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电话,阿澈立马跑到生产区,把消息告诉众人。“出口的脆片卖爆了!王经理要十万包补货,半个月内交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人一听,都欢呼起来,之前的疲惫一扫而空。
“我就说咱们的脆片肯定行!”张建国兴奋地挥了挥拳头。
“藤椒味居然这么受欢迎,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老林也笑了。
阿澈压了压手:“大家别高兴太早,十万包的订单,半个月内交货,时间有点紧,咱们得抓紧。老林,新品研先放一放,全力赶出口订单,芝士粉和海苔碎先存起来,等忙完这阵再继续。”
“好,我这就调整机器,全力生产咸蛋黄和藤椒味。”老林立马起身,干劲十足。
“玲玲,你赶紧跟供应商联系,加订面粉、油、咸蛋黄粉和藤椒粉,确保原材料充足,不能耽误生产。”阿澈说。
“我现在就联系。”玲玲拿出手机,快步走向办公室。
“包装区现在人手够不够?要是不够,咱们再招几个人。”阿澈问张大姐。
“现在有六个人,要是天天加班,应该能赶完,但会很累。”张大姐说。
“那就再招两个人,李根,你明天再去附近的村子贴点招工启事,待遇跟之前一样,尽快招到人。”阿澈说。
“行,我明天一早就去,争取招两个人回来。”李根答应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厂里进入了紧急生产状态。五台烤箱全部开动,两台烤咸蛋黄味,两台烤藤椒味,一台烤国内订单的口味。老林每天守在烤制区,时不时检查脆片的品质和烤箱温度,确保不出问题。
包装区的众人也开启了加班模式,每天从早上七点忙到晚上十点,手上的动作越来越快,包装好的脆片堆得像小山一样。玲玲每天都去市场买新鲜的食材,让厨房阿姨做丰盛的饭菜,给大家补充营养。
李根第二天就招来了两个人,一个叫王丽,之前在服装厂做过,手脚麻利,去了包装区;一个叫陈浩,二十多岁,能吃苦,去了烤制区跟老林学习。两人学得都很快,王丽半天就跟上了包装区的节奏,陈浩也能帮着老林翻料、清理烤箱,缓解了人手紧张的问题。
期间,国外的几家新市也通过王浩跟阿澈联系,订了总共三万包脆片,要求跟十万包的补货一起货。阿澈算了算,总共十三万包,按现在的产能,半个月内刚好能完成,就答应了下来。
第十天的时候,十三万包脆片已经生产完成了八万包,剩下的五万包预计五天内就能完成。阿澈松了口气,看来能按时交货。
这天下午,阿澈的朋友打来电话,说认识一个做食品研的老师傅,姓周,之前在大型食品厂做过多年研,现在退休在家,愿意过来指导。
“太好了,麻烦你帮我约一下周师傅,我明天去拜访他。”阿澈说。
第二天一早,阿澈买了些礼品,按照朋友给的地址,找到了周师傅家。周师傅六十多岁,头花白,但精神矍铄。
阿澈说明来意,把试做失败的芝士味和海苔味脆片递给周师傅。周师傅尝了尝,又问了老林之前的配方和工艺。
“问题出在两个地方,一是原料比例不对,二是烤制工艺没掌握好。”周师傅放下脆片,“芝士粉要选高脂的,加的时候要和黄油一起融化,再拌进面粉里,这样芝士香才会浓郁,而且不会干。海苔碎不能直接加进面粉里,要等脆片烤到八成干的时候撒上去,再烤两分钟,这样海苔的香味不会散,颜色也均匀。”
阿澈听得很认真,拿出小本子记下来:“周师傅,太感谢您了,您说的这些我们之前都没想到。”
“没事,都是做食品的,互相帮忙应该的。”周师傅笑了笑,“要是你们还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
从周师傅家回来,阿澈立马赶回厂里,把周师傅的方法告诉老林。
“原来如此,我之前一直把芝士粉直接加进面粉里,难怪效果不好。”老林恍然大悟,“我现在就按周师傅的方法试做。”
玲玲赶紧联系供应商,买了高脂芝士粉和黄油。老林按照周师傅的指导,先把黄油融化,加入芝士粉搅拌均匀,再倒进面粉里,揉成面团,压成薄片,放进烤箱,温度调到o度,烤十二分钟。
第一批芝士味脆片烤出来后,众人围过来尝了尝。
“太香了!就是这个味!芝士香浓,还很脆!”阿澈咬了一口,忍不住赞叹。
“比之前试做的好吃太多了,跟市里卖的大牌脆片一样!”刘梅也说。
老林脸上露出了笑容:“终于成功了!接下来试试海苔味的。”
这次做海苔味脆片,老林先把脆片烤到八成干,然后均匀地撒上海苔碎,再放进烤箱烤两分钟。烤出来后,海苔的香味扑鼻而来,颜色金黄均匀,口感也很脆。
“成功了!海苔味的也好吃!”众人都很兴奋。
阿澈高兴地说:“太好了!等赶完出口订单,咱们就批量生产芝士味和海苔味脆片,先在国内市场试销,反应好的话,以后也出口到国外去。”
“好!”众人齐声答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