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0頁,殘雪自選集,殘雪,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阿伯特的講述讓我的想像一下子連貫起來了:我的迷宮和阿伯特的迷宮、曾外公的迷宮,以及曾外公的那本幻想中的書原來是一個東西,或者說時間的分岔讓我們三個藝術工作者在這一點上交叉,於是消失的迷宮在此地復原了。迷宮的本質也許就在於那連環套似的幻想,誰具有這樣的能力,誰就可以進來,這是人面對死神所進行的幻想營造,也是用謎來解謎的永久的遊戲。這種營造或遊戲中,一個人透過時間的秘密渠道同另一個人相通,今人透過時間的交叉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所有的夢都導向一個夢,一個夢又分解成無數個夢。這一切的根本動力是什麼呢?誰能具有這種力呢?絕望中的冒險衝動,狗急跳牆,這就是答案。

"英雄們就是這樣作戰的,心兒令人讚美地鎮定,刀光兇猛,心甘情願地去戰死。"《博爾赫斯文集小說卷》,第137頁。阿伯特的講述在我身上引起的共鳴表現為一種最深處的、本源的騷動,我更加堅定了"死"的決心,為終生的理想,也為最後的忠誠。

我只能用我的迷宮來使前輩的迷宮復活,也只能用我的迷宮來完成阿伯特的迷宮,但從此處也可以看出,迷宮並沒有限制,它向每個人敞開,問題只在於是否有拼死闖入的力。阿伯特的講述復活了曾外公的花園,我的體驗又復活了他們兩人的花園,我把我的多種時間的花園傳達給有同樣血緣的人,那人的體驗又將復活我的花園,如此下去,無休無止,那將是怎樣的景象啊!所以--

圍著這座住房的潮溼的花園裡擠滿了不計其數的、看不見的人群。在另外的時間領域裡,這些人就是我和阿伯特,一副秘密、忙碌、多形的樣子。《博爾赫斯文集小說卷》,第139頁。

但生命的影象只限於幻想,幻想一停上,人就會看見死神馬登上尉。這個時候,他是出現在迷幻花園裡的惟一的人,像塑像一樣強壯,永遠不可戰勝。我內心深處的騷動更明確了,因為"未來"已經可以看得見了,那個人正朝我們走來--我和阿伯特共同的未來。我朝阿伯特舉起了槍,驚心動魄的死亡體驗又一次產生。我和我的朋友阿伯特共同捍衛了理想,現在生命對於我已不再有意義,因為一切該做的都做了,迷宮的出口就在前方,接下去只要邁動腳步就可以了。那遠方的上司該作何感想?總是慢了一拍的馬登上尉又該作何感想?然而我還是悔恨和厭倦,不是為迷宮的理想,而是為我那屈辱卑劣的生活,為自己總是面臨你死我活的無奈的命運。我,一個可恥的間諜,一個靠吃死人肉為生的傢伙,卻在心裡珍藏著建造通天塔的宏偉計劃,這不是太不相稱了嗎?我怎能不悔恨呢?

人為什麼要建造迷宮

現在這個問題可以回答了。人之所以要建造迷宮,是因為死神在屁股後頭的追擊使他逐漸明白了難逃法網,到後來人便於絕望中產生了用死亡來做遊戲、以豐富那漫漫的黑夜的時光的辦法。真正的死神越迫近,遊戲就越精彩。人以他的大無畏的精神,也用他的身體,壯烈地展現了生之奧秘。

讀書筆記(二)第224節 《阿萊夫》--讀博爾赫斯小說

《阿萊夫》這篇故事的調子十分傷感。主人公"我"失去了美麗的情人貝亞特麗絲,她臨終前消除不了的痛苦留在了我的心上,使我無法排遣。我不斷往她家中跑,其實只是為了一次次重新整理這痛苦,但一切都是隔膜的,我永遠失去了貝亞特麗絲,我也不可能將痛苦在我心中固定下來,因為它會被時間所消磨。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同貝亞特麗絲的表哥達內裡熟悉起來。

