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海孤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二章 賭徒與名士,南北朝那些事兒:劉裕拓跋珪卷,雲海孤月,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桓玄篡晉,建立桓楚政權,一改百年門閥與司馬皇族共天下的格局。草澤英雄聞風而動,江東豪傑齊聚京口,密謀推翻楚國,恢復東晉皇朝。性格決定命運。一百個人可以推翻一個王朝嗎?賭徒劉裕認為可以,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場豪賭開始了。

劉裕出身低微,本是京口的無賴賭徒;桓玄世代高門,是東晉門閥士族中的名士。北府兵善戰,荊楚人驍勇,一方區區千人,一方擁有江南大眾。戰爭的結果讓人驚歎不已。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劉裕從京口殺到建康,從建康殺到荊州,殲滅楚國十萬大軍,斬桓玄首級,擁晉帝復位,以驚人的速度創造了令人咋舌的奇蹟。

壹 桓玄入建康

桓玄大軍進入建康,斬司馬元顯、司馬尚之、張法順等人,將司馬道子廢黜。白痴皇帝下詔,以桓玄統領文武百官,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錄尚書事,假黃鉞。桓玄搖身一變,成了曹操。

桓家子弟、親信出鎮地方,桓偉為荊州刺史,桓修為徐、兗二州刺史,桓石生為江州刺史,桓謙為尚書左僕射,卞範之為丹陽尹,東晉的天下已成為桓氏家族的天下。

桓玄主政,東晉重新回到高門士族與皇權共天下的局面,得到高門士族支援。名士羊孚大讚桓玄說:“近來世事紛擾,我內心鬱悶。明公啟晨光於積晦,澄百流以一源。”

國家太平也使飽受戰火蹂躪的百姓感到欣慰,同樣支援桓玄,晉書稱桓玄“黜奸佞,擢雋賢,京師欣然”。

普天同慶的美好局面卻讓桓玄的野心弄得雲霧迷茫、前景不明。桓玄不滿足像父親那樣做九州伯,他要完成桓溫不敢完成的事業,改朝換代,登上帝王寶座。為實現這一不可告人之目的,掌握北府兵權的劉牢之成為心頭大患。桓玄任命劉牢之為會稽內史,離開北府,削去兵權。

劉牢之知道大禍臨頭。劉敬宣主張立即出兵襲殺桓玄。劉牢之猶豫不定,私下問劉裕說:“我們去廣陵,聯合高雅之,舉兵匡扶社稷,你能和我一起去嗎?”劉裕回答非常坦率,氣憤無奈:“將軍以勁卒數萬,望風降服。桓玄新近得志,威震天下,朝野人情皆已歸附,廣陵您到得了嗎?我劉裕只有脫去軍裝,回京口老家了。”

劉裕判斷非常準確,當劉牢之聚集北府將領們商議討伐桓玄之策時,根本沒有人擁護。參軍劉襲說話更加刻薄:“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造反,將軍往年反王兗州(指王恭),近日反司馬郎君(指元顯),今復反桓公,一人三反,何以自立!”

將領們一鬨而散。劉牢之見人心已散,派兒子去京口接家眷。劉敬宣有事耽擱了,超過約定的時間沒回來。劉牢之以為謀反事情暴露,趕緊率部曲過江。路上思來想去,懊惱不已,找了根繩子吊死了事。可憐淝水大戰殺得苻堅魂飛膽喪的一代虎將就這樣窩窩囊囊地死去。

劉裕是個機深慮遠的人,會本本分分去做農民嗎?好朋友何無忌問他說:“我該怎麼辦?”劉裕斬釘截鐵回答:“我看劉將軍難逃一死,你可隨我回京口。桓玄若守臣節,我們仍然為他做事,如其不然,你我共圖之。”劉裕一眼看穿桓玄的篡逆之心,也看透桓玄必定任用自己,同時,他很清楚,只要桓玄陰謀暴露,就有機會。

劉裕有見識,棄官回老家。桓玄對餘留的北府將領痛下殺手,高素、劉襲等北府舊將均被殺害,北府軍宣告解散。

桓玄加強東南沿海地區防務,孫恩義軍困守海島,人多地少,導致瘟疫流行,加上得不到給養,病死許多人。孫恩只得率領剩餘將士冒險登陸,被晉軍擊敗,起義軍死亡殆盡。

孫恩心灰意冷,萬念俱滅,蹈海而死,做了水仙。其妓妾和身邊上百名義軍將士追隨孫恩,相繼投海。孫恩雖然死了,孫恩大起義沒有結束,另一位義軍領袖盧循接過旗幟,繼續堅持戰鬥。

