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2章 初見荀攸,三國之大周天下,唐纛,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日在周澈的囑咐下,說季亮不可小看,姜楓、邢剛諸人在接下來的打探中便越之謹慎與小心,一件件、一樁樁有關季氏的報告如流水一般,送到周澈的案上,雖一時還沒有找到足以致其抄家滅族的大罪,但已經將季氏的族人數目以及門下賓客、劍客人數查得清清楚楚。

姜楓、邢剛等人奔忙,周澈這幾天倒是過的悠閒---他遣人把戚繡繡接了來,——白天在鄉舍辦公,晚上有美人相伴,紅袖添香,說不盡的風流倜儻,又赴了許陽的一次宴請。在許陽面前他嘴巴甚嚴,雖是喝得大醉卻半句不提季氏,便是在被許陽義憤填膺地主動詢問“黃忠被訛”事時,也只是勸酒說笑,岔開不提。

眼看建寧三年就要過去,建寧四年即將到來,正旦的前兩天,周湧來了。聽得他人來到,周澈迎出舍外。

只是這回他不是一個人來,周湧和那人乘坐軺車,此時二人站在車上,扶軾而立,卻見周湧旁邊那人看上去年紀估摸十五六歲,但身長一米七六的樣子,略比周澈低了一點--一米七九,相貌麼挺帥--朗目疏眉。穿著黑色的衣裳,邊角有紅色繡飾,頭戴高冠,腰纏美帶,佩劍懸玉,觀之氣宇軒昂。

見周澈迎出,周湧不著急下車,先揚鞭笑道“皓粼,今你也是一鄉之宰了,卻怎麼還是不注意威儀,平幘,不帶冠?”周澈受後世那句“羽扇綸巾”影響,好帶幘巾。

周澈哈哈一笑,拍了拍腰邊的印囊,說道“百石小吏而已,半通印一枚,要甚麼威儀?再說了,鄉下地方,便有威儀,又給誰看?來來,進來說話。”

早有隨行小廝,拉開車門,請周湧二人下車。周湧對周澈說“皓粼,這位是潁川潁陰的荀氏子弟--荀攸荀公達。”

荀攸扶著小廝的胳膊,從車上下來,執禮“見過周君,君之大名,吾慕聞已久,今見真顏,幸會幸會。”

“荀君真是客氣了,潁川荀氏,前有先賢荀子,後有‘神君’和‘八龍’,天下望族,大漢名門,澈之微名竟入君耳,慚愧、慚愧.....”

“你們二位還是進去再客氣吧。”周湧打趣道。

“荀君請入內!”周澈邀請荀攸。

.............................

“神君”即荀淑。他的8個兒子,並有才名,人稱“荀氏八龍”,其第6子荀爽最為知名,官至司空。荀淑的孫子荀彧、荀諶、荀衍、荀悅,從曾孫荀攸等人,都是漢魏之際的風雲人物和曹魏集團的重要謀士。

荀攸與荀彧是從叔侄關係,荀彧是荀攸的叔叔,但荀攸比荀彧年長5歲。和周澈周倉一樣,輩分問題。

荀彧乃荀淑之孫,父是“八龍”之一,其父荀緄任過濟南相,兩千石的高官,幾個親叔伯也或任過太守,或當過縣令。荀攸的祖父荀曇是荀淑的兄子,曾任廣陵太守,從祖父荀翌名列“八俊”,乃當時黨人的領袖之一,也曾出任過沛國相、越巂太守,並參與過謀誅宦官這樣的大事。潁陰荀氏在士林中之所以能有偌大的名望,大部分都是因此兩支而來。

..........................

三人進入鄉舍客堂,賓主坐定,周澈又將黃蓋和荀攸相識,荀攸道“真猛士也。”

“澈君,我因找伯濤兄,討論詩賦,伯濤兄將君之豪歌,告之於我。我聽聞之後感覺,君那相和歌---古樸雄渾,慷慨激烈,有自豪之意,如聞戰場廝殺,如見旌旗所指、千萬勁卒吶喊擊敵、席捲海內,令人心神搖動,倒似是先漢之風啊。……,”

“相和歌?!”周澈看了看周湧。

“就是你上次宴請同輩族人那次---‘糞土當年萬戶侯’”周湧笑了笑。

“啊?!那個啊。酒後胡言,慚愧慚愧。”周澈心裡汗顏,真是對不起********聞君出任亭部以來,施恩部中,擊賊鄰境,如今無論官吏士子,還是黔小民,對君都是讚不絕口啊!殺賊護民,君之大名,已是名揚豫州。”荀攸誇讚道。

“此本份爾,公達過譽了。”

荀攸喟然嘆息,說道“‘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真乃佳句。想前秦之末、先漢之初,海內豪傑爭並,陳、吳登高一呼,影從千萬。項羽霸王之威,令諸侯匍匐跪行,而終天下歸漢。武帝擊匈奴,大將軍七戰七捷,冠軍侯封狼居胥,威震大漠。一時人物,英雄如許!”

聽到荀攸評點前漢的英雄人物,一旁黃蓋立志為將,也最好談論這些內容,他介面說道“較之高皇帝,光武皇帝亦不遜色,隗囂所謂‘復反勝邪’?馬伏波南定交趾,老當益壯;竇車騎北擊匈奴,勒石燕然。以在下看來,本朝人物,絲毫不讓前人啊。”

荀攸扭臉看了眼他,說道“光武皇帝才明勇略,非人敵也,此殆天授。馬援良臣擇君,平定南蠻,也是人傑。竇憲身為外戚,不遵法令,膽大妄為,遣劍客於屯衛之中刺死都鄉侯,罪當死,為贖死,自請擊匈奴,僥倖成功,不知悔改,反更跋扈恣肆,最終竟欲欲謀反逆,雖有擊匈奴之功,非為臣之道,哪裡能與衛、霍相比?”

“竇憲所為固然大逆不道,非為人子,萬死不赦,但是衛、霍以強漢之資,前後七徵匈奴,長驅六擊,大小數十上百戰,國耗大半,中原為之一空,而不能獲得全勝,竇憲卻只以區區北軍五校並及緣邊十二郡騎士,驅使胡、羌之種出塞,只一戰,便在稽落山大破匈奴,一舉掃清朔庭,追擊到比鞮海,飲馬水畔,去塞三千餘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單就戰功而言,卻是勝過衛、霍了。”

荀攸不以為然,說道“竇憲出塞時,雖只帶了北軍五校、緣邊十二郡騎士,但是助戰的胡、羌,包括南匈奴在內,卻有四萬餘騎。他勒石燕然的功勞,泰半都是靠這些胡人、羌人得來的。當年衛、霍出塞北擊時,才距白登之圍不遠,匈奴勢正強時,可沒有這麼好的條件。”

黃蓋欲待反駁,又覺得荀攸言之有理,感覺說不過折了周澈面子,只能沉默已對。周湧笑道“公覆,荀家族中後輩之中,若論對軍事戰陣之瞭解,無出公達之右者。公覆的見地其實也不差的。”

喜歡三國之大周天下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大周天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洋之王!

故鄉異客

詭秘鑑寶師

勤奮的鴿王

這主播真狗,賺夠就下播?

小宅熊

偃者道途

不問蒼生問鬼神

從撿破爛開始成為全球首富

木子家小柚子

遊戲設計師:你們不懂慈善

此方無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