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描述作者途中的艰难。“披荒榛之蒙茏”,“披”有拨开之意,“荒榛”指杂乱丛生的草木,“蒙茏”形容草木茂密的样子,表明作者要拨开茂密杂乱的草木前行;“陟峭崿之峥嵘”,“陟”为攀登,“峭崿”指陡峭的山崖,“峥嵘”突出山崖的高峻,此句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在前往天台山途中,需要克服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展现出作者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
济楢溪而直进,落五界而迅征。
-解析:“济”为渡过,作者渡过楢溪后继续直进,“落五界而迅征”,“落”有经过之意,“五界”具体所指说法不一,可能代表不同的地域或境界,此句表明作者经过不同的地方,快地前行,体现出作者急于到达天台山的心情,同时也展示了行程的连贯与紧凑。
跨穹隆之悬磴,临万丈之绝冥。
-解析:进一步描写路途艰险。“跨穹隆之悬磴”,“穹隆”形容高悬弯曲的样子,“悬磴”即高悬的石级,作者要跨越高悬弯曲的石级;“临万丈之绝冥”,面临万丈深渊,“绝冥”强调深渊的幽深,此句从视觉角度描绘出作者身处的险境,突出前往天台山之路的惊险,衬托出作者的勇敢。
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解析:“践莓苔之滑石”,作者行走在长满莓苔的滑石上,突出道路的湿滑难行;“搏壁立之翠屏”,“搏”有抓住、攀爬之意,“壁立之翠屏”形容如屏风般陡峭直立的绿色山崖,此句通过描写作者在湿滑的石头上行走和攀爬陡峭山崖的情景,继续强调旅途的艰难,展现出作者在艰难环境中努力前行的姿态。
揽樛木之长萝,援葛藟之飞茎。
-解析:“揽樛木之长萝”,“揽”为抓住,“樛木”指向下弯曲的树木,“长萝”即长长的藤萝,作者抓住向下弯曲树木上的长藤萝;“援葛藟之飞茎”,“援”也是抓住,“葛藟”是一种藤本植物,“飞茎”形容其茎蔓细长如飞,作者借助葛藟细长的茎蔓攀爬,描绘出作者在山林中借助植物艰难攀爬前行的画面,体现出作者在困境中积极寻找前进方式的坚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虽一冒于垂堂,乃永存乎长生。
-解析:“垂堂”指靠近屋檐的地方,比喻危险的境地,“一冒于垂堂”表示作者虽冒着如靠近屋檐般的危险,但作者认为这一切是为了追求“永存乎长生”,也就是为了能够获得长生不老的机会。此句表明作者深知前往天台山之路充满危险,却甘愿冒险,因为在他心中,对长生的渴望以及对凡境界的追求,远远过了对眼前危险的恐惧,体现出作者为了实现目标不惜付出代价的坚定决心。
必契诚于幽昧,履重险而逾平。
-解析:“契诚”指心意契合、真诚,“幽昧”这里可理解为天台山所代表的神秘境界或追求长生的幽微之道。作者坚信只要在内心深处与这神秘的追求真诚契合,那么即便踏上充满重重艰险的道路,也会觉得道路如同坦途一般。此句强调了信念的力量,只要内心坚定,外在的艰难险阻便无法阻挡追求的脚步,进一步体现出作者对自身信念的执着。
既克隮于九折,路威夷而修通。
-解析:“克”表示能够,“隮”意为登上,“九折”形容山路曲折,作者终于成功登上了曲折的山路。“威夷”形容道路曲折漫长,“修通”表示道路变得通畅。此句描绘作者克服重重困难后,原本曲折难行的道路逐渐变得通畅,象征着作者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历经艰难后迎来转机,也暗示着只要坚持不懈,就能突破困境。
恣心目之寥朗,任缓步之从容。
-解析:“恣”有尽情、放纵之意,“心目之寥朗”指作者的心境开阔、视野明朗。在历经艰难险阻后,作者终于可以尽情享受心境的开阔与明朗,“任缓步之从容”,能够从容不迫地缓慢行走。此句生动地展现出作者在克服困难后的轻松愉悦,与前文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一种苦尽甘来的畅快。
o藉萋萋之纤草,荫落落之长松。
-解析:“藉”是凭借、依靠,“萋萋之纤草”描绘出茂盛而纤细的青草,作者依靠在这柔软的草地上;“荫”为遮蔽,“落落之长松”指高大而稀疏的松树,作者在高大松树的树荫下休憩。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体现出作者在历经艰辛后享受自然美景的惬意,也从侧面反映出天台山景色的宜人。
觌翔鸾之裔裔,听鸣凤之嗈嗈。
-解析:“觌”意为看见,“翔鸾之裔裔”描绘出鸾鸟飞翔时轻盈优雅的姿态;“听鸣凤之嗈嗈”,听到凤凰鸣叫时和谐悦耳的声音。这里作者运用视觉和听觉描写,展现出天台山仿佛是仙境一般,有鸾凤栖息,增添了天台山的神秘与祥瑞之气,同时也体现出作者身处此境的愉悦感受。
过灵溪而一濯,疏烦想于心胸。
