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餘音:SARS真走了嗎?,幸福了嗎?,白巖松,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任何事情,在歷史中發生過,都很難真正消失得無影無蹤,都會留下或長或短的影子。對於後人來說,如何去面對這影子,總是考驗。

2009年秋,我去中國傳媒大學,也就是我的母校,為新聞學院的師弟師妹們講課,結果看到一份翔實的社會調查報告,是三位師弟師妹利用業餘時間搞的,報告關注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北京SARS後遺症患者的治療及生活狀況。

這是一份很細緻的調查,它讓已被大多數人忘記的SARS畫面再度浮現。更重要的是,將人們幾乎已經不再關注的SARS後遺症人群重新觸目驚心地呈現在社會的面前。

由於當時SARS病毒無法真正摸清底細,重症的病人又危在旦夕,因此大量使用激素進行治療。這一點,人們無法在今天指責當時的做法,因為遭遇戰中,挽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但問題是,生命保住了,可由於激素大劑量使用,很多患者在SARS病癒之後,陸續開始被後遺症纏身,其中主要的是股骨頭壞死,甚至導致生活再也無法自理。

這樣的後遺症患者,在北京有一百多人,他們中間很大一部分家庭出現變故,當初可以共患難,但後遺症帶來的無止境的治療使生活被嚴重拖累,於是,健康的一方選擇離異,對於後遺症患者來說,雪上加霜。

平心而論,政府對這批人很照顧,符合標準便提供免費治療,部分人群還得到每年一定數額的補貼。

然而,患者們依然感到恐慌與擔心,病情還會不會發展?將來生活不能自理怎麼辦?那些有後遺症可從資料指標上又達不到標準的患者怎麼辦?尤其是:由於種種原因,他們的資訊與狀況彷彿被遮蔽掉,社會與公眾不知道他們的狀況,不知道他們的艱難,也無法伸出援手,就彷彿他們根本不存在一樣。

師妹把調查報告交給我之後說:“他們(後遺症患者)很希望你能去看一看他們。”

過了一會兒,又不放心地跑過來,“你會關注他們嗎?”

我對師妹說:“你們做了你們該做的事情,接下來該我們去做我們該做的事情了。”

一個星期之後,以這份調查報告為基礎的《新聞1+1》播出,相關的採訪與患者的畫面出現在電視螢幕上,作為評論員,我在節目中說:應當把他們的處境與現狀放到陽光之下,這樣,社會上願意伸出援手的人們才知道他們在哪兒,才會去幫助他們。而政府也該明白,有些事,不一定都自己一肩挑,該社會解決的也交給社會一部分,香港在面對這樣的後遺症患者時,就採用了社會上設立專門基金的方式來長期持續地幫助他們。

節目播出之後,全國眾多媒體紛紛跟進,顯然,人們並不願意遺忘。

而這件事也在提醒我們,突發事件來臨的時候,人們往往行動效率很高出手很快,但是事情結束並不意味著要立即劃上休止符,還有很多後續問題需要我們去幫助去繼續救援。我們應當為此提出“後救援”的概念,這樣,才不會出現人一走茶就涼這樣的狀況。

其實,SARS的印記並未走遠,除去後遺症的患者之外,那些在SARS之中不幸離世的人該怎樣面對,要不要對他們的家人有所撫卹?無論死亡的患者還是白衣天使,家屬的救助工作開展得如何?而當初的患者們,或輕或重,又是否遺留下心理方面的問題?我們面對他們,還能夠做些什麼?

一個習慣於遺忘的民族是不會有希望的,而面對一個並不遙遠的SARS之戰,過早地遺忘不僅不該,甚至危險。

除去北京,廣東或其他省市自治區的SARS後遺症患者又過得如何?也許有的地區人數不多,甚至只有一個,但我們是不是也該找到他,如同拯救大兵瑞恩,只不過,是中國版的。我們能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攻略系統【從攻略太子妃開始】

山登絕頂

擺攤被曝中了6000萬

火叔大邁

愛人,沒走遠(親愛的之三)

殷亞悅

重回十八少年時

駕霧

妖孽狂醫在都市

會開車的蟲子

非遺直播:你雕的這龍怎麼會飛?

九尾竹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