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作品的美丑优劣,是可以进行探讨评说的。”说明文学作品存在艺术水准的差异,且这种差异能够被分析和评判,引出后文关于如何创作出优秀作品以及对不同文体特点的讨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
-解析:“每当自己进行写作的时候,更能深切体会到其中的情形。”陆机从自身创作实践出,以亲身体验强调文学创作的难度与复杂性,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他接下来要阐述的创作困境与心得。
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解析:“常常担忧内心的意念不能准确地反映外界的事物,而语言文字又不能完全表达出内心的意念。”这是陆机对文学创作中常见难题的精准概括,“意”“物”“文”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是文学创作过程中始终面临的挑战,也成为贯穿《文赋》探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线索。
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解析:“大概并非是认识到这些问题困难,而是实际做到(准确表达)困难。”陆机指出,文学创作的难点不在于明白理论,而在于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创作能力,强调了创作实践的难度,也凸显了他撰写《文赋》以探索解决之道的必要性。
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
-解析:“所以写作《文赋》,用来记述前代才士华美的辞藻,并借此探讨文学创作成败得失的缘由。”此句明确了《文赋》的写作目的,一是对前人优秀创作成果进行梳理,二是深入剖析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利弊因素,为后文具体展开论述定下基调。
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
-解析:“希望日后或许能够详尽地揭示文学创作的奥妙。”表达出陆机对《文赋》的期望,即通过对文学创作各方面的探讨,尽可能全面、深入地展现文学创作的精妙之处,体现出他对文学创作理论研究的追求与抱负。
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
-解析:“就像拿着斧头去砍伐做斧柄的木材,虽然标准就在眼前(指斧柄的样式可参照手中斧头),但随着手的挥动而产生的变化,实在难以用言辞完全表述清楚。”这里以“操斧伐柯”为喻,说明文学创作虽有一定规则可循,但实际创作中的变化无穷,难以用言语精确描述,进一步强调文学创作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即使有理论指导,实际操作也充满变数。
o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
-解析:“大概我所能讲述的内容都在这里了。”此句作为开篇部分的结束语,有一种总结意味,暗示读者,接下来《文赋》所呈现的内容,便是陆机对于文学创作各方面尽可能详尽的阐述,引导读者进入正文对文学创作的深入探讨。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解析:“站在天地之间深入细致地观察万物,在古代典籍中陶冶自己的情志。”此句阐述文学创作的准备阶段,强调创作者既要观察自然,从现实世界获取素材与灵感,又要研读经典,汲取前人智慧,提升自身修养与情志,为创作奠定基础。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解析:“遵循四季的变化感叹时光的流逝,观览万物引纷繁的思绪。”描绘了创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四季交替、万物荣枯都能触动内心,激创作灵感,使创作者产生丰富的思考,为文学创作提供情感与思想的源泉。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解析:“在秋风强劲、树叶飘落的时节感到悲伤,在春天花草芬芳、枝条柔软的时候心生喜悦。”通过具体描绘对春秋不同季节景色的感受,体现自然景物对创作者情感的影响,这种因景生情的方式是文学创作灵感产生的重要途径,展示了自然与创作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
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解析:“内心如同心怀霜雪般敬畏严肃,志向高远犹如登临云端。”此句进一步刻画创作者的心境与志向,表明创作者不仅要有对自然和生活细致的情感体验,还需具备高尚的情怀和远大的志向,这种内在品质会影响作品的格调与境界。
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解析:“歌颂世间品德高尚之人的伟大功绩,诵读古代先贤的美好声誉。”强调从历史和前人的事迹与品德中汲取创作素材与精神力量,学习前人的优秀品质与伟大成就,丰富创作的内涵,使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价值。
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
-解析:“畅游在文学作品的宝库之中,欣赏那些文辞优美、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的佳作。”表达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喜爱与研习,通过广泛阅读优秀作品,学习他人的创作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法,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为自己的创作积累经验。
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解析:“感慨之余放下(正在阅读的)篇章,拿起笔来,姑且通过这篇文章来抒自己的想法。”此句表明经过前期对自然、经典以及优秀作品的感悟与积累,创作者内心充满表达的冲动,从而开启文学创作之旅,引出下文对具体创作过程的描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
-解析:“在创作开始的时候,都要收敛视觉、不听外界干扰,专注地深入思考并多方探寻。”此句描述创作构思初期,创作者需要排除外界干扰,全身心投入思考,从不同角度寻找创作灵感与素材,为构建作品的框架和内容做准备。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解析:“精神在极远的地方奔驰,心思在极高的天空遨游。”形象地描绘出创作者在构思时想象力的自由驰骋,突破时空限制,能够广泛联想,使创作思维更加开阔,为作品注入丰富多样的元素,展现出文学创作思维的无限可能性。
o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晣而互进
-解析:“在构思达到一定程度时,情感由模糊逐渐变得鲜明,物象也清晰地纷纷呈现于眼前。”描绘了创作构思深入时的状态,随着思考的深入,创作者内心的情感逐渐明晰,外界的事物也在脑海中清晰呈现,且相互交织,为将情感与物象转化为文字表述奠定基础。
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解析:“汲取诸子百家着作的精华,领略六经的芳香润泽。”强调在创作过程中,要广泛吸收前人的思想和文化养分,借鉴各种经典着作的智慧,丰富自己的创作内容和表达方式,使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
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
-解析:“有时像在天地间的江河安然漂流,有时又像潜入地下泉水深处浸润。”此句以生动的比喻进一步说明创作构思时思维的自由状态,创作者的思绪如同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穿梭,深入探寻各种素材与灵感,不受局限,体现创作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度。
于是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
-解析:“于是,艰涩的文辞,如同游鱼咬钩,从深邃的渊底被拉出来。”形象地比喻创作时寻找恰当文辞的艰难过程,一些深藏于脑海深处、不太容易想到的词汇,经过努力思索,如同从深水中钓出的鱼一样,被创作者挖掘出来,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解析:“优美的辞藻连续不断,就像高飞的鸟儿被箭射中,从高耸的云层坠落下来。”此句与上句相对,描绘当灵感涌现时,优美的辞藻接连而出,如同从高空坠落的飞鸟般自然流畅,展现出创作时文思泉涌、辞藻丰富的状态。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
-解析:“收集百代前人未说完的话语,采摘千年遗留下来的韵味。”再次强调对前人文化遗产的继承与挖掘,通过汇聚历史长河中的各种文学精华,丰富自己的创作素材库,使作品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文学创作的传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