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文学>直播之历史名人录 > 第443章 他是西学东渐第一人 3(第1页)

第443章 他是西学东渐第一人 3(第1页)

“万历二十八年(oo年),岁的徐光启在南京游学,偶然在朋友家看到一幅《山海舆地图》———

这对从小信奉天圆地方的徐光启来说,简直是世界观暴击:

原来地球是圆的?

原来中国之外还有这么多国家?

地图的绘制者,正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_☆

四年后,已入翰林院的徐光启在北京终于见到了这位地图大神。

当时利玛窦来北京三年,想觐见皇帝却被宦官挡在门外,正愁没机会展示西方学问。

两个怀才不遇的人一碰面,当场开启学术cp模式:

徐光启想学西方的天文历算,利玛窦想借科学传播教义,一拍即合的两人决定干件大事———

翻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y_y

这翻译工作堪称创造中文词汇大会。

当时中国根本没有、、、、这些概念,徐光启和利玛窦只能对着拉丁文原着反复琢磨,既要准确又要符合中文习惯。

比如otry,利玛窦想音译,徐光启觉得太拗口,结合测量土地之术的含义,创造出这个词,既简洁又有计算之学的意味。

现在中学数学课本里的大半术语,都得感谢这对翻译天团。

=????=????●???●|||

可翻译到第六卷时,意外生了———

徐光启父亲去世,按礼制他必须回乡守孝三年。

临走前他握着利玛窦的手说:

这书一定要等我回来续译!

谁想到三年后他回京,利玛窦已经病逝。

这部卷的巨着最终只译完前卷,成了徐光启一生的遗憾。

但就这卷书,直接打破了中国传统数学重计算轻逻辑的局限,让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了公理体系———

这相当于给明代学术界打开了一扇逻辑天窗。

●●

除了《几何原本》,徐光启还跟利玛窦合译了《测量法义》,又跟另一位传教士熊三拔译了《泰西水法》。

他不是盲目照搬西方知识,而是坚持中西合璧:

讲测量时,会结合中国古代的《九章算术》;

讲水利时,会对照南方的灌溉技术。

用他的话说:

欲求胜,必先会通———

这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放在今天也堪称跨文化交流的典范。

☆_☆

值得一提的是,万历三十一年(o年),徐光启受洗加入天主教,取教名。

但他信教从不是为了宗教本身,而是看中天主教爱人如己的教义和西方科学的实用性。

有官员攻击他崇洋媚外,他直接回怼:

有益国家之事,何分中西?

这种务实精神,在华夷之辨盛行的明代,简直是一股清流。

←_←

?三、农神附体:从实验达人到《农政全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