-解析:“过灵溪而一濯”,作者经过灵溪时,在溪水中洗涤。“疏烦想于心胸”,通过在灵溪的洗涤,将心中的烦恼思绪疏解开来。此句借在灵溪的洗涤行为,表达出作者在天台山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心灵得到净化,体现出天台山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具有让人忘却烦恼、净化心灵的作用。
荡遗尘于旋流,五盖之游蒙。
-解析:“荡遗尘于旋流”,作者在灵溪的旋流中,将尘世的烦恼如尘埃般荡涤而去;“五盖之游蒙”,“五盖”在佛教中指覆盖心性使人不能明了正道的五种烦恼,即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游蒙”指内心的迷惑。此句进一步强调在天台山的游历让作者摆脱了尘世烦恼与内心的迷惑,达到了一种心灵的解脱与觉醒。
追羲农之绝轨,蹑二老之玄踪。
-解析:“追羲农之绝轨”,“羲农”指伏羲氏和神农氏,是传说中上古的圣君,“绝轨”指他们留下的凡的事迹和行迹,作者希望追寻他们的踪迹;“蹑二老之玄踪”,“二老”可能指老子和老莱子,代表道家的先贤,“玄踪”指他们深奥玄妙的踪迹。此句表明作者在天台山的游历中,不仅追求自然之美与心灵净化,还渴望追寻古代圣贤和道家先人的凡境界与思想轨迹,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深度。
陟降信宿,迄于仙都。
-解析:“陟降”表示上下行走,“信宿”指连住两夜,作者经过几天的上下行走,历经两夜后,“迄于仙都”,终于到达了传说中的仙都。此句简洁地交代了作者行程的时间和最终到达的地点,“仙都”一词为下文对天台山仙境般景象的描写做铺垫,引读者对仙都奇妙景象的期待。
双阙云竦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
-解析:到达仙都后,作者看到“双阙云竦以夹路”,两座如宫殿般的建筑高耸入云,夹立在道路两旁,“云竦”突出其高耸的态势;“琼台中天而悬居”,华丽的楼台仿佛悬在天空之中,“中天”强调其位置之高,此句描绘出天台山仙都建筑的奇幻与雄伟,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仿佛进入了仙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阁玲珑于林间,玉堂阴映于高隅。
-解析:“朱阁玲珑于林间”,红色的楼阁在林间显得精巧细致,“玲珑”突出楼阁的精巧之态;“玉堂阴映于高隅”,玉饰的殿堂在高处的角落隐隐映衬,“阴映”描绘出一种若隐若现的朦胧美感。此句通过对仙都中朱阁和玉堂的描写,展现出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映衬的美妙画面,进一步渲染出仙都的优雅与神秘。
彤云斐亹以翼棂,皦日炯晃于绮疏。
-解析:“彤云斐亹以翼棂”,红色的云霞绚烂飘动,如同在为窗户的棂格增添羽翼,“斐亹”形容云霞绚烂的样子,此句从色彩和动态上描绘云霞与楼阁窗户的关系,使画面富有美感和动感;“皦日炯晃于绮疏”,明亮的太阳光辉透过雕花的窗户闪耀,“皦日”指明亮的太阳,“绮疏”即雕花的窗户,通过光线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明亮而奇幻的氛围,让仙都的景象更加生动逼真。
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
-解析:“八桂森挺以凌霜”,八棵桂树高大挺拔,不畏寒霜,“森挺”突出桂树的挺拔姿态,“凌霜”体现其不畏严寒的品质;“五芝含秀而晨敷”,五种灵芝蕴含着灵秀之气,在清晨绽放,“含秀”描绘灵芝的灵秀,“晨敷”强调其在清晨展现出的生机。此句通过对桂树和灵芝的描写,展现出天台山仙都植物的神奇与美好,进一步渲染出仙境的氛围。
o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
-解析:“惠风伫芳于阳林”,温和的春风在向阳的树林中停留,使林中充满芬芳,“惠风”指温和的风,“伫芳”形象地表现出春风仿佛停留下来播撒芬芳;“醴泉涌溜于阴渠”,甘甜的泉水在背阴的沟渠中潺潺流淌,“醴泉”指甜美的泉水,“涌溜”描绘出泉水流动的状态。此句从风与泉的角度,通过嗅觉和听觉描写,展现出天台山仙都宜人的气候和清幽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建木灭景于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
-解析:“建木灭景于千寻”,传说中的建木高耸入云,千寻之高都看不到它的影子,“灭景”指看不见影子,形容建木极高,“千寻”表示极高的程度;“琪树璀璨而垂珠”,玉树光彩夺目,垂挂着如珠般的果实或花朵,“璀璨”突出琪树的光彩,此句描绘出天台山仙都中神树的奇异与华丽,进一步强化了仙境的奇幻色彩。
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