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7頁,殘雪自選集,殘雪,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首先,圖書館以其永恆性和完美性使得人只能將它看作神的產物,它同現實中的人之間的距離不可消除,它以它無可比擬的準確與精緻,嘲笑著探索者的拙劣的努力。其次,圖書館這個自滿自足的宇宙的規律是無懈可擊的,但要用規律去弄懂一本書的含義卻難上加難,這不但需要執著,還需要天才。人花費了終生的精力弄清了一本書的含義後卻又發現,他的認識一文不值。所以即使是天才和超人的耐力(花費一千年時間)對此現狀也無能為力。在這浩瀚的書的海洋裡,世界以它的堅不可摧動搖著人對自身存在的信心。當人確立了圖書館收藏了世界上的全部書籍(認識的無限性)時,人會感到無限的幸福,從而進一步產生對那些為自身存在辯護的書籍的渴求(贖罪的希望),可惜這種渴求只給他們帶來悲劇的後果,真正的辯護永遠達不到。於是人又求助於歷史,他們要透過弄清圖書館的來歷來弄清自己,這種努力又在虛無中碰壁了--館內的很多樓梯沒有梯級。垂頭喪氣的探索者又想運用人的盲目衝力來重構經典書籍,模仿圖書館神聖的混亂。書籍的無法企及當然又挫敗了人的幻想。不死心的探索者還想用否定現有書籍的意義,來征服圖書館的六面體,圖書館則以它的無限性和不可重複性嘲笑著人的渺小的努力。還有的探索者則把希望寄託在人身上,他希望有這樣一個不死的人,能透過幾千年不懈的查詢,找到那本惟一的、萬能的書,使他的信念得到維持。這種人當然只不過是個迷信者。更有一些瀆神者從書籍給人的表面印象出發,認為圖書館根本就無規律可循,書籍全是胡言亂語,只要把胡言亂語看作正常就可以了。"我"駁斥了這種言論,用實際例子證明了規律的存在,但我也陷入深深的困惑,因為規律不能對我的探索起指導作用。這些都是人在昏暗的心靈世界裡探索的淒涼畫面。

人為了解決自己面臨的巨大困難,惟一的辦法是"有條不紊地寫作",在寫作中超脫。於是人寫下的東西取消了人的世俗存在,讓人變成了可以同無限結合的幽靈。肉體正在自行消失,心靈的產物--圖書館卻永存下去:"光亮、孤單、無限、一動不動、裝滿著寶貴的書籍,既無用,也不朽,保守著秘密。"此處作者道出了生存的機密:用寫作來體驗無限,倡導精神,使人虛無化,不斷化解無限的宇宙(死的感覺之異化)對人的壓力。

作者在故事的末尾提出解決矛盾的辦法並未解決矛盾--這樣的矛盾怎能解決?不如說他提出的只是一種信念,這個信念為自己的繼續探索提供了勇氣,探索本身又會不斷地鞏固這個信念。每一次的超越,都驗證著這個世界是可以認識的。因此作者不無幽默地總結說:"我的寂寞,由於有了這樣美好的希望,竟然變成了快樂。"《博爾赫斯文集小說卷》,127頁。

圖書館的宇宙裡有無數的不解之謎,人類每一次向前突進的探索,都會引起更多的謎撲面而來,認識的可能性無窮無盡。但是畢竟,人已經發現了規律,規律對人沒有用,但規律將雜亂無章的堆積變成了美的排列,將輪迴變成了次序。永不休息的圖書館員將透過創造性的寫作進入這個心靈宇宙中去探索,去發現。而最初,又是他的神奇的寫作創造了宇宙,創造了規律。雖然他不能馬上理解自己的創造物,圖書館的美與不朽卻已於不知不覺中將他提升。

對於他,巨大的幸福和絕望總是同時到來。因此可以說,他的鬱悶的故事光芒四射。

讀書筆記(二)第220節 《結局》--讀博爾赫斯小說

《結局》是一首美麗的短詩,讀者可以聞到詩的氛圍裡那濃郁的芬芳。

命運使雜貨鋪老闆雷卡巴倫癱瘓在床,連話也不能說了,但命運卻又遵循對稱的原理給了他一種意想不到的饋贈,這就是造迷宮的本領。於是雷卡巴倫在嚴峻的處境下"像動物一樣只顧目前",沉浸在自己的幻境之中。迷宮瀰漫著永恆之美,也暗藏著逐漸逼近的殺機。躺在床上的雷卡巴倫又開始了釋夢的遊戲。進入他的世界後我們才知道,雷卡巴倫軀體的癱瘓對於他是一件何等的好事,這樣他才可以專心致志地進入迷宮的核心。

