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古老中國的成人禮,幸福了嗎?,白巖松,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2001年7月14日,莫斯科。

北京頭一天剛剛獲得奧運主辦權,當我們輕鬆下來享受喜悅並認為離開幕還有七年,時間足夠漫長時,申奧代表團的老體育魏紀中說了這樣一番話:

“對於想看奧運的人來說,七年太長了!但對於辦奧運的人們來說,七年太短了!”

我記住了這句話,而在當時,卻並未深刻地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又或許,我們都算是要看奧運的,因此,雖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卻依然認為時光漫長。

然後就是一次又一次與北京奧運結緣,從倒計時一千天,到口號、吉祥物揭曉,從歌曲徵集到為殘奧會做志願者,既然奧運來到了北京,這些工作就不可推託。然而就在這樣的過程中突然發現,原以為漫長的七年時光,就彷彿一瞬間悄然流逝,昨天還是一片工地四處讓人不便的北京竟然一夜間已是張燈結綵:北京奧運真的來了。

2008年8月6日,奧運火炬經過數萬公里帶著波折的旅途,終於回到北京。這一天清晨,北京的傳遞開始,這是火炬傳遞的最後一站,我很幸運,將以北京站火炬傳遞第八棒火炬手的身份,在午門與天安門之間,完成奔跑,並將火炬交給第九棒——姚明。

這是一個神聖的五十米,雖然頭一天記者釋出會時,我曾開玩笑說:我將需要一個梯子以便將火炬傳給姚明。但玩笑歸玩笑,其實心中很難真正地輕鬆起來。並不是興奮與緊張,而是2008年的中國,太過不易,這個時候,原本應當輕鬆的奔跑已經變得註定無法輕鬆。

其實,這並不是我第一次成為奧運火炬手,只不過,上一次更多的是輕鬆與快樂。

在2004年雅典奧運之前,聖火傳遞第一次選擇了中國的北京,我很幸運地被推薦,成為中國區的第十一位火炬手。記得那一天,北京陽光燦爛,溫度很高,當火炬手採集車每隔二百米放下一個火炬手之後,我站在了天壇之前的道路上。道路的兩邊都是人,其中有很多的小朋友,於是,我拿著還未點燃的火炬,讓道路兩邊的小朋友一個接一個地摸過去,看著小朋友們的開心,我甚至覺得:我的任務已經完成。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14536140.jpg"/>

<blockquote>2008年的火炬傳遞時,兩邊依然有很多孩子,他們大概是各學校組織來的,撫摸還未點燃的火炬時,他們的陣形亂了,但是流露出由衷的興奮與快樂。其實,這才該是火炬傳遞的意義。</blockquote>

也正是在那一次的火炬傳遞中,我突然明白了一個火炬手的職責:你自己,沒有多大能量,但你可以做一根火柴,使命並不是燃燒自己,而是點燃人群中的熱情,這樣,火柴的價值才最大化。

又過去了四年,到了北京,我們這些火柴,又該點燃什麼?

由於我們頭九位火炬手承擔著北京火炬傳遞的開篇,因此一大早,我們就坐上了第一輛火炬手車,從集體駐地開進了午門前廣場。

在頭九名火炬手中,有起跑的楊利偉,之後的韓美林、劉恆、常昊、我和姚明等人,我將從常昊手中接過火炬傳遞給姚明。

傳遞開始,當常昊把火炬傳遞給我之後,我們倆用一個下圍棋的方式完成了交接;接下來,我停了下來,用右手的單手指伸手向天,仰望藍天,靜默了三四秒鐘,然後起跑。

這三四秒鐘,時間上很短,而在我心中,卻已停留了很久。

很多人懂了,不過也有人問我:“這是什麼意思?”

喜歡足球的人都知道,當不幸有隊友去世,他們的隊友,往往在下一場比賽進球之後,用手指向天,靜默幾秒鐘,就是為了告訴逝去的隊友:“你看見了嗎?我們依然在一起,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

同樣的,我只是用這個身體語言來表達對汶川大地震中遇難者的追悼。

這種感受恐怕很多人都有,而我有這個機會,我該替人們表達。記得在地震後,我在四川採訪,當時負責綿陽九洲體育館災民安置工作的是綿陽市委辦公室的熊萬貴,他是一位將要退休的老公務員,也是一位入選的火炬手。然而由於地震,綿陽等地火炬傳遞取消,我永遠記得那一天他對我說過的話:“大地震來了,我們沒哭,然而當我知道火炬傳遞取消之後,我們哭了。”

聽過這話,回到北京之後,我也曾跟有關部門反映,是否可以有所撫慰,相信和我一樣為他們說情的人很多。後來,在綿陽曾安置災民的九洲體育館內,特意舉辦了一個火炬傳遞展示儀式,不知是否是一種安慰。

在午門前做完了這個手勢,我開始出發,然而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是:由於我們是在午門到天安門間傳遞,因此,每人只能跑五十來米,所以我幾乎剛出發,就看到了“中國的高度”——姚明出現在眼前。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1453D01.jpg"/>

<blockquote>雅典奧運火炬傳遞之後,七歲的兒子穿上我的行頭,來了個火炬手的造型;可惜四年過後,他好像對此事沒了多少興趣,我找不到一張他穿北京奧運火炬手服裝的照片。對於這一代中國孩子,很多事情已經變得天經地義,沒那麼值得激動了。我也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進步”。</blockquote>

我與他拉了一個勾之後完成了火炬交接,而這一個勾,我倆明白含義,這是之前聊天時定下的:你們男籃好好打,不必功利地提前決定捨棄哪一場拼命哪一場,最好是從頭拼到尾,不管最後第幾,我們都為你們加油。姚明當時的回答很肯定很爺們兒:我們肯定每場都拼。

我喜歡這個約定,這裡蘊藏著一種心態的改變。奧運不能只是一個追求功利目標的名利場,而是大節日,我們為什麼不能拋棄勝負去爽一回,沒準兒結果還不錯。

果真,中國男籃的結果還不錯。

然而跑完火炬的我自己,卻遭受了一個小小的打擊,打電話回家,問夫人兒子看沒看直播,得到的回答讓我很受傷:不好意思,睡過了,沒看到……

不過,將來有一個場合,他們一定會在現場,那就是很多年後,我會把兩次奧運會前傳遞的火炬、衣服,全部拍賣出去,用那款項,去為需要的人們做一些什麼,因為,這一切,本就不屬於我自己。

火炬傳遞,歷經波折、考驗之後,終於迴歸本質。而對於我們來說,考驗才真正開始,準備了兩三年的奧運直播水準合格嗎?準備了七年的北京可以嗎?準備了幾十年的中國可以嗎?北京奧運結束,我們會用怎樣的文字來給出答案,又該留著怎樣的記憶通往未來?

我惴惴不安,卻又充滿自信。

以下的文字,是我的記憶與總結,寫於北京奧運剛剛結束後的第三天,為復原那時的所思所想,我決定,一個字不改。如有回頭看時,因情緒或思考還在奧運落幕的大背景下所致的欠妥之處,敬請諒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算命師在七零

醉該玩死

心理追兇:骸骨疑雲

薇兒·麥克德米德

末日新世界

暗黑茄子

月下安途

失效的止疼藥

不敗戰神楊辰(完整)

笑傲餘生

恐怖擂臺:開局紅白撞煞嚇哭全球

我不是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