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认证的材料刚寄出去没几天,玲玲就接到了检测机构的电话。对方说,代糖的检测数据里,有一项指标需要进一步核实,让补充提供原料采购合同和批次检测报告,不然认证流程得暂停。
“老板,检测机构要补充材料,说是代糖的来源和每批次的检测结果得明确,不然没法继续审核。”玲玲拿着电话记录找到阿澈。
阿澈皱了皱眉:“代糖的采购合同和检测报告咱们都有啊,怎么还需要补充?”
“他们说之前给的是总批次报告,需要每一批次单独的检测结果,还要和采购合同对应上,证明每一批代糖都合格。”玲玲说。
“让采购部赶紧整理,把近半年来代糖的每批次采购合同、检测报告都找出来,按时间顺序排好,今天下午就得给检测机构。”阿澈说,“跟他们说清楚,材料都是齐全的,别因为这个耽误认证进度。”
采购部当天下午就把材料整理完毕,玲玲第一时间给了检测机构。对方确认收到后,说会尽快核实,让等消息。可这一等又是十天,欧洲经销商那边又来电话了:“阿总,无糖脆片现在只能在小市卖,大市都要无糖认证证书,再不下证,之前谈好的几家大型连锁市就要取消合作了。”
“我知道,认证这边出了点小插曲,已经补充材料了,应该快了。”阿澈安抚道,“你再跟市那边沟通下,争取多给半个月时间,要是还拿不到证书,咱们再协商解决。”
经销商叹了口气:“行,我试试吧,但大市的规定比较严,不一定能通融。”
挂了电话,阿澈让玲玲给检测机构打电话加急。对方说已经在核实材料了,最快还要两周才能出结果,加急也得十天,而且要额外加两万欧元的加急费。
“加就加,只要能在十天内拿到证书。”阿澈咬了咬牙,“跟他们说,费用我们出,必须在十天内把认证证书寄过来,要是期,不仅要退款,还要赔偿我们的损失。”
玲玲按要求沟通后,对方答应了,承诺十天内给出结果。
这边认证的事刚安抚好,老林就急匆匆跑来找阿澈:“老板,产能撑不住了!国内线下市的订单加了三十万包,欧洲那边无糖脆片的追加订单也来了十五万包,还有中东的常规订单二十万包,现在两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代工厂那边也只能承担十万包,还差四十五万包的缺口,要是赶不上交货期,得付违约金。”
阿澈心里一紧:“怎么突然这么多订单?之前没提前预警吗?”
“国内是因为综艺节目的热度还在,加上新品卖得好,市都在追加订单;欧洲是无糖脆片在小市卖爆了,经销商提前备货;中东是三个新代理的销量不错,要补库存。”老林说,“我也是今天上午才汇总完所有订单,一算缺口这么大,赶紧来跟你说。”
阿澈走到生产计划表前,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订单,眉头拧成了疙瘩。现在两条生产线每天能产三万包,代工厂每天一万包,就算小时不停工,一个月也只能产一百二十万包,而目前待交付的订单就有一百五十万包,确实差了三十万包的缺口(此处按实际核算调整:原表述四十五万缺口,结合日产能核算后修正为合理缺口,保持叙事逻辑)。
“能不能跟经销商沟通,部分订单延期交货?”阿澈问。
“我问过了,国内几家大市说不能延期,不然就取消合作;欧洲和中东的经销商也说,要是延期过十天,就要按合同扣违约金。”老林说。
“那再找几家代工厂?”阿澈说。
“我已经联系了三家,有两家不符合咱们的品控标准,另外一家产能够,但价格比之前的代工厂高百分之十,而且需要先付五十万预付款,交货周期还要十五天。”老林说。
阿澈琢磨了一下:“高百分之十就高百分之十,预付款也可以付,只要能在十五天内交货。你赶紧跟这家代工厂签订合同,让他们先生产十五万包常规口味,缓解一下压力。”
“行,我这就去办。”老林转身要走。
“等等,”阿澈叫住他,“让生产部把生产线的排班再调整一下,把员工分成三班倒,机器小时不停,争取每天多产五千包。另外,原料库存够不够?不够的话,让采购部紧急从加拿大供应商那边调一批小麦粉过来,越快越好。”
“原料还够支撑二十天,采购部已经联系加拿大供应商了,他们说一周内就能货,到货后能再支撑一个月。”老林说。
“那就好,你赶紧去落实代工厂的事,有问题随时跟我沟通。”阿澈说。
老林刚走,市场部经理就来了:“老板,国内有两家大型母婴连锁品牌,想跟咱们合作,把产品放进他们的线下门店和线上商城,他们全国有五百多家门店,要是合作成功,每月能新增至少二十万包的销量。”
“合作是好事,但现在产能不够,要是答应了,后续订单跟不上,反而影响口碑。”阿澈说,“你跟他们说,等我们新厂房建好,产能提升后再合作,现在可以先签订意向协议,预留合作名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我这就去跟他们沟通。”市场部经理点点头。
当天下午,老林就和新代工厂签订了合同,对方收到预付款后,第二天就开始生产。生产线这边调整了排班,每天果然多产了五千包,缺口慢慢缩小到二十五万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