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数学是徐光启的兴趣爱好,那农业就是他的本命事业。
徐光启一生对农业的痴迷,堪称古代版袁隆平———
不是在种地,就是在写种地的书。
而他研究农业的初衷,全是因为亲眼见过的饥荒。
←_←
万历四十一年(年),徐光启因官场失意退隐天津,索性在郊外开辟了一块试验田,专门搞农业实验。
当时福建已经从吕宋(今菲律宾)引种了甘薯,但北方没人敢种,都说风土不合。
徐光启偏不信这个邪,从福建买来薯种,在天津试种。
他记录下不同温度、土壤、浇水频率对甘薯生长的影响,甚至搞起对比实验:
一块地施有机肥,一块地不施肥;
一块地覆膜,一块地露天。
??_??
经过三年摸索,他不仅成功在北方种出了甘薯,还总结出藏种法育苗法移栽法等全套技术,专门写了一本《甘薯疏》推广种植。
要知道,甘薯耐旱耐贫瘠,产量还高,在明末饥荒年代简直是救命粮。
靠着徐光启的推广,甘薯从南方迅传到北方,救活了无数老百姓。
有农户给他送牌匾,写着薯神在世,徐光启笑着摆手:
我只是个种地的学生。
=???????????
除了甘薯,徐光启还研究过棉花、水稻、竹子等作物。
他反对传统的风土论,认为作物无定域,只要技术到位,北方能种水稻,南方能种小麦。
为了证明这点,他在上海老家试种北方水稻,反复改良品种,最终成功收获,用事实打了风土论的脸。
这种实践出真知的精神,活脱脱一个明代农业科学家。
(°o°)
而把他的农业研究推向巅峰的,就是《农政全书》。
这部书从万历四十一年(年)开始编写,直到崇祯元年(年)才完成,前后花了年。
全书o卷,o多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个门类,堪称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ノ-
有意思的是,《农政全书》不是简单的资料汇编,而是充满了徐光启的个人见解。
比如在部分,他不仅收录了历代救荒措施,还亲自绘制了野菜图谱,详细标注哪些野菜能吃、怎么吃,甚至亲自尝过几十种野菜,写明味甘无毒味苦需焯水———
这波操作简直是古代版食品安全手册。
他还特别重视水利,在书中收录了西方的水利机械图,结合中国传统水车加以改良,设计出更省力的灌溉工具。
o′?o
更难得的是,这部书贯穿了思想———
不是只讲怎么种地,而是强调农业是治国根本。
他在书中呼吁朝廷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储备粮食,甚至提出屯田养兵的策略,把农业和国防结合起来。
可惜这部书刚完成,徐光启就被召回京城修订历法,直到他去世后,门人才将书稿整理出版。
几百年来,这部书养活的中国人,早已数不清了。”
?????~
喜欢直播之历史名人录请大家收藏:dududu直播之历史名人录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