雙方都換人了,桓玄和盧循以平和心態結束對抗。桓玄安撫義軍,任命盧循為永嘉太守。義軍需要休整,盧循順水推舟同意。三吳地區表面上趨於平靜。

持續三年的戰亂,江東土地荒蕪,引發大饑荒,戶口減少整整一半,臨海、永嘉兩地幾乎成為無人區。衣著綾羅綢緞,懷抱金玉翡翠的富貴人家,關起門來相互之間眼睜睜看著餓死。

錢是萬能的嗎?至少現在不是。沒有糧食,錢再多也是垃圾。

國家到了這種田地,桓玄卻做著皇帝大夢,急不可待地逼迫晉安帝禪讓帝位。國家不是皇帝說了算,而是桓玄說了算。楚國建立,中國皇帝之中多了一個大名士。

名士大多喜歡古玩字畫、美竹佳果,桓玄還喜歡奇珍異寶、佳園美宅。做了皇帝,收集財富變得容易許多。桓玄巧取豪奪,變著法地收藏。人們忽然發現,大名士做皇帝甚至不如白痴,因為他喜歡的東西實在太多。

桓玄生性好炫耀才華,不謙恭,好行小惠,不守信用。例如有名官員將詔書中“春蒐”誤抄為“春菟”,經辦人員全被降級或免職。一件小事,大可不必如此,不過是出於炫耀自己權力和才華的目的。桓玄親自審訊囚犯時,不管罪行輕重,多予釋放。攔御駕喊冤者,通常也可以得到救濟。但到了真正需要改革國家弊政時,桓玄又畏難不前,大失民心。

人們深感失望,高門士族也不滿意桓氏一家獨大,破壞王與馬共天下的格局,但他們已經無力反抗。庶族地主和荊州軍之外的各支軍隊中的中下級軍官們卻看到了出人頭地的機會,他們共同把希望寄託到劉裕身上。

劉裕棄官回家務農,沒過多久就被桓玄起用,官職照舊。原因很簡單,狡兔未死,走狗少不得。

孫恩大天師的接班人盧循不斷派兵攻掠鄰近的富裕地區。劉裕率軍打敗盧循,取得東陽、永嘉大捷,逼迫盧循實行戰略轉移,南下番禺(今廣州市)新建根據地。

敗孫恩,破盧循,勝利對劉裕來說手到擒來。劉裕聲威大震,桓玄格外看重,也甚是忌憚。他篡位前夕,派兄弟桓謙悄悄試探劉裕態度:“楚王勳德隆重,四海歸心。朝廷大多數人的意思,都認為應該舉行禪讓大典,擁立楚王做皇帝,你認為怎麼樣?”

問這話的時候,劉裕已經在圖謀桓玄。他率軍隊打敗盧循之後,戰友何無忌勸他在山陰起兵。劉裕問計于山陰令孔靖,孔靖說:“山陰離京都道遠,舉事難成,況且桓玄沒有篡奪帝位,我看不如等到篡位之後,在京口起兵。”劉裕同意了。

現在一聽這話,真是大好機會。人一生機遇難得,上天無論對誰都公平,關鍵你要能抓住。以劉裕的心機怎麼可能讓機會白白溜掉,當即表態,慫恿桓玄稱帝:“楚王,宣武之子,勳德蓋世。晉室微弱,民望久移,乘運禪代,有何不可!”桓謙聽後大喜過望,拉住劉裕的手說:“你說可以,那就是真的可以啦。”

桓玄和劉裕比起來,差在性子上。劉裕志向遠大,和桓玄一樣,也想做皇帝。劉裕穩,直到自己快死了,才辦理稱帝事宜。桓玄急,天生急性子,剛當上楚王不過一年便想稱帝。桓玄知道,光有門第基礎不行,畢竟那是老一輩的威信,自己要有聲望。所以剛一執政就上表北伐,請率諸軍掃平關、洛。不過他沒那個本事,耍個滑頭,讓朝廷下詔不準,裝成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說:“詔命難違啊!”

