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文学>末世毒妃:冷宫嫡女的逆袭之路 > 第254章 她说等得起时时间都慢了半拍(第1页)

第254章 她说等得起时时间都慢了半拍(第1页)

青鸢和林墨站在她身后,眼中满是激动与崇敬,她们看见的是一个即将登基为神的皇后。

然而,苏烬宁的视线中,却倒映着与她们截然不同的风景。

那是一条更漫长、更寂静的路。

次日,凤仪宫侧殿,一场决定新王朝未来走向的议事,在一种近乎诡异的平静中召开。

殿内没有御座,只有一张简朴的圆桌。

苏烬宁、林墨、蓝护卫,以及新任民策院座,一位从民间推举上来的老儒生,四人围桌而坐。

“我提议,自今日起,凡新政推行,皆需遵循‘三季九验’之则。”苏烬宁的声音清冷如玉,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三季九验?”老儒生蹙眉,不解其意。

“即,任何一项新政,从颁布到定为国策,至少需经历春、夏、秋或秋、冬、春三个季节的轮回。在此期间,井卫司与民策院需联合下沉至九城各处,收集至少九次民情反馈,加以修正。九验功成,方可录入新典。”

话音一落,最先提出异议的竟是林墨。

她身为医者,深知时间对于救死扶伤意味着什么。

“宁安,此法虽稳,但若遇天灾、急疫,岂非贻误战机?人命关天,等不得三个季节!”

苏烬宁的目光扫过她焦灼的面庞,没有丝毫动摇,反而更加沉静:“林墨,你错了。越是危急,越要慢一步。”

她伸出一根手指,轻轻点在桌面的水渍上,水痕向四周缓缓晕开。

“快,是命令。一道旨意下去,万军开拔,雷厉风行,那是旧朝的逻辑。但命令无法抵达人心,只会激起更多的暗流与怨怼。”她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种洞穿世事的通透,“而慢,是共识。让每个将受其影响的人都有时间去理解、去质疑、去补充,最终达成的方案,或许不是最快的,却一定是阻力最小、最得人心的。我们是在治理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度,不是在扑灭一场野火。耐心,比效率更重要。”

这番话,彻底颠覆了在场所有人对“权谋”与“统治”的认知。

个试点便是迫在眉睫的“冬粮普济案”。

按照旧例,朝廷一声令下,粮食三日内便会强行调拨,沿途不知会生出多少贪墨与民怨。

而这一次,政令被刻意延迟了二十日布。

这二十日里,民策院的代表与井卫司的溯源者走遍了预定路线上的每一个村镇,将草案公示于众,收集了上百条来自农夫、脚夫、里正的意见。

最终的方案,竟连每一段路该用马车还是牛车、何处需设粥棚、何处有冰河需绕行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政令正式推行后,万石粮食千里驰援,全程竟无一例纠纷,无一粒损耗。

自此,民间开始流传一句新的谚语:“宁安政,不怕慢,只怕断。”

在“慢政”理念悄然改变王朝肌理的同时,另一桩关于过去的公案,也迎来了它的终章。

紫大臣形容枯槁,亲手捧着厚厚的六卷《赎罪录》,来到碑林前。

他已不再是那个权倾朝野的重臣,只是一个即将走向生命尽头的忏悔者。

他没有求见苏烬宁,但苏烬宁却早已等在那里。

“殿下,”他双膝跪地,将书稿举过头顶,“罪臣已将当年所有阴谋、所有被篡改的史实、所有被牵连的无辜者,尽录于此。此书,罪臣亲送碑林封存。”

苏烬宁没有去接,只是静静地看着他:“封存之后呢?”

紫大臣浑身一颤,抬起头,眼中是最后的一丝恐惧与迷茫:“罪臣只求一问……若百年之后,又有奸佞当道,将此书焚毁、删改,当如何?历史,是否还会重蹈覆辙?”

苏烬宁闻言,竟是轻笑一声,她指向碑林旁一棵参天的古槐:“你看那棵树,每年秋冬,都会落叶。你能记得清,哪一片叶子是去年最先落下的吗?”

紫大臣怔住了。

“你记不住,我也记不住。”苏烬宁的语气淡然,却蕴含着雷霆万钧的力量,“所以,我不会把它锁进任何一座密室。我会让井卫司将它全文拓印于碑林最显眼的光壁之上。自今日起,每年清明,碑林会自动将此书全文投影于墙,日夜不息,持续三日。只要这世上还有一个人愿意来看,它就永远活着,杀不死,也烧不掉。”

紫大臣彻底呆住了。

他用尽一生去学习如何隐藏秘密、篡改历史,而眼前这个女子,却用最简单、最公开的方式,让历史本身成为了自己最坚固的守护者。

他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没有再多说一字,转身离去。

次日,蓝护卫回报,紫大臣已独自一人前往先帝皇陵,住进了守墓人那间破旧的小屋。

他什么也没带,只带去了一卷当年他亲手伪造、记录着苏烬宁为“死胎”的簿册残页。

他每日只是坐在那儿,一遍遍拂拭着泛黄的纸张,直至气息微弱。

蓝护卫请示是否要派人“看顾”,苏烬宁只是望着皇陵的方向,轻声道:“让他去。有些人,需要用余生,走完一句对不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朝的根基在悄然变化,而属于烬族的力量,也在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复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