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挑出来的地方只有两处,时长加起来最多五秒钟。
于知乐知道这是他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作出的最大让步,给出肯定答案。
“陈昭讲了一些海隅村的故事,给了我很多灵感,也许我的下一个故事会去海隅村拍。”齐二斟酌再三,简单说了说新剧本的梗概,“我还没整理好思绪,但有些问题想问你。”
他问了女孩们分家的经过,问的更多的是海隅村当地的风俗人情和环境。
于知乐逐一解答,还把张奶奶无私助人的事一并告知。
齐二埋头记录。
当他书写速度滞后时,于知乐会停下等一等,低头阅读他进门时递来的纸。
回答完问题,她还帮他顺了顺灵感,让情节衔接更加自然流畅。
“你很适合当编剧!”齐二越听越激动,抚桌感叹,“不当编剧真是太可惜了。”
于知乐开玩笑道:“如果你是海隅村的人,也会觉得我不发展副业很可惜。”
齐二想起她的事迹,会心一笑。
过了一会,他提出告别,于知乐将他送走,又回到书房继续整理计划书。
直到又一次听见敲门声,她才惊觉已经十点了。
“乐乐,谈完了吗?”曲蓉提着两篮红肖梨站在门外,笑吟吟递过一篮,“忙完咱们去跟你娘打个招呼。”
于知乐把篮子搁桌上,顺手系上围巾,两人便往隔壁院子去。
曲蓉与于婉琴寒暄一会,提出告别,临走前还邀请张文心和于初月一起去吃饭。
“曲姨,你们去吃就行,我们就不打扰了。”于初月笑着拒绝。
曲蓉想到老友的嘱托,最终还是没有再次发出邀请。
出了门,于知乐亲昵挽住她的胳膊,笑着聊起实地考察那几天的小趣事。
曲蓉很享受这种相处关系,眼底满是笑意,表情柔和得让跟了她几年的警卫员也忍不住惊讶。
不过只是一瞬,警卫员又恢复以往的沉稳,驾车前往指定地点。
车停在一栋三层建筑前,建筑门头挂着几个红色大字——京瑞饭庄。正值饭点,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店内顾客盈门,热闹非凡。
三人进门,一团热气向扑面而来。
两名服务员热情来迎,其中一人照惯例将警卫员往大堂上好的位置引,另一人则带曲蓉和于知乐上二楼包厢。
在她们踏上楼梯的瞬间,大门方向再次响起铃铛声,伴随着谄媚的声音。
于知乐扭头一看,一个中年女人在一群人的拥簇下走了过来。
“乐乐,怎么了?”曲蓉感受到她的步伐节奏变化。
于知乐收回目光,摇了摇头,快步走到她身边。
包厢里,秦青与齐颖在聊天。
前者见只有她们两人,嗔道:“蓉姐,初月怎么没一块来?”
曲蓉没应声,齐颖抢了话头:“嗐,才谈了几天就想着见儿媳,你也不怕小姑娘被你吓跑。”
说话间,方才那群人带着喧闹声从她们门前经过,留下几分嘈杂。
“哟嚯,今个儿的京瑞饭庄还挺热闹。”齐颖感慨。
曲蓉笑了笑:“最近商业局的动作确实不小。”
“最近的风头人物是不是姓于?听说也是江省人,说不准她和初月、乐乐是本家呢。”秦青随口应了一句。
齐颖正想接话,却被敲门声打断,三人就此止住话题。
得到曲蓉的应承,服务员依次进入,迅速摆好羊肉和铜锅,随后悄然离开。
席间,曲蓉姐妹三人聊起京市局势,毫不避讳,仿佛故意让于知乐听见,于知乐也听得津津有味。
这天晚餐吃得早,周爸也来了,他们在一间装修古色古香的酒楼吃了羊蝎子火锅。
周爸喝了两杯小酒就醉了,曲蓉送他回家,让警卫员开他的车送于知乐回军区。
回到军区时,天还蒙蒙亮,楼房区的人聚集在大树背风处烤火聊天,何大娘说得唾沫横飞,偶尔蹦出“于团长”“周首长”等字眼。
于知乐听了个大概,不难猜测她又在诋毁家人,直接让警卫员停车,走进人群扇了她一巴掌。
“让他有本事就靠实力说话,没本事就老实窝着。”她冷哼一声,“还有,你的嘴巴放干净点,要不我见你一次打你一次。”
何大娘被这一巴掌打蒙,回过神后,于知乐已经坐上车扬长而去。
原本兴致勃勃听她八卦的人定睛一看逐渐变小的车牌,个个找理由溜了,任由她一个人被气得脸红脖子粗。
余下几天,于知乐又忙碌了起来。
白天,曲蓉带她四处逛吃,并高调地向亲朋好友介绍她这个家庭新成员。
晚上回到家,周岳生像树袋熊一样,黏在她身边,片刻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