功,誰都不肯出來放第一炮。有一個家族受不了,跳了出來,陳郡謝氏。謝氏家族是在三吳地區發展,確切地說在會稽(今浙江紹興一帶),它的莊園,它的財源都在那兒。說是門閥顯貴,沒有財富支援,用不了幾代就會衰敗。

謝氏家族的代表人物謝玄在淝水戰後卸掉兵權,拼命在會稽封山佔水,廣造田園,以求永世之資。謝玄之孫,著名詩人謝靈運的《山居賦》曾勾畫出謝氏莊園的龐大:“北山二園,南山三苑……田連岡而盈疇,嶺枕水而通阡,阡陌縱橫,塍埒交經。”

孫泰勢力在會稽的發展嚇壞謝氏家族,會稽內史謝輶上表稱孫泰謀反。謝輶是謝安重用的人。在謝氏家族和孫泰之間,朝廷很快做出選擇,司馬元顯當即誘殺孫泰。

孫恩逃往舟山群島。為什麼跑到島上,神仙不都住在海上嘛。孫泰死了,道徒們沒有人認為孫泰死了,都以為他蟬蛻登仙,繼續給予其侄孫恩支援,運糧送水。孫恩在海島中糾集一百多名亡命徒眾,時刻準備復仇。

如果東晉朝局平安無事,孫恩很難掀起風浪。然而上天給了孫恩一個機會,這個機會就是東晉各個階層矛盾的總爆發。年輕魯莽的司馬元顯一腳踩上一顆足以讓大晉王朝從此灰飛煙滅的地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女賓

西蒙娜·德·波伏瓦

吐槽系黃金之王

木鐸嶼

重生之修仙無敵

寒冬

重生不做老舔狗,我有校花女朋友

沉睡半生

荒野求生,我被迫無敵了

銅牙

偷偷靠近你的心

諾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