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再度出發,幸福了嗎?,白巖松,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2009年春天,媒體都在報道:中央電視臺將啟動又一輪改革。當然,在媒體的報道中,《新聞聯播》的變臉成為“眾矢之的”。

這不能叫假新聞,可我還是笑了。我明白媒體及專家們對此的熱情,可是,不一定所有的事情,大家都理解。其實,我常常感謝《新聞聯播》,穩住一頭放開一片,一個相對穩定的《新聞聯播》卻為眾多其他新聞欄目的變革提供了最大的空間。從這個角度說,《新聞聯播》雖然常被人說東道西,但它卻以獨特的方式一直為新聞改革做著貢獻。

所以我清楚:《新聞聯播》也許會不斷有小的變化和從善如流的改動,但是,大變臉是不可能的。我理解同行們的用心,是希望藉此,中國媒體能有更大的變革動作,是希望畢其功於一役。

知道《新聞聯播》不會大變,不意味著不期待新一輪的變革。其實,身在其中者,更知道問題何在,更期待向好的變革。

在改革似乎山雨欲來的時候,應報社之邀,我和《南方週末》的記者有了一次長談,將我個人的想法與對改革的期待在這次對話中和盤托出。比如:

“中央電視臺的新聞報道應真正尊重現場,更多的報道要來自一手的現場;文風要變,要從空話套話中解放出來;各個中心都有自己的新聞採編隊伍似乎落後了,應當整合;中央臺應重新回到重視業務部門的傳統上,而不是行政為中心;駐外記者應當是業務部門管,而不是行政部門管;在觀眾看不到的內部機制上,要有真正的變革;講政治,應當用講業務的方式來講……”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14514555.jpg"/>

<blockquote>《新聞1+1》是一個我很喜歡的欄目名稱,因為它又簡單又複雜,你可以為它新增很多的聯想與解釋。作為一檔天天直播的評論節目,讓我總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壓力感,不過,即便有風險有壓力,我還是會時常想:它能做多久?它會有助於這個社會變得更好嗎?</blockquote>

自然有人不高興,甚至在報社登完這篇對話之後都能感受到一點兒小壓力,但更多人支援。這麼做的考慮很簡單,作為一個還不算老還有改革衝動的傳媒人,有義務談一些自己的看法,也許不中聽,但如果對將要進行的改革有一些幫助和支援,也算盡了心。而如果等到改革之後,再去馬後炮,沒意義。

幸運的是,在一兩個月之後開始的又一輪改革中,我當初的很多想法居然真的變成了現實,當然與我的建議沒有任何關係,而在於決策者的共識和決心,更在於時代的需求與推動。

前幾年,也曾有兩家很大的國際獵頭公司找我談過,聊天中也都會問到:“什麼可以讓你離開這裡?”或者,更直接地說:“是什麼樣的價碼?”

我的回答也都很直接:起碼從目前看,沒有任何物質的條件,可以讓我從央視離開。

這個回答,不僅僅因為多年的感情或成長的感恩,又或者是冰冷大機構中一個又一個活生生常給我溫暖的同行者,一個很重要的理由是:至少在當下的中國,當越來越多的衛視,由於現實的難題或者更快可以看到的目標,紛紛放棄新聞陣地的時候,想做電視新聞,這裡依然是離新聞與戰場最近的地方。對一個新聞人來說,這就是最大的誘惑,而對於央視自己來說,是否也該意識到這一點?

又一輪改革不過才剛開始不久,過早的鼓掌也許並不恰當,對於央視來說,我們身在其中的任何人都是過客,這是一艘太大的船,調頭不易。其實,CCTV一直沉默、中性,向哪個方向航行,取決於工作在這裡的人們以及相關人士的努力與決定。不過,我想,最終真正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觀眾與時代。人們的需求與期待,也許不會那麼迅速,但最終會改變一切。

尊重新聞規律,螢幕後面的改革必須跟上,求上進有理想的人要有正面回報,承擔著再大的宣傳任務也要讓觀眾看得進去聽得有味道。該乾的堅決幹好,別人不幹的自己也要幹;不該乾的堅決別幹,幹了對自己有利也不能幹。創新精神必須鼓勵,不能原地踏步固步自封……

這一切,都在被看重並陸續在改變中,我看到了決策者和員工們的這種努力,並看到了在未來的很多可能。同時,我也會好奇地觀察:這是上一次以《東方時空》為標誌的改革的餘波,還是和未來有關的新一輪改革的開始?如果是後者,那將是我們與時代的幸事。

在CCTV工作時間長了,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一種評價與現狀:你乾的事情再好再漂亮,也別指望人家太多的喝彩,因為這是正常的,因為你在央視;而你哪一點幹得不好出了漏洞,就必須接受人們的冷嘲熱諷,因為你在央視,還因為別人認為你在某些領域的壟斷。雖然,這種壟斷並不一定給央視帶來的都是好處,甚至很多是限制,但畢竟有某種壟斷的存在,就很難改變別人對此產生的不滿意。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14514941.jpg"/>

<blockquote>在中國做新聞,你們為什麼那麼嚴肅?我想回答的是:得給我們一些笑的理由吧?不過,這張照片倒是告訴人們:笑的理由不多,但似乎還是擁有笑的能力。其實,全世界真正做新聞的人都嚴肅。</blockquote>

到了2010年夏天,我又得知:CCTV內部,拿出二十多個部門主任的位置,讓臺內眾多有意者直接競聘。這動作是改革的另一種縱深,觀眾看不到,不過或許將來會在螢幕上感受到。我的一位年輕同事打算參加,之前並不太自信地給我打過一個電話,“能真競聘嗎?”我安慰了他:“就當真的……”之後,他競聘成功,我發簡訊祝賀他,並附上一句:“還是要相信陽光下的東西。”

臺內業務領導者的產生,用公開民主的方式來競爭上崗,怎麼說都是好事。雖然我無心參加,但作為民主嘗試的這一變革動作,我當然鼓掌支援,希望競爭者多帶一些理想,多帶一些觀眾的期待,多帶一些憂患和變革的勇氣,因為時代與人並不會給我們太多時間。不主動就會被動,身在央視,我總會有一種莫名的危機感,我想,央視自身,也該有。因為真正的危機感,不僅是一種動力,還是一種新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當個王子不容易

成小賤

重生華娛2000年,一專封神

騎龍士

諸天如畫

紫衣御風

一往情深傅少愛妻如命

慕微瀾傅寒錚

和她先婚後愛了

清湯涮香菜

天下遍佈我馬甲

歲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