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前脚亲临太学,摔了筷子,后脚国子监就送来一个贪污受贿的国子监丞,大理寺又不是傻,自然办得极快。
没几天,贾常的罪行就暴露殆尽。
除却吃拿卡要,收受贿赂,他还使人另外设了牙行、菜肉铺子等等,银钱先给对应的行档,再由那一个行当去找真正供应的菜档、肉档。
两贯的工钱,经过逐层盘剥,到真正下头干活的杂役手上,就只剩下八百文,被抽了近半,至于菜肉行,收到一贯钱,花出去进行采买的,能有个三百文就不错了。
他的行事固然巧妙,但事情只要做过,就一定会留下痕迹,如何经得起查?
按大魏律,官员受赃而不枉法者,以绢帛匹数计赃量刑,赃值一匹,杖九十,每增一匹,罪加一等,如若累计到三十匹,当处流放再加苦役。
以贾常所贪财物,随随便便都到了三百匹,足够他流放到天涯海角。
判决还未出,贾常受审时候就已经吓晕了好几回,一场不过半个时辰的讯问,他屡次嚎啕大哭,一度不能继续。
这一头大理寺还在审嫌犯,那一头,邓祭酒送的信,和贾常家人求援的信,几乎是前后脚送进了浚仪桥街上的一处宅子里。
那宅子极大,与其说是宅院,不如说是林苑。
浚仪桥街紧邻大内,寸土寸金,能在此处坐拥这样大宅邸,主人身份可见一斑。
书房里,宅院的主人先后拆开了两份信,只稍稍看了一眼,就扔到了一边。
他边上站着一个管事,正作回话。
“……贾常的儿子跪在外头哭求,请王爷看在其父多年辛苦的份上,搭把手,因贾官人身体不好,经不起打,至于流放,就更经受不住了……”
那主人坐在桌后,听到此处,张口打断道:“他自己犯蠢,还要我来搭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边说着,那主人一拍桌,骂道:“他自己不长脑子吗?你看看姓邓的怎么说的,人刚刚下狱,太学上下奔走相庆!不过才去两年,他怎么把名声搞得这么差,听说前一向还跟几个太学老头子闹得差点打起来。”
他一摆手,道:“赶紧把人打走!”
管事的忙应了,推出门去。
走到门口,此人回转过头,见得里边自己主家拿着琉璃镜对着面前一只古瓷碗看来看去,心情丝毫不受影响的样子,他忍不住暗暗叹了口气。
那一只古瓷碗,正是贾常前次送来。
两年间,前者捞得固然多,送来的,却是同样也不少,但出了事,王爷全不理会不说,对其家中小儿也那样无情……
这些年里,王爷仗着先皇驾崩之后,天子乃是过继侄儿,辈分矮了一层,而太后也不好管小叔子,倒是占了不少便宜。
但随着天子圣驾渐稳,动作渐多,慢慢的,王爷的日子也不太好过起来。
从前顺风顺水时候看不出来的毛病,此时遇到事,一下子就露出了本性。
贾常贪那样多,很难说有多少是为了给鲁王府这个靠山送礼,然而最后落得这样一个下场,王爷连一句话都懒得帮忙说。
实在令人心寒……
贾常停职、去职、押解进大理寺,一系列动作办得极快,只过了没两天,新的国子监丞就走马上任了。
新官人一到任,就开始大刀阔斧整改起来。
换了采买,换了杂役,虽不至于焕然一新,但是很明显,没几日,膳房的水准就回升了不少。
冷眼看了两日,又向人打听了新来的国子监丞性格、行事,曹夫子再一回提着馒头上了门。
新官人客客气气收下了馒头,亲自将曹夫子送出了门,回得屋子里,自己一天把八个馒头都吃了个干净。
贾常被太学上下被骂得狗血淋头的事例在前,新官人不敢乱来,让上内外三舍各斋斋长搜集了学斋中学子意见,一齐送了回来,以做参考,自己又使人找了些做馒头的食肆、食铺过来一起对比。
数十个学斋,收集回来的意见却惊人的一致,几乎个个学斋的学生都吵嚷着要吃“宋记”馒头。
众人不但要吃宋记馒头,还请采买卷粉、糯米饭、烧麦、雪蒸糕、饮子等等宋记吃食。
太学膳房,毕竟要以公厨为主,若是一口气在外采买太多,实在不甚好看,但馒头的情报已经批了,倒是不妨事的。
没两天,国子监就有人上门,向宋妙要了报价,又买了馒头品样。
只要没有盘外招,宋记的吃食从来不惧旁人。
太学膳房比对各家食肆、食铺,宋记馒头虽然在价格上没有什么优势,但是口味、食材、品种等等方面,最为出挑,再又考虑到师、生呼声甚大,当天下午,膳房就同宋记签了契,次日起每日向太学供给各色馒头。
同日,等到申时左近,下了课的曹夫子不着急回家,而是急吼吼叫了马车,将自己送到了宋记门口。
他迈着方步,昂着头,努力挺着胸,嚯赫嚯赫地进了宋记的门。
“小宋啊,老夫这阵子颇有些动脑伤神,明天晌午想吃点子肉补一补,若有肥肉最佳——你这里方不方便,成不成哇?”
喜欢妙厨请大家收藏:dududu妙厨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