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未來:在回憶中開始,幸福了嗎?,白巖松,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直以倒計時方式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北京奧運會,終於以過去時的方式出現在我們的回憶中,別人的評價我們已經聽到,自己的評價也還不錯。別的不說,如此平安奧運,先就是一個成功;還有菲爾普斯、博爾特這樣的天才表演;與此同時,“加油”也成了國際詞彙;政客、明星、商界領袖,在這一個炎熱的八月,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中國行程;開賽前的質疑、抵制已經像笑話一樣遠去。這個時候,我們該想想自己:當世界得到了很多,我們又得到了什麼?

金牌第一,卻沒有第一的洋洋自得

中國以五十一塊金牌,奪得金牌總數第一。自1908年以來,除去莫斯科與洛杉磯因東西兩個陣營互相抵制的奧運會不作數,五十一塊金牌,是各屆奧運會中,主辦城市所在國家拿金牌最多的,這等於創造了一個新的歷史。

有趣的是,你幾乎看不到這個“第一”所應當帶來的驕傲感,體育總局的領導說:我們金牌第一,但還不是體育強國。溫家寶總理對美國來的趙小蘭說:你們還是獎牌第一。這是典型的中國式低調,當老二可以,絕不當老大;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讓人急不得惱不得。

不過,一個拿到五十一塊奧運金牌、獎牌數達到一百枚、在近二十個大項上全面開花的國家,如果再不是體育強國,那才真的會讓人不解。因此,也沒必要太謙虛,體育強國是肯定的,但強在爭金奪銀上,在這些看得到的指標上,我們絕對強。如果奧運是場考試,我們中國是應試教育的高手,絕對的高分;可如果說起素質教育,我們還需要時間。

一百塊獎牌,金牌佔了五十一塊,也就是說,金牌比銀牌和銅牌的總數還多,在本屆奧運會金牌榜前十名國家中,這種情形是唯一的,接下來,就要去找牙買加這樣的速度之國才可以看到同一現象。這充分說明了我們“金牌戰略”的成功,打破了別人的金字塔型成功模式,不過,這也說明我們在厚度上的欠缺!

在五十一塊金牌中,沒有一塊真正意義上的集體球類專案的金牌。在本屆奧運會上,中國一共拿到了四個團體冠軍,為歷屆最多,兩個屬於男女體操,另兩個屬於乒乓球男女團體。仔細一看,這幾個團體專案並不靠配合與組織,依然是由個體的強大,最終奪取了金牌。而在集體球類專案中,我們最好的成績,是女子曲棍球的銀牌,再加上女排的銅牌;倒是女子花遊的團體銅牌和藝術體操的團體銀牌讓人興奮。這麼看下來,我們依然沒能在體育上告別“一個人是條龍,組合起來卻是蟲”的批評,而男足更成為世界級的笑話。在這方面,我們和美國、巴西、俄羅斯等國的差距太大,甚至和阿根廷等國家都相距甚遠。

所以,金牌第一,還真的只是一種數字遊戲,它讓我們高興,卻未必讓我們驕傲。這些金牌中,讓人振奮的是射箭、賽艇、拳擊、帆板這些從未得過金牌的專案突破,它們,彷彿向人昭示著未來的方向。當然,還有男子佩劍的金牌和男子游泳的銀牌這些亮點讓人印象深刻。

另外,還有一點是不能忘記的,這五十一塊金牌,男人拿走了二十四塊,女同胞拿走二十七塊,男女差距如此之小,為歷屆所少見,男女終於在奧運金牌上靠近了平等。

最後想說的是,金牌總數第一的最大好處是:拿過一次第一,以後就不會有那麼濃厚的第一情結,不必執著,可以放下,我們可以更輕鬆、更自信地向前走了。

低調的“愛國主義”與高調的“愛情主義”

奪得一枚金牌,要升一次國旗奏一遍國歌,前幾屆,即使分秒貴如金的《新聞聯播》,也必須每一塊金牌升一次國旗奏一遍國歌。好在前幾屆,咱們只有一次一天拿了六塊金牌的情況,剩下的一天拿好幾塊的並不多見,於是,《新聞聯播》也沒太為難。

但到了本屆,最多一天拿了八塊金牌,沒有一天沒金牌,而且一天大多不止一塊,如果照老規矩辦,恐怕《新聞聯播》就變成頒獎儀式重播了。於是你發現,不管一天多少金牌,幾塊金牌在畫面上合併,升一次國旗奏一遍國歌就全部展示完畢,效果依然很好;而且這個決定,並不是因為金牌拿得多才定下來的!

