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海孤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四章 七獸鬧涼州,南北朝那些事兒:劉裕拓跋珪卷,雲海孤月,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平定盧循之亂後,劉裕開始剷除異己,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在他腦海中形成。不想做元帥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而桓玄的下場告訴他,不是英雄做不成開國皇帝。北伐,用武力證明自己。

獲取戰爭的勝利不能只靠武力,智慧起著決定的作用。絲綢古道上發生了一個真實、野蠻、殘忍、陰險的故事。為了一塊肥肉七隻野獸互相撕咬,最後獲利的卻是一隻弱小的狐狸。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智慧比武力更強大。

壹 領袖只能有一個

劉裕憑藉其卓越的軍事才能,逼死孫恩,消滅桓玄,北伐南燕,大敗盧循,一次又一次挽救了東晉朝廷,被任命為太尉。若想成為真正的領袖,他還面臨著許多人的挑戰,敵人已經不再是外在的敵人,而是昔日一同建義的戰友。

何無忌戰死,孟昶自殺,能夠威脅到劉裕權力的只有劉毅和諸葛長民。劉毅在桑落洲慘敗,威信掃地,劉裕藉機剝奪其豫州刺史的職務,讓他離開姑孰,先到江州,再到江陵任荊州刺史。

劉毅以英雄自居,剛愎自用,曾經對人發過狂言:“恨不遇劉項,與之爭中原。”自以為京口建義功勞不亞於劉裕,而劉裕居中掌權,自己僅為邊將,怏怏不得志,每次瀏覽史籍,讀到藺相如再三禮讓廉頗時,慨嘆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把劉裕比為廉頗,自然將自己當做藺相如。劉毅的確比劉裕有文采,劉裕不讀書嘛。劉裕大敗盧循,凱旋而歸,晉安帝擺下慶功宴。劉毅為顯示文采,當場賦詩:“六國多雄士,正始出風流。”

正因為劉毅文雅有才華,許多高門士族盛流人士喜歡和他交往,謝混和高平郗氏的郗僧施是劉毅的死黨。郗僧施是郗鑑的曾孫,郗超的兒子。劉毅任職荊州後,郗僧施情願放棄管轄京都建康的丹陽尹不當,去做南蠻校尉。劉毅高興地說:“昔劉備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我們也是一樣。”

劉毅的驕橫怨望、結黨營私終於觸到劉裕痛處,自己拼命拉攏高門士族支援,而冠冕望族紛紛倒向劉毅,這終於促使劉裕狠下殺手。

心機深沉的劉裕不動聲色地縱容著劉毅的所作所為。劉毅原本都督荊、寧、秦、雍四州,又要求兼督交、廣二州;接著又向劉裕要郗僧施和毛修之到荊州任職;把原豫州文武故吏和江州兵都帶到荊州,獨斷專行,安插親信。劉裕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來照準,暗地裡積極準備消滅他,精心挑選兩員大將為前鋒,王鎮惡和蒯恩。

王鎮惡是王猛的孫子,五月初五生人。當地風俗五月為惡月,家人不高興,王猛看過以後說:“此非常兒,孟嘗君是惡月出生,成為齊國宰相,這個小孩也能興旺我家。”起名字叫鎮惡。關中戰亂,王鎮惡隨叔父王曜來到晉國,客居荊州。王鎮惡好讀兵書,喜歡議論軍國大事,彎弓跨馬非其所長,然而意略縱橫,果決能斷,是一名儒將。

北伐南燕時,有人將王鎮惡推薦給劉裕。王鎮惡為人強辯,有口才,隨機應變能力強。一經交談,劉裕感覺到此人的不凡,留住一宿,次日凌晨對諸將感嘆道:“鎮惡,王猛之孫,所謂將門有將!”任命為參軍,在北伐南燕和追擊盧循戰役中頗建軍功。

劉裕圖謀討伐劉毅時,王鎮惡自告奮勇:“劉公若討西楚,請賜百舸為前鋒!”劉裕欣然應允,讓他和蒯恩同為先鋒。蒯恩同樣是劉裕一手提拔起來的戰將,出身貧賤,孫恩起義時,縣裡派給劉裕的北府軍充當馬伕。