迷宮裡有兩個對抗者(這是迷宮的一般模式)。黑人一直在等,等那命中註定的死神到來,他用吉他彈著無休無止的音符,等了七年。生與死的搏鬥開始了。勇猛的黑人如同自己要求對方的那樣"拿出所有的勇氣和姦計",殺死了對方。而房子裡面的雷卡巴倫,在這之前就看到了結局。這個迷宮的格局十分單純,令人久久沉醉的是它的氛圍,那種異質的、一見之下終身難忘的畫面,如泣如訴的音樂。

雷卡巴倫用左手撫弄鈴鐺,彷彿在施魔法,有與無之間的奇境立刻出現了:

夕陽下面的平原有點虛幻,像是夢中所見。地平線上有個黑點起伏搏動,越來越大,原來是個騎手……《博爾赫斯文集小說卷》,191頁,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6。

在結局到來之前的風景深奧無比:

傍晚有一個時刻,平原彷彿有話要說;它從沒有說過,或許地老天荒一直在訴說而我們聽不懂,或許我們聽懂了,不過像音樂一樣無法解釋……《博爾赫斯文集小說卷》,第193頁。

沒有任何語言可以解釋那種風景,但人分明感到了它那強烈的暗示。躺在床上的雷卡巴倫當然聽懂了平原的訴說,因為他提前看到了結局。

勇敢而憂鬱的黑人,雷卡巴倫內面的精靈,又一次戰勝了死神。經歷了死亡的人在世俗中便再也沒有立足之地了,現在他只能永久地漂流,正如雷卡巴倫在故事開端時的情景:"雷卡巴倫躺在小床上半睜眼睛,看到傾斜的蘆葦編的天花板。另一間屋子裡傳來吉他的彈撥聲,彷彿是拙劣透頂的迷宮,音符無休無止地糾纏在一起然後又解開……"《博爾赫斯文集小說卷》,第191頁。

他必須堅強地忍受嚴峻和孤寂的現實,當然他也會得到瞬間幸福的回報。

讀書筆記(二)第221節 《死亡羅盤》--讀博爾赫斯小說

《死亡羅盤》這篇故事裡有兩個主人公。一個是始終在場的倫羅特,他是一名高明的純推理家,他的推理排除世俗,天馬行空,屬於信仰或宗教的範圍,這樣的推理往往不為凡人所理解,比如警察局長就是一例。倫羅特的推理還有個特點,就是把自己投入進去充當一個角色,直到最後為信仰獻身。另一位主人公是直到最後才出場的夏拉赫,為倫羅特的推理設定迷宮的人。他是一位能將世俗的情感在宗教意義上付諸實施的魔術大師,他有點像倫羅特的老師,循循善誘地啟發著倫羅特,讓他一步步登上最高境界。對於夏拉赫,造迷宮的初衷是刻骨的愛和恨,復仇的衝動,但這種復仇卻轉化成了藝術的復仇,他不是要殺死對手,而是要讓他的對手領會"死"的真諦。對於倫羅特,他的初衷則是要弄清自身在原罪重壓之下的精神出路,他以破案者敏銳的直覺遵循夏拉赫為他安排的路線,到達了迷宮的中心,終於明白以身試法是惟一的推理結果。這兩個人合在一起就是靈魂的兩個層次,倫羅特屬於直覺,夏拉赫屬於理性,但直覺又包含了理性,理性又來源於直覺,呈現巧奪天工的對稱之美。這兩個人相互補充,將神秘的生存之謎共同揭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後,小撩精日日哄他吻他誘他

萊芊芊

快穿之女配要拆

綰綰青絲楹白雪

八十年代國貨群+番外

舟舟沐

春花夕拾,平瀾芳華

小南丁格爾

天神種田記

無骨雞爪

前世今生之輪迴

吃的滾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