其實,這只是一個小小的細節,這一次,人們都能感覺到,幾乎與奧運共生的“愛國主義”,在本屆奧運期間,並沒有那麼高調。媒體的報道,少了很多“為國爭光”,“他(她)是中國的驕傲”這樣的字眼;而運動員言語中,也少了一些空洞的套話,記者的提問也不會把他們往“愛國主義”的基調上引,低調之後的“愛國主義”反而變得更深沉,更內斂,也更實在,更深入人心。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1453L38.jpg"/>

<blockquote>在北京奧運舉辦之前,我和楊揚、濮存昕等人,有時間就為殘奧會做一些志願者的事兒。相比於正常並鮮花陪伴的運動員來說,殘疾人運動員以及整個社會上近八千萬的殘疾人,更需要支撐和支援。合影中是一位殘疾乒乓球運動員,她還沒有資格參加北京殘奧會,但希望倫敦殘奧會上出現她的身影。</blockquote>

有趣的是,當“愛國主義”更低調更內斂,“愛情主義”卻前所未有地高調起來,幾乎從頭到尾無處不在,而且不分中外。

這個時候,我才知道,我們為什麼會那麼喜歡四年前的張國政,原來他四年前已用奪冠後的“老婆,我愛死你了”,提前宣告了奧運賽場“愛情主義”的到來!

埃蒙斯用四年兩個最後一槍,成全了兩位中國奧運冠軍,但更成全了他與妻子動人的愛情故事。於是,你發現,從開賽的第一天一直到閉幕甚至很久以後的未來,埃蒙斯的愛情故事一遍又一遍地出現在中國的各種媒體中,他們夫婦幾乎超越查爾斯與戴安娜以及小貝夫婦,成了在中國最知名的異域伉儷。

當然,中國運動員也更外在地展現著自己的愛情,事先就開始張揚的愛情,成了媒體聚焦並放大的重點。

楊威奪冠後,對著鏡頭喊“我想你”;

王楠打完最後一個球,含淚跑向老公;

沙排的田佳走出賽場,面對手拿玫瑰的男友,立即相擁深吻;

還有張寧和老公的默契,林丹和謝杏芳的相互鼓勵,王敬之和譚雪共同面對失意、皮划艇外教馬克和中國愛人的慶功親吻……愛情終於成了主義,並在德國選手施泰納奪冠後達到高峰,這位選手拿著不幸因車禍去世的妻子照片,站到領獎臺上,他沒有哭,卻與天堂裡的妻子,共同分享這份榮耀,那一時刻,愛情如此地耀眼,超越金牌!

我喜歡這種奧運與愛情的完美結合,愛情主義是另一種溫暖的“愛國主義”,它從家庭愛起,從親人愛起,它沒有什麼宏大的詞彙,卻貼近我們每一個人。是的,賽場上有些規則我們不懂,但是愛情,我們懂!

郎平贏球與劉翔退賽是兩堂不錯的公共課

自打郎平執教美國女排,人們就開始構思中美女排在北京奧運會上相遇的場面,讓人想不到的是,它還真的來了,並且帶來了人們構思時所沒有想到的結果。

郎平接手美國女排時,中國女排是世界冠軍和奧運冠軍,而美國女排還多少顯得有些業餘。於是人們構思“和平大戰”,是因為提前預定了中國女排勝的結局。在很多人心裡,還不能接受中國人帶外國人打敗中國選手,如果輸給我們,比如乒乓球跳水什麼的,還可以接受。但出乎意料的是,當真的“和平大戰”來臨,中國女排和美國女排都處在危急的形勢中,誰也輸不起,於是“和平大戰”無和平,最後中國女排輸球!