蒯恩力大無窮,揹負大捆的草料是平常人的一倍,每次把草料扔到地下,總嘆氣說:“大丈夫彎弓三石,怎麼能整天餵馬!”碰巧有一次讓劉裕聽到,成全了他,發給武器打仗,蒯恩每次衝鋒在前,曾被射傷左目,成了獨眼龍。每次戰役打完,總是他斬獲的首級最多,不僅勇猛,而且對劉裕忠心耿耿。

劉裕處心積慮想除掉劉毅,一個機會悄悄來臨。劉毅得了重病,郗僧施等人怕劉毅死後荊州歸別人,於是勸說劉毅請求朝廷派堂弟兗州刺史劉藩做副手。劉裕假意應允,借劉藩從廣陵入朝之機,連同謝混等人一起抓起來,逼他們自盡。

王鎮惡和蒯恩詐稱劉藩西上,乘一百條船先行。劉裕率大軍隨後出發,對本次偷襲行動向王鎮惡作出指示:“如果有機會就出擊,沒有機會的話,燒其船艦,屯駐江中等候大軍。”

先鋒部隊晝夜兼行,很快到了離江陵城二十里的地方,荊州方面毫無防備。王鎮惡自豫章口舍船登岸,每條船留一兩個人,準備戰鼓,遍插旗幟,派兵焚燒荊州的戰船,率主力沿陸路進兵,突然出現在江陵城。

王鎮惡與蒯恩分路殺向府衙,此時長江之上煙焰張天,鼓聲大振。劉毅倉皇指揮軍隊還擊。王鎮惡一邊放火,一邊揚言劉太尉已到,衝殺在前,身中五箭,長矛折斷,猶自奮戰不休。

王鎮惡不會武功,甚至騎馬都不穩,更別說彎弓射箭。可這樣一位將領,每次作戰總是衝鋒在前,不能不說命運眷顧勇敢的人。武功高強並不代表勇敢,勇敢是無所畏懼。

經過一天激戰,荊州兵陸續散去,劉毅的親兵仍在拼命抵抗。夜半,劉毅突圍出城,躲進牛牧佛寺。寺內的僧眾卻拒絕為這位末路將軍提供藏身之處。佛寺本是贖罪的地方,俗人中的聖地,佛祖寬恕所有有罪的人。幾年前,牛牧佛寺的住持接納過一名桓家子弟,結果住持被劉毅斬殺。造化弄人,事有因果,佛祖告訴劉毅一個道理,得饒人處且饒人。

劉毅一聲嘆息,向那個戰友磕頭求饒豈是他肯做的,死便死了,有什麼了不起。劉毅輕蔑地望了一眼高大的佛像,你不留我,我便去死,說什麼不許自殺,我便死在你的佛院裡,瞧你如何度人。

一根繩子,一具肉體,生命是如此簡單。成者王侯敗者賊,我在這裡了,劉裕,你來取吧。

江陵城平後二十日,大軍方至。劉裕看到劉毅的頭顱,就像看到桓玄的頭顱,這些人不過是梯子,供他劉裕向上爬的梯子。梯子有多長,地位有多高。

王鎮惡,將才也!

捕捉戰機,巧布偽裝,以少破眾,顯示出高超的戰術素養和果敢精神,也暴露出爭強好勝的性格。北伐戰爭中王鎮惡將快速突襲的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終於一戰成名,但是,性格中的弱點為他令人惋惜的命運埋下伏筆。

劉毅被殺,於京口同時建義尚在朝廷中掌握大權的只有為人驕縱貪刻的諸葛長民一人了。劉裕征討荊州,為表示對諸葛長民的信任,讓他負責朝廷事務。

劉毅死訊傳來,兔死狐悲,諸葛長民感到禍事不遠,對親信說:“‘前年誅彭越,今年殺韓信。’我的大禍就要來了!”又忐忑不安地到劉穆之那裡去試探口風:“悠悠之言,皆雲太尉與我不平,何以至此?”

