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文学>我,接生婆,掌中宫尺 > 第246章 井底照出天光来(第1页)

第246章 井底照出天光来(第1页)

暴雨如注,砸在田埂上溅起浑浊的水花。

沈知微披着蓝布斗篷,脚步未停,手中听诊器紧贴泥地。

第三日拂晓的急报犹在耳畔——邻村三童高热抽搐、口吐白沫,稳婆已摆坛驱邪,称是“龙气缠身”。

鬼神之说,向来是愚昧裹着恐惧的外衣,可这一次,背后藏着的,或许是比瘟疫更隐秘的杀机。

小杏儿踉跄跟在身后,髻湿透,脸色白:“掌医……那王婆说,孩子昨夜还活蹦乱跳,今晨突然倒地,眼翻口歪,稳婆拿朱砂画符往嘴里塞,说是‘镇龙’……”

沈知微眸光一冷,“龙气?那是急性中毒。”

她蹲下身,将听诊器探头插入泥中,血晶残片嵌于陶腔之内,根须状纹路微微搏动。

片刻后,幽红光芒自内部泛起,如脉搏般急促闪烁,指向村东方向——正是上游李家染坊所在。

她站起身,声音斩钉截铁:“不是邪祟,是毒水入井。”

李家豪强,三代为乡绅,私设染坊多年,废水直排溪涧,下游村落饮水皆受其害。

古人不知,只道是“地气不净”,每逢病便归咎鬼神。

而今,血晶以最原始却最真实的方式,揭开了这层遮羞布。

“阿铁!”她抬手招来随行匠人,“拆了那台废弃织机,取铜管三尺,做成导流槽,把清溪水分引至下游各家!”

阿铁二话不说,转身奔向废坊。

沈知微则带着小杏儿冒雨前行,药箱沉甸甸压在肩头,里头装着退热针剂、镇痉草方、还有她亲手配制的活性炭滤包。

抵达时,屋内香烛缭绕,符纸纷飞。

稳婆正执桃木剑跳踏念咒,三个孩子躺在草席上,四肢僵直,唇色青紫,呼吸断续。

“住手。”沈知微一把夺下稳婆手中符纸,掷于地上,“再耽误一刻,他们就死了。”

稳婆惊怒:“你敢毁我法事!这是龙王降罪,不驱邪怎么救?”

“救人的不是符,是干净的水和对症的药。”她冷笑,迅取出银针刺入患儿百会、人中,又命人用炭包过滤井水煮汤,灌入特制解毒合剂。

一夜未眠。

她守在床前,指尖搭脉,听诊器轻贴胸膛,监测每一次微弱的心跳。

直到天光破晓,第一个孩子终于出一声呜咽,体温开始回落;辰时三刻,第二个睁开眼,喃喃喊娘;午时,三人呼吸平稳,抽搐尽止。

村民从惊疑到跪拜,稳婆缩在墙角,再不敢言“龙气”。

消息如风过野草,顷刻燎原。

谁也没想到,那场几乎夺命的大病,竟真与“水”有关。

而沈知微不过一支听诊器插地,便指出了祸源。

沈守义站在人群外,拄着他那根断裂后重新打磨的桃木杖,如今已被削成标尺模样,刻着《乡医手册》上的水深浊度标准。

他默默看着退烧的孩子被母亲搂进怀里痛哭,眼中老泪无声滑落。

当日黄昏,他召集村中青壮,立于祠堂前。

“从今日起,五日一巡水,十日一清渠。”他举起标尺,声音沙哑却坚定,“我不再问神龛,我要看水色、测流、查源头。谁家排污害人,我第一个带人上门讨说法!”

无人嘲笑。

因他们亲眼所见:信神的,孩子差点死;信医的,活了。

与此同时,阿荇之母领着一群妇人,在自家院中叮叮当当敲打起来。

破锅、旧竹筒、粗麻布、炭屑——依着田间医塾教的法子,她们照葫芦画瓢,做出一个个歪歪扭扭的“虹吸引水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