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抵制家樂福還真是一堂與民主有關的好課……,幸福了嗎?,白巖松,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2008年1月,包括吳建民與我在內的幾位,應國務院新聞辦之邀,在北京舉行了一個持續一天的座談,原因是大家都是國新辦全國新聞發言人培訓班的任教老師,國新辦想聽聽我們對政府新聞發言人隊伍成長髮展以及當前相關局勢的看法。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這一天的座談上,我們一致地認定:由於2008年有北京奧運會,因此之前必有不平靜的大事或麻煩,指望風調雨順平靜度過是不可能的。

這種判斷不僅來自直覺,更重要的是對中國與世界的一種特殊關係的判斷。僅以奧運為例,我在座談會上說,夏季奧運二十九屆,絕大多數歐美輪流辦,歐美之外只有四屆,亞洲三屆,社會主義國家兩屆,中國僅此一屆。因此,恐怕在一些人眼裡,我們是非主流,是突然的進入者,是紅色的異類;因此,在這樣的潛在暗流驅動下,各種希望北京奧運不那麼順暢的人們,就會會聚在一起,製造動靜,製造麻煩;因此,要做好迎接大事大麻煩的準備。

遺憾的是,還真被我們言中。

3月14日,西藏拉薩發生嚴重暴力事件,時隔幾天之後,媒體開始報道。這時,距離北京奧運火炬採集僅有幾天時間,顯然,事情的發生絕非偶然,一場以北京奧運為目標的麻煩事兒拉開了序幕。

事件發生時,在國新辦的主辦下,八位中國媒體代表與陣容相當的八位日本媒體代表進行針對中日關係的媒體對話。本來話語間就針鋒相對,拉薩事件瞬間成為焦點。日本媒體代表都希望以後類似事件能最快速透明地公開,其實這一點上我們的想法一樣。但當時,拉薩事件發生一個星期之後,境外記者團才前往拉薩報道,顯然錯過了最佳時機。這期間,謠言、謊言、別有用心的語言就有了市場。不過,也正是這次事件帶來的反思,促使一年後發生烏魯木齊“7·5”事件時,快速透明的報道得到人們的高度肯定。

拉薩事件還僅僅是一個開始,幾天之後,在希臘奧林匹克誕生地,北京奧運火種採集,雖然現場火種採集順利,但北京市委書記劉淇講話時,還是受到“藏獨”分子的干擾,這個小小的細節已經開始讓人感覺不安。

又是幾天之後,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的全球火炬傳遞出發儀式,儀式由我和楊瀾主持,當我們看著胡錦濤主席親手將出發的火炬交到劉翔手中時,我們還想不到,走出國境後,這火炬要經歷怎樣的風雨,這風雨又將在國內激起怎樣的波瀾。

這次北京奧運的全球火炬傳遞,是一次創舉,經歷國家之多,路線之長,均創紀錄;也正因此,很多想給北京奧運添麻煩的人,就把火炬境外傳遞當成了突破口。

開始還順利,到了英國倫敦就已經麻煩很大,衝擊火炬的人增多,警察與他們的衝突已經顯現出來。雖然情況有些混亂,可由於英國首相及皇室成員都出面,對火炬傳遞給予了支援,因此,中國國內民眾並未對英國段的傳遞有太多指責。不過這個時候,國內民眾對火炬傳遞的關注已經開始升級,不安、自尊、愛國、憤怒與期待,諸種情緒混雜在一起,就在這時,火炬到達巴黎,不幸的是,這幾乎是接近失控的一站,於是,中國人的憤怒情緒爆發了。

火炬傳遞在巴黎失控,中國火炬手金晶在輪椅上火炬被搶,還有巴黎市政府批評中國政府的言論,都刺傷了中國人的心。另外還有一點,在歐洲,法國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最早與新中國建交的西方發達國家,這些年由於互設“中法年”,雙方關係親密,然而火炬傳遞,卻讓中國人很受傷,怎麼走得最近的傷我最深?

幾天後,事情向另一個方向轉變,手機簡訊上不斷顯示:家樂福的大老闆支援“藏獨”,贊助“藏獨”,我們要抵制家樂福。

資訊不斷轉發,網路上更是如此,抵制家樂福由口號變成行動,由北京波及全國。

那幾天,剛剛開播的《新聞1+1》天天在評論火炬傳遞,我們對“藏獨”及境外某些勢力指望借拉薩事件搞亂北京奧運的行為展開了辛辣而有力的評論,但同時,對突然而至的“抵制家樂福”,我個人又有另外的看法。在搜狐網的體育評論中,我寫了一篇很短的評論,文章的主題並不是該不該抵制家樂福,而是在其中順手寫了幾句與此相關的看法,在此,登出該文章,為維持原貌,一字未改。

最近好多人收到了這樣的簡訊——鑑於法國巴黎在奧運聖火傳遞中表現不佳,加之家樂福贊助“達賴集團”,因此號召大家5月1日抵制家樂福,堅決不去購物,讓他們看看中國人的強大和團結。

5月1日我肯定不去家樂福,然而卻不是因為抵制,而是要去三亞為聖火到來做準備。去不去家樂福是個人的事,即使許多人因為抵制而沒去家樂福,相信那一天,家樂福也會人不少。因為對於個人來說,日子也不應有政治的干擾;更何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這等於太給別人面子。而且,家樂福裡的職工大多是中國人,這不是另一種內訌嗎?再加上,我們這麼做,不是和我們很討厭的那些人,採用了相同的方法嗎?