劉穆之馬上安慰道:“相公(劉裕任太尉成為實際的宰相,故有此尊稱)溯流遠征,老母和幼子交付節下,如果有一點點的不信任,豈能如此安排?”諸葛長民心裡這才稍稍安定一些。

弟弟諸葛黎民極力勸說他乘機起事,諸葛長民猶豫不決,舉棋不定,寢食不安,時常自言自語嘆息:“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必履危機,就算今日重新去丹徒做布衣百姓,也難得啦!”思來想去,他寫了一封密信給劉敬宣說:“盤龍(劉毅的字)狠戾專恣,自取夷滅。異端將盡,世路方夷,富貴之事,相與共之。”

劉敬宣哪裡有謀反的膽量,回信說:“下官自義熙(劉裕掌權時東晉年號)以來,添三州、七郡,常懼福過災生,思避盈居損,富貴之旨,非所敢當。”並把諸葛長民信件交給劉裕,劉裕看後,淡淡道:“阿壽(劉敬宣小名)不負我也。”

這塊最後的絆腳石,必須除掉。劉裕不隨大軍班師,乘輕舟借夜色神不知鬼不覺回到東府。滿朝文武在江邊沒有接到。次日天明,諸葛長民慌忙登門拜候。劉裕召其共坐,屏退左右,推心置腹,無所不談,平生從未說過的話,也都說了。至於說過什麼我們不得而知,應該是劉裕平生際遇以及抱負吧?說得諸葛長民很是高興,毫無戒心。事先埋伏在幔帳中的武士丁旿突然從後面現身,一刀結果了他的性命。

殺死諸葛長民,接著削平司馬宗室的勢力,司馬休之、魯軌、魯宗之等親晉的實權人物紛紛逃往後秦,劉裕把朝廷大權牢牢握在手中。晉安帝加封劉裕中外大都督,掌管全國軍權,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成為真正的領袖。

劉裕有知人之明,善於將將,比曹操強。諸葛亮曾經在《出師表》中批評曹操“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曹操不善用人,大約是疑心太重的緣故,所以每次戰爭只能親自出馬,否則大多失敗。

劉毅、何無忌等人和劉裕平級,不是劉裕能指揮動的。他所提拔的將領孫處、沈田子,以輕師席捲番禺,王鎮惡、蒯恩以百舸平定荊州,這才僅僅是開始,又一名英才朱齡石登上伐蜀的戰船。

貳 帝王是個苦差事

益州譙縱是劉裕心中的痛。他一生總打勝仗,無論親自出馬,還是遣將出擊,所向披靡,唯獨劉敬宣的伐蜀之戰,無功而返。

益州原本是東晉領土,劉裕起兵復興晉朝,益州刺史毛璩出兵幫忙殺死了桓玄。這件事為毛璩惹下殺身之禍,他徵調三萬蜀軍順流東下協助晉軍征討桓氏殘餘勢力。四川的氐兵不願意背井離鄉出去打仗,發動兵變,選誰當首領呢?大家選中譙縱。

有人為帝王爭得頭破血流,也有人為帝王讓得差點丟掉性命。或許有人會問,真有這樣的傻子嗎?有,他就是譙縱。在他眼裡,帝王是個苦差事。

譙縱是四川土著人,軍中任職參軍,為人和藹可親。龍袍加身,譙縱害了怕,他可沒有宋太祖趙匡胤的野心。陳橋兵變是趙某人一手策劃,這次兵變,譙縱根本不知情。譙縱再三推辭,又是作揖,又是磕頭,最後投水自盡,表示不敢接受。他越是謙虛,士兵們越喜歡,從水裡撈出來,推為首領。

不承想,兵變成功,打進成都,殺死毛璩,譙縱自稱成都王,脫離東晉統治,向後秦稱臣。後秦皇帝姚興任命譙縱為蜀王,蜀地大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將軍總在暗戀我

秋色未央

讓你當召喚師,你創造泰坦軍團

倦鳥小少爺

鄉村偷香神醫

滿天星max

晏少的第25根肋骨

唐三蕭

帶著包子去捉鬼

鳳飛獨舞

前世今生之時空的玩笑

柔小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