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不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4章 因果報應,大周王朝,腿不二,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命毛山明即刻撤離高麗,匯合孫成海後直接南下,登6南越國,朕要那裡片甲不留!”

“命李季最快度撤退,謹守國境,命秦將軍率三萬人馬立刻回京。”

“令戚將軍十日內平定楚都叛亂,錢通率三萬人馬立刻兵南海,沿途府軍可徵調五萬。”

“令商離分兵一萬駐紮晉陽,膽敢有謀亂者夷九族。”

“令李將軍為西南道行軍統領,率十萬大軍即刻南下。”

……

軍令像是一道道催命符,皇帝的快反應沒給軍部一點考慮的時間,鴻翎急使帶著命令奔赴四面八方,沿途州府必須集結好府軍和所需糧草,大將軍到,沒準備好的一定會被砍下腦袋掛在城牆上。

皇帝的集權在這一刻體現的淋漓盡致。

別人不敢做的事在譚大人面前都是小事,皇帝的命令還沒出宮,譚大人便急忙出列彙報,以時間地點為軸線慢慢向皇帝講解事情的展經過。

皇帝的心思明顯不在這裡,深陷的雙眼裡充滿了血絲,遼東的戰役虎頭蛇尾,卻不得不提前結束,只因為周錦昌。

一個周錦昌不可怕,皇帝怕的是他不知道南方還有多少琅琊王的嫡系沒有被揪出來,從周錦昌一路高歌連下三城的度來看,應該還有不少,而且都身居高位。

“陛下,再如此消耗下去恐會形成大災荒,請陛下下令停止所有建設,不能急於一時!”

皇帝把思緒從遠方收了回來,不用譚永菜建議,他也要停止,南方這個大糧庫出了問題,在沒有解決之前,確實不宜再大動干戈。

白覃暗地裡鬆了一口氣,周錦昌算是間接挽救了一場浩劫,府兵被帶到南方,糧草由各地州府提供,也間接減輕了北方各地的資源壓力。

自己差一點就成了罪人,這讓白覃徹底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社會這個叢集自有自己的展規律,貿然加快其程序,只會帶來災難,而且這個災難還是毀滅性的。

頹然的回到家裡,認真總結前因後果,戶部吏部跑了無數次,厚著臉皮要了近三年各地呈報上來的各種資料,白覃把自己關在侯府裡整整一個月才理清緣由。

社會生產力決定了社會的展程序,在這個農民尚以吃飽飯為目標的環境下,再先進的理念和技術都如空中樓閣一般。

理清了這層關係,白覃暗罵自己,幾何時自己的理想便是讓人人有飯吃,不再受饑饉之憂,可是自己卻因為一路的順風順水遺忘了初心。

這是所有人都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卻也是所有人不願意承認的錯誤,人們習慣於不可抗力,殊不知大部分的不可抗力都有因果。

白覃認為自己就是那個因,農業是所有事情的根基,農業沒展起來,那些鏡花水月似的事情也許會紅極一時,但是最終都會受到自然的反撲。

怎麼能加快滯後的農業呢?在這個缺少合成肥料的年代,增產增收是何其困難的事情,土豆的普及也許可以,但是土豆不能作為主糧,人吃多了會厭,且沒有糧食易儲存。

當下最快的方法便是育肥和最佳化良種,優良的種子槐安便有不少,可是僅能夠槐安使用,肥料是個大問題,把所有的土地裡鋪滿漚化後的肥料,想想都覺得可怕,恐怕整個槐安都待不住人。

太農侍這個職位已經取締了很長時間,白覃特意去吏部翻看了曾經任職人員,公孫費隱就曾經在這個官職上呆了近三年時間。

最後一任人選現在已經不在人世,這個職位也空了近五年,白覃想了想便一封拜貼遞到了公孫府上。

公孫府坐落在城南,大世家的宅子不能用富麗堂皇來形容,古香古色的門廊看著都能讓人安下心來,門口的石獅子都有了石釉,看樣是經常有人保養。

“白兄,上次匆匆一別,今日才得以相見,聽說白侯鍾愛飲茶,家父安排了下人快馬去林泉取水,待會不可不飲。”公孫止雙手抱輯行了平輩禮。

“公孫兄為了兩京道路三日不眠讓人欽佩,今日再見風采更甚。”

兩人說著沒營養的客套話,總歸是進了大門,待快要進入客廳時,公孫費隱剛好推門而出,白覃覺得他一定事前就趴在門縫上向外看,要不然時間不會掐的那麼準。

“下官見過尚書大人。”

“白賢侄快快請進。”

兩人按照主賓之位落座,公孫止在旁陪同,幾位小丫鬟端著茶水奉上便退至身後等待。

丫鬟沒走,這個時候不宜說正事,只是品茶客套時間,緩緩端過杯子,輕啟茶蓋,一股淡淡的腥味混合著茶水的清香撲鼻而來,茶湯呈現琥珀之色,看著很有質感。

這是正宗的熟茶,且至少酵了十年以上,輕抿一口,入口醇厚,回味甘甜,再加上週圍的掛起的名家字畫,令人心曠神怡。

“好茶,尚書大人好雅緻。”

“呵呵呵,這也是沾了白侯的光啊,西南之地有此寶貝,若沒有白侯,尚不知還需多少時日才能見到這朗朗乾坤。”

“尚書大人慎言,京都的生意白某已經全部以高價賣給了內庫,此時應該是皇后在打理。”

“白侯年紀輕輕卻心胸如此豁達,止兒你要多多學習,知進退這是門大學問。”

公孫止立刻起立稱是。

公孫費隱再次邀請同飲,白覃端起杯子輕抿一口,茶水已經稍微轉涼,溫度不夠,腥味比剛才濃了些。

“聽聞公孫兄為了儘快熟悉道路建設流程,連續三日不曾休息,可見其毅力之堅可比頑石,尚書大人過慮了。”

“呵呵呵,止兒這孩子在同齡中也算是楚翹,但是和白侯您比起來就遜色了許多,如今有良師益友在側,豈能輕易放過,以後還需白侯多多提點才是。”

“尚書大人有所不知,在下平日裡能坐著絕不站著,家裡人都知道在下的憊懶性子,在各個地方都設了躺椅,就是方便在下隨時可躺下休息,比起公孫兄來,可謂是一個地下一個天上。”

“哈哈哈哈,有才之人從不注意小節,只有那些愚笨之人才會事事親為,勞心勞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