不理解甚至責罵的聲音一瞬間噴薄而出,在這個時候,媒體和相當多的公眾顯示出理性和成熟的一面,沒多久,更多的人接受了郎平贏了中國女排的結果,和平之戰變為平和接受之戰,並迅速地在美國女排接下來的比賽中,又傳出了“郎平加油”的呼喊聲。別看這種轉變只是一兩天的時間,但它鮮活地成為我們走向成熟的一堂公開課。在這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時代裡,我們不能只高興於法國教練領著中國劍客擊敗法國人,也要適應中國人領外國人打敗中國選手的局面,適應了就是一種真正的開放,一種內心深處的開放。

這堂課剛過,另一堂課又來了。

十三億中國人在田徑賽場上的獨生子劉翔,居然一槍未跑,退賽了。那一瞬間,中國一片死寂,之後一聲群體嘆息,我們共同為劉翔寫的大團圓結尾,怎麼剛開始就結束?怎麼可以演砸了?

網際網路以最快的速度傳送出責難、質疑和讓人無法讀下去的咒罵,“騙子!”“你應當走到終點!”“跑不過人家嚇得吧!”……於是,孫海平淚灑記者招待會……那一天,奧運會消失,中國人眼中,只剩下劉翔。

因傷退賽,其實本不該是問題,所以仔細想起來,此事已與劉翔無關,而變成我們每個人的問題,該如何接受?能不能接受?

幾個小時之後,罵聲依然,但理解的聲音增高了分貝,媒體保持著令人尊敬的理性,慢慢地,理性佔了上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平靜地接受了劉翔退賽的事實。這個時候回頭看,即使最初的咒罵,或許也不過是瞬間的發洩,不排除一段時間過後,他們中間的很多人,也慢慢成了理解者。理性的建立不容易,它需要時間,也應當給它時間。只不過,從郎平到劉翔,媒體和越來越多的公眾站到了理性的一面,這是一種進步,媒體的理性,讓民眾的情緒在釋放之後也被另一種聲音平衡著,並給理性以生長的空間。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1453I57.jpg"/>

<blockquote>劉翔剛剛拿到“世界青年冠軍”之後,在出徵世錦賽之前,我曾將他和孫海平師徒二人請進“新聞會客廳”,這應該是央視最早做劉翔師徒人物專訪的欄目。還有一次,是在演播室為劉翔過生日,因為他的生日很中國很奧運:7月13日。這張照片攝於劉翔雅典奧運奪冠後。儘管在北京奧運中退賽,他們師徒倆依然是我心中的英雄。</blockquote>

當然,中國人可以帶領外國隊打贏中國隊,運動員除了成功還有傷病,而受傷是可以退賽的。這些問題都是常識,表面上看沒什麼可爭論的,最後我們不過用理性捍衛了常識而已,但是,在這個時常1+1等於4的時代裡,有時,常識能被捍衛,也真的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於是,我們必須接受並感謝北京奧運中郎平贏球與劉翔退賽的存在,它幫助我們在狂熱中冷靜一些,思考一些超越體育的問題,測試一下我們內心的承受力,並讓我們看到從感性到理性的轉變,讓我們更包容更大氣,並能接受有缺陷的完美!雖然還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這樣!

顯微鏡下的中國與放大鏡中的未來

“開幕式很好,卻出乎意料地沒有毛(主席)和關於革命的內容,為什麼?”

這是8月9日,開幕式第二天,一位外國記者向我提出的問題。

問題問完,我笑了,“如果不是你問起來,這個內容我連想都沒想過!”接下來,告訴我旁邊的中國人,大家都笑。這問題來得突然,我們中國人想都沒想過的問題,在一些外國朋友的心裡,看樣依然是個不小的問題。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1453O26.jpg"/>

<blockquote>北京奧運會有很多需要保密的事兒,我與劉歡和莎拉·布萊曼合影時,主題歌啥調調,對外就依然處於保密期。我要先知道,然後採訪他們,再把帶子“交出去”,解密時才播。說起保守秘密的滋味,可是挺不舒服。我寧願什麼都不知道,到時候面臨驚喜。</blockquote>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1453O25.jpg"/>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胤禛掌心崽(清穿)

渝躍鳶飛

情狂獨眼龍(愛你難得系列)

陳毓華

厲害了,我的天師系統

二手拖鞋

我給老婆花錢就十倍返利

少子賊奕

嬌縱

時星草

快穿之偏心

周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