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文学>登天 > 第一百三十二章 谁是代价(第3页)

第一百三十二章 谁是代价(第3页)

“贼人抓住了吗?为何行刺?”帘布中的声音再次响起。

“抓是抓住了,但那贼人自知犯了弥天大错,于狱中自尽,从他住处与身上搜到的罪证来看,应当是早年邓将军杀过一位贩卖军中物资的牙将的儿子,为父寻仇而来。”陈昭胤再言道。

邓异修为虽然只有八境,但常年于战场厮杀,凝聚出了恐怖的杀业,加上其位列英国公之位,有大夏气运加持,莫说九境,就是十境强者想要杀他也得掂量掂量自己。

他的死,多有蹊跷,许多细节根本经不住推敲。

来时,陈曦凰便与陈显提及过此事,若是陛下问起,不用指认何人,只是提出其中疑点,能让陛下重新命人调查此案,便算是给了他们发挥的空间。

这位太子殿下,倒是记得自家女儿的嘱托。

他握紧拳头,几次抬头,张开嘴,想说什么可话到了嘴边,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等到他终于鼓足了勇气,帘布之后,却响起了低沉的声音。

“既然贼人已死,那也算告慰了英国公的亡魂,你派人好好安抚邓异的遗孤,他不是有个女儿吗?可召入京都,慰问封赏……”

“邓染在英国公死后,便已前往了盘龙关……”陈昭胤回应道。

帘布后的翻书声在那时忽然停止,好一会的光景后,方才再次响起。

“倒是将门虎女,不愧是邓异的女儿,有乃父之风!”而后,帘后之人感叹道,语气平静,听不出悲喜。

接下来很长的时间,都是帘后之人不断基于各部递上来的奏折发问,陈昭胤倒是能应对自如,无论何事都能将事情阐述得极具条理。

可轮到陈显时,这位太子殿下却只是低着头,嘴里翻来覆去的也只有几句话:“是。”“儿臣失察。”“父皇明鉴。”

很快这次议事已经到了尾声,负责侍奉的老太监将最后一份奏折递入了帘后。

“楚宁?”

“丹书铁券?”

“嗯?我们大夏还有这号人物?”约莫十余息的光景之后,帘后之人忽然发出一阵低语,似有疑惑。

之前关于邓异之死,陈显因为惶恐紧张的缘故,未有来得及出言,为其争取到重新查案的机会。

为此他心头懊恼不已。

他更记得,相比邓异之死案件,自家女儿花了更多时间,嘱咐他要保下楚宁。

这一次,他不愿错过这个机会,抢在陈昭胤之前,匆忙言道。

“楚宁是鱼龙城的公侯,手中的丹书铁券更是太祖亲赐!”

“其祖是有功于大夏的社稷之臣。”

“其祖父,早年更是跟随萧桓老将军征战蚩辽,立下过赫赫战功,甚至五年前还是因为驰援盘龙关,遭到了蚩辽人的埋伏而亡故。”

“这位楚宁,在北境更是多有义举,自费开辟山道,缩短军需运往盘龙关的路程,又遣私兵驰援战场,就算有些行径稍稍过激,又因年少,见识浅薄,不知有归武令的律法,做了些有违章法之事。”

“但其对父皇、对这大夏天下的拳拳之心是日月可鉴的。”

“东海不辞涓流乃成其深,神岳不拒微尘方铸其高。”

“还望父王体恤楚宁此人的忠义之心,莫要过多责罚……”

这番话是来的路上陈曦凰反复说给陈显,让其背下的。

她自幼变得圣上宠幸,深谙帝心,用她的话说,这番话只要陈显能在圣上的跟前说出来,楚宁便绝无性命之忧。

陈显虽然软弱,但对自家女儿那是百分百的信任,这番话他背得用心,语速或稍快了些,但并无太大的差池。

可当他说完这番话后,却发现周遭的气氛变得诡异了起来。

站在圆台旁的老太监低下了头,身侧的陈昭胤看向他的目光古怪,就连帘布后的翻书声也骤然停止,整个昭阳殿在那时静得可怕。

就在陈显摸不清就里之时。

“这份奏折是兵部送上来的。”而就在这时,帘布之后的声音幽幽响起。

这话一出,陈显先是一愣,旋即脸色煞白,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弥天大错!

“若是朕没有记错的话,太子分管的应该是吏部与户部,昭胤分管的是兵部与工部。”

“怎么这奏折朕才刚刚过目,太子就知道了这份奏折上的内容是要给那个楚宁治罪的?”

帘后之人再次言道,语气依旧平静,但吐出的每个字眼,都让陈显脸色更苍白一分,身子的颤抖也更剧烈一分。

“是你们兄弟二人亲密无间,已经到了这种国家大事都可以互通有无的地步?”

“还是太子你手眼通天,已经将人埋到了兵部!?”帘后之人再次问道,声音之中已然含着怒气。

话音刚落,只听扑通一声闷响,陈显便跪在了殿前:“父皇明鉴,儿臣……儿臣只是猜测……”

“猜测?太子还会卜卦?”

“既然有这功夫,那不如帮朕算算,南疆白、渠三州之地的旱灾何时可止?西境的六只大魔何时可以除尽!”

“而不是把心思花在这些事情上面!”帘布之后的声音愈发恼怒。

当今圣上,虽然一意玄修,但对朝局把控却并未松懈。

几位皇子分管六部,彼此之间暗通款曲更是大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