在奧運火炬的傳遞中,的確有很多西方人,幹得不漂亮乾得很糟糕。當我看到火炬所到各地,華人華僑自發護衛火炬的情景時,我深深地被他們所感動。然而我又替他們有些不平,有些國家有些城市有些人,原本可以多做一些事情並可以做得更好,讓奧運火炬的傳遞更安全更順暢更不被幹擾,但現實是,他們沒有做到。當然可以拿出很多理由,但一個城市的市長掛出橫幅來迎合火炬阻撓者的時候,你怎麼可以相信:他盡力了呢?

但是奧運火炬並不是北京的,它屬於世界也屬於全人類,有人搗亂,它搗的也是全世界的亂,我們完全可以更平靜更從容一些。當看到身邊有些人很委屈很“生氣”的時候,我總是勸他們說:你一生氣,人家就真的達到目的;而如果你不生氣,並繼續執著地做好自己該乾的事,繼續在奧運火炬傳遞中點燃激情傳遞夢想,那麼搗亂者就會被人們以小丑的形象來留在記憶深處。用我們的平靜與大氣,給他們一個這樣進入歷史的機會吧!

不管有什麼風雨和不平靜,都能繼續微笑地享受火炬傳遞,享受奧運盛會的光榮與夢想,你就一直是強者。為什麼不這樣做呢?

然而,幾個小時之後,有人告訴我,有問題了,你評論後面跟帖的評論成千上萬,罵你的多,快把這文章撤了吧!

我上網看了看,樂了,大多數罵我的邏輯是你反對抵制家樂福,就是支援法國,就是不愛國,就是漢奸!諸如此類。幾乎很少有說理的,不過還是有同意我看法的人,在那兒勢單力薄地分析道理,然而,在鋪天蓋地的罵聲中,理性極其微弱。

我太理解這樣罵聲背後的愛國主義,因為幾乎看到自己當年的影子。我發現,幾乎每一代人都有一次與青春荷爾蒙有關的愛國主義激情爆發,像成人禮,也像與這個國家建立休慼與共關係的儀式。

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們用一場“文化大革命”釋放了青春的激情,雖然你事後可以感慨:它差一點兒毀了這國家也差一點兒毀了那一代人,但不能懷疑的是,當他們青春之火最初燃燒的時候,是為了領袖的號召和把這個國家變得如想象中的那麼好,於是,他們追隨革命口號一路絕塵而去。

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們用1989年春夏之交的風波,把自己投入到冷靜的思考中,從此,不再年輕。

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們在1999年經歷了美國“誤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網路與現實中的磚頭,表達著他們的青春激情與這個國家的感情。

而對於生於八十年代的人們來說,北京奧運火炬傳遞過程中的不順利,悲情與委屈,激發出他們的青春與這個國家的關聯。因此,我理解這種激情,甚至我曾經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過,我依然不同意這罵聲中的簡單邏輯。我突然感覺到:這真的是一堂與民主有關的好課。我不僅不會撤掉這篇原來無意寫家樂福事件的文章,反而要認真思考,怎樣與激情中的青年朋友交流。他們,是未來中國民主程序中的基石,哪怕有百分之一罵我的人能聽進去,哪怕有百分之十的人聽不進去卻可以悄悄地開始自己的思考,那都是一次好的交流。至於被罵,不重要,做了主持人,我就是“罵大”畢業的,更何況,中國的民主程序,註定會有很多人在被唾液淹沒的過程中慢慢進步,那麼唾液中的人,加我一個。

幾天中,有很多媒體要採訪我,最後,我在《南方週末》上發了一篇文章,算作是思考的一個結果。

民主的一個核心,是我不同意你說話的內容也要維護你說話的權利,抵制家樂福是一種個人的選擇,無可厚非,但打擊別人不抵制家樂福的選擇,這事就不對。因為民主社會,每個人都該有自己選擇的自由,而在幾天之內,出現家樂福門口停大車不讓人進,甚至辱罵到家樂福購物的人,這就更加離譜。

抵制需要理由,抵制家樂福的理由是它的大股東資助藏獨,但幾天中事實早已澄清,沒有此事,屬於空穴來風。師出已無名,然而法不責眾,大家找個理由一哄而起,完成之後一鬨而散,理由反而不那麼重要。激情是否可以建立在非事實的基礎上?只要心中的愛國激情是對的,起跑線錯了也沒問題嗎?那我們隨時可以編造一個理由,然後開始所謂“正義行動”?

青春的激情來得快,去得卻並不快。在這次火炬傳遞中,雖有抵制家樂福這樣的事件發生,但“80後”群體開始走進了公眾的內心,沒有人懷疑,他們與這個國家之間的感情。時間過去了很久,陸續有很多年輕人與我交流那一段日子的感受,心平氣和之後,其實大家的想法歸於一致,“家樂福”是堂課,應當有助於我們進步。每一次激情都不應當成為上一次激情的簡單複製,只有這樣,激情才具有最大的價值。

沒人會知道,類似火炬傳遞中的大麻煩會怎樣持續下去,然而,“5·12”汶川大地震,改變了這一切,震醒了全世界的良知,人性中偉大的一面被啟用出來,全世界與中國開始一起面對災難,而“80後”更是成為抗震救災的主力軍。2008,似乎就是年輕人的成人之年,從此,中國對於這一代人更加放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洪荒:開局奪舍殷洪得造化乾坤圖

飄羽天尊

流落荒島,我成了美女們的救世主

習年

穿越四合院,這個傻柱有點莽

三等奉朝請

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一鍋出

完美殿下(名草惹人愛之二)

七巧

吸血鬼日記3:憤怒

L.J.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