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永遠的未央歌》,幸福了嗎?,白巖松,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是一張2005年,臺灣音樂人為紀念民歌三十年而舉行的大型演唱會的DVD,在臺北誠品書店的一個角落裡,我找到了傳說中的它,然後,心跳加速,並見證了之後它在大陸的充滿淚水與激情的觀看之旅。

時間太匆忙,一轉眼,臺灣校園民謠已經走過三十多年的時光,由於兩岸特殊情況造成的延後效應,臺灣的校園民謠至少在大陸又多影響了一兩代人,成為海峽兩岸不同年齡段人們共同的青春記憶。

這場紀念演唱會,彙集了從楊弦到侯德健、從蔡琴到潘越雲以及胡德夫、馬兆駿、李建復等諸多歌者,時隔三十年後,他們又各自唱起《鄉間小路》《美麗島》《龍的傳人》《如果》《夢田》《忘了我是誰》《橄欖樹》等成名作,大多原人原唱,卻比過去有更大的感動。因為歌者和我們都走過了三十年,不再年輕。看了這場演唱會,我們才知道,原來《龍的傳人》中“四面楚歌是洋人的劍”這句歌詞,當時主管宣傳的宋楚瑜怕引起洋人的不滿,給改成了“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劍”;我們還看到,大家一起紀念離去的梁弘志;當然,你還可以看到現場那些人到中年的觀眾們,臺上唱臺下和,彷彿三十年前。

然而,這裡最珍貴的,卻是那些依然純真的民歌旋律。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問題和困擾,也有著每個時代特有的幸福與驕傲。那個時代也該有那個時代的汙點,可為什麼在歌聲中聽到的全是乾淨?或許最值得誇耀的是,我們這一代人,曾經有這樣的歌聲為青春作伴。

介紹這張DVD給於丹看,一天之後,發過來長長的簡訊,是一邊看一邊哭時的創作。

給陳曉卿看,凌晨時分,老兄將演唱會後面的紀錄片全部看完。

在我們家“老男人”聚會的酒後看,到現場快結束時,聽著蔡琴與現場觀眾一起互動的大合唱《恰似你的溫柔》,大家跟著齊聲合唱並揮灑熱淚……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14621W0.jpg"/>

這種感動依然在持續。雖然我們知道,臺上的歌者,三十年再聚,歌聲已經不復三十年前那般清亮,他們老了,然而聽者不也同樣如此?也許現在的年輕人不會再被這些旋律打動,那麼,這些歌便會成為我們這一兩代人生命的暗號,隨時接頭並喚醒沉睡的時光。

那天演唱會,在臺北的劇場外,聚集了成千上萬人在聆聽。其實,從那天開始,在更遠的地方,也聚集了更多的聽眾,成為永不離席的聆聽者,並永遠熱淚盈眶。

……

彷彿才剛剛開了個頭,就不得不收尾,有依依不捨,因為寫它們的時候,就是在寫自己走過的每一步路。時光匆匆,一路上很多的事都淡忘了,可與那些好聽好看的東西相逢時,曾有的感動卻相隔越遠越清晰。當然,除去依依不捨,還有太多的對不起,因為,在以上的文字中,沒有提到的好東西還有很多,有的小眾太過私人化。比如我特喜歡電影《怒火風暴》,看過的人也許不多,還有《逃離拉斯維加斯》也是我的最愛之一。還有的沒寫到,是因為各種文字已經太多,比如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或劉恆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它們都曾經影響過我。再比如,關於《新長征路上的搖滾》,我自己就寫過太多。還有的就是僅僅屬於我自己,橫看成嶺側成峰,不一定寫了讓人痛快,因此,寫出來的絕不代表全部,甚至只是一個片段的記憶,在記憶裡沒被記錄於此的,或許同樣甚至更加珍貴。

人生還長,之所以還可以忍受很多白日裡的痛苦慢慢前行,就在於你知道,前路中,還有很多好看好聽的。

經常聽到人們說:真遺憾,我知道有很多好聽的好看的,可是太忙,沒時間。我總是替他們可惜,如果時間不是“浪費”於好聽的與好看的,人又怎麼可以看到自己的內心,時間又有何意義?“忙”,才是一種對生命的真正浪費。所以,還是放輕鬆,慢慢走,欣賞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劍門往事

張九哥

一天一個小獎勵,骷髏也能成大帝

來自何方

淺吟三千浮生夢

莜月琉璃

偽裝名媛

孟中得意

民調局異聞錄6·無邊冥界

耳東水壽

穿越七零做知青

湖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