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老子《道德經》,幸福了嗎?,白巖松,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們常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但我一直想不明白的是:老子當初,上哪兒去讀萬卷書又似乎沒有走過萬里路。那個年頭,沒有印刷術,想讀萬卷書,得讓多少搬運工參與其中?而交通工具落後,行萬里路太難。

那麼,老子們的思想是從何而來?

很多很多年以後,一位叫葉芝的老外,發表了這樣的感慨:在大城市,我們活在自己的小團體裡,對世界的瞭解少之又少;小鎮或是人口稀少的村莊,沒有這些小團體,你必然可以看到整個世界。

或許,老子們就是這樣洞悉了當時以及之後的世界,當時以及未來的人生?

我只能接受自己的這個解釋,否則,很多前人的智慧到今天依然無法被超越的事實無從解釋。如今,我們腦海中的東西已經太多,到處是萬卷書,隨時行萬里路,而思想的功能已經退化,總覺得自己是別人的“老子”,可開啟《道德經》等先人的著作,卻發現,其實自己更像是“孫子”。當初的老子,或許只是長久地靜坐,只面對自己面對世界,然後洞悉一切。

翻開《道德經》,上來就有趣,六個字,“道可道,非常道”。約定俗成的斷句方式,可有一天,有人輕聲地笑,“你換個斷句方式試試?”

“‘道可,道非,常道。’任何事情,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常有的事。”

我一驚,從此接受。雖然這有可能是錯的,但六個字就有這麼大變化,是樂趣也是挑戰。

還有五個字,我找了很久而未得。翻開《道德經》,來了,“無私為大私”。如果你真的無私,你得到的其實最多。這五個字一下把我點透,於是,走到哪兒不再僅為己爭。

這一點,我們的思想工作也要像老子學。天天讓人無私,然而人性是自私的,太多人貪或佔,可如果換個角度,用大私誘惑你,但前提是“無私”,好多人會接受或仔細思量。多好的思想教育。

《道德經》裡還說:最高明的領導,不是讓人民天天都說好的領導,而是感覺不到他的存在,卻令一切都井然有序的領導。看到這兒,會心一笑。

現代人,都自覺聰明,萬事自己去撞南牆,可老祖宗早就心知肚明地把一切說明白,看著你犯錯也不著急,只不過撞南牆撞疼了時,老子們就在那裡耐心等你。

每一遍,都有新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別笑,這是大清正史3

霧滿攔江

變身美少女,然後去拯救世界

五穀大豆子

逍遙小野醫

利娃

重生後惡毒閨蜜求饒了

棗舒

過雲雨

秦方好

鏡獄島事件

時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