桓玄下令辦事情,你必須快辦!馬上辦!立刻辦!每次見到別人辦事不利落,就生氣說:“你要是得到哀家梨,該不會蒸了吃吧?”(哀家梨指漢代秣陵人哀仲所種的梨,果大味美)當皇帝以後,當值傳詔的官員為求快,沒人在宮門外下馬,個個跑馬入宮,把馬往各“部委”門口一系,禁內譁雜,哪有朝廷的樣子。

桓玄性格中另一個大缺點是缺乏自信。每次出征打仗,先製造輕舸(一種輕便的小船),裝滿服飾珍玩、名人字畫等物什。有人不解,問道:“你這是幹什麼呀?”桓玄一本正經回答:“兵兇戰危,萬一有個什麼意外,輕便好運!”大家忍不住暗笑,打敗仗,生死未卜,惦記什麼字畫。

貳 英雄起草莽

作為擁護桓玄稱帝的獎賞,桓玄親自接見劉裕。見面後,桓玄對司徒王謐點評說:“昨見劉裕,風骨不俗,蓋人傑也。”每次遊玩集會,對劉裕優禮有加,趕上曹操對待關羽了,上馬金,下馬銀,贈賜甚厚。桓玄妻子劉氏有智鑑,善相人,對桓玄說:“我觀劉裕龍行虎步,視瞻不凡,恐不為人下,應該早點把他除掉。”桓玄不同意:“我正想平蕩中原,非劉裕莫可付以大事。關隴平定,然後另當別議。”

不能說人家桓玄算盤打得不精,自個打仗不行,總得有個名將輔佐吧。北伐不能總是扯口號,一次行,兩次行,三次四次,老百姓不上當,瞧不起你。

桓玄對劉裕備加拉攏,下詔褒獎,大戴高帽:“劉裕以寡制眾,屢摧妖鋒,泛海窮追,十殲其八。諸將力戰,多被重創。自元帥以下至於將士,並宜論賞,以敘勳烈。”連士兵們都跟著沾光,劉裕威名更盛。

劉裕可不是關雲長,他是曹操,你桓玄休想拉攏住。劉裕積極密謀,以舊傷復發需要療養為藉口,與何無忌同船回到京口老家,密謀興復晉室。北府兵已被桓玄解散,劉裕等人四處聯絡故舊。

魏晉以來,高門士族有世及之榮,弱冠即獲入仕,庶姓寒人,無寸進之路。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軍功再高,也不能成為方面大員,文才斐然,最多隻能做郡府佐吏,想做高官,門都沒有。左思《詠史》詩中以“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的詩句強烈對比出寒門與士族的矛盾、有才之士橫遭壓抑的情形。

東晉孝武帝為加強皇權,司馬道子父子為對抗士族軍閥,陸續起用一些下等士族、庶姓寒人。桓玄建立楚國,把這些人好不容易看到的一點點希望的火焰徹底熄滅。

劉裕發動“倒桓”的武裝政變,是一場下等士族和庶族地主對門閥士族的奪權運動。他振臂一呼,號召恢復東晉王朝的統治,許多對現狀不滿的寒士、軍官不約而同聚集到他的麾下。劉裕發動的軍事政變是改變中國歷史程序的一件大事,它為江南水鄉的南人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為士族集團注入勇武豪邁的精神。

桓溫英武謀略,為何北伐屢遭挫折?他無法激起國人的昂揚鬥志,浴血奮戰、賣力打仗換不來前程,換不來財富,誰還肯衝鋒陷陣?王猛滿腹經綸,一介平民被桓溫任命為高官督護,給的官不可謂不大。可王猛在東晉朝廷中看不到出路,看不到前程,看不到用武之地。

淝水戰爭的勝利源於北方各民族的矛盾和苻堅的不知兵,得來僥倖。謝安激動地折斷木屐,說明不自信。僥倖能有多少回呢?若非劉裕點燃中下層士庶的鬥志,取得自東而西千里遠征的勝利,南朝憑什麼能夠抵擋雄才神勇的太武帝拓跋燾和他那幾十萬鐵甲騎兵的南下?憑什麼讓孝文皇帝進行漢化?漢人這個名詞能否延續至今?這些都是問題。

劉裕承認起自草莽,他對被桓玄棄用的寒士青州主簿孟昶說:“草澤間當有英雄起,你聽說過嗎?”孟昶答道:“今日英雄有誰,就是你啊!”劉裕起事,最先想到的,除了孟昶,還有劉毅。劉毅字希樂,漢高祖劉邦的同鄉,祖上做官,屬下等士族。劉毅少有大志,不修產業,官拜青州刺史桓弘的中兵參軍,素與劉裕、何無忌相熟,住在京口。劉裕讓何無忌去劉毅那試探口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漂亮大嫂,和平香江[八零]

浣若君

道無派之都市修煉篇

旅中行聽雨的風

民國就是這麼生猛02:辛亥革命

霧滿攔江

孤獨只為等你

劍下孤鴻

永生者遊戲

白馬弓箭

我的陰陽招魂燈

烏啼霜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