作者對達內裡的描述充滿了幽默和反諷,但還是不難看出他究竟要表達的是什麼。達內裡是一個內心充滿了矛盾的狂熱的人,他有一個最大的妄想,就是要將文學的功能提到無限的高度,並在自己狂放的詩歌裡超越語言本身,達到極限。而從表面看,他淺薄造作,有點自戀狂,作品有拼湊之嫌,說話也自相矛盾。一開始我就和達內裡不相通,我們各自的思緒南轅北轍。達內裡在談論永恆,我卻認為他在玩弄詞藻;他在自己詩中的想像空間裡飛翔,我卻認為他的詩空洞蒼白;他雄心勃勃地要表現整個地球,我卻發現他有精神病。達內裡的行為也是前後矛盾的。比如他剛剛抨擊了作品的前言癖,接下去馬上又希望一位有聲望的學者為他即將出版的長詩寫前言,還逼著我去替他做說客,同時又擔心自己的創作得不到很好的理解,於是對我反覆強調他的作品將要有十全十美的形式和嚴格的科學內容,"因為在那個優美比喻和形象的花園裡最小的細節都嚴格符合真實"。《博爾赫斯文集小說卷》,331頁,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6。他用他那使我深為厭惡的行為麻煩了我之後,自己卻又將這件事忘了個一乾二淨,再也不提起。達內裡的這種反覆無常正是藝術家對待自己作品的特徵。住在世俗中的藝術家,不論他是多麼的為矛盾所困擾,他終究有自己的正事要幹。不久之後達內裡的事業就暴露在我面前了,這件事是達內裡給我的真正的饋贈,由於我的長期不變的痛苦,也許還由於我對貝亞特麗絲的忠誠。這位奇怪的表哥為我無望的精神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出路。

達內裡經營的事業就是阿萊夫,黑洞洞的地下室裡那閃亮的小圓球。阿萊夫是什麼呢?它是一切幻想的發源地,又是包羅宇宙的奇蹟。從它裡面可以延伸出無限的時間,人在身臨其境的同時自己也成為了無限。阿萊夫,難以理解的阿萊夫,它是一切,又是每一個,它玲瓏剔透,又殘忍無比,它在我面前開啟了一個新世界,我看見了美中的醜,生命中的死亡。我,這個從狹窄的世界裡走出來的頭腦狹窄的人,我哭了,為人的悲哀,也為人的幸運。是的,我和貝亞特麗絲相遇了,那種相遇卻是我承受不了的--因為美的真相是死亡。一走出阿萊夫,大千世界便如山一樣壓過來("它饒不了任何人!"),我請求達內裡離開世俗,皈依到鄉村的寧靜中去;一走出阿萊夫,生活就變得不可能了,我在每個人的臉上看到了死亡的印記--那是我在阿萊夫裡見過的臉。幸運的是我擁有遺忘的武器。

因為有阿萊夫,達內裡終於完成了他的長詩,並獲得了成功。鄉村的寧靜與這成功無關,因為阿萊夫不屬於寧靜,它只能是喧鬧的城市中地下室裡的黑暗處那煩人的存在。達內裡就是在同阿萊夫一道與外面世界抗爭的過程中,寫下了那些永恆的、不為我所理解的詩篇。

阿萊夫使我戰勝了舊的悲哀,找到了精神的出路,但阿萊夫的認識論將我帶進更深的悲哀,所謂的精神出路原來是煉獄。我終於懂得了阿萊夫。阿萊夫的無處不在,正如同宇宙的無處不在,把耳朵貼在石柱上,就能聽到宇宙繁忙的聲響,而阿萊夫,它是宇宙的鏡子。每一個人,只要他去看,就能看見阿萊夫。只可惜人的生命和記憶都是短暫的,要不斷看見阿萊夫,就只能不斷重新整理記憶,製造創傷。然而即使這樣,我也還是在歪曲和遺忘貝亞特麗絲的面貌,因為終極之美是達不到的,它只存在於瞬息即逝的片斷裡。哪怕如達內裡這樣的藝術家,也只有生命的某一時期受到阿萊夫的糾纏。但是渴望與痛苦,就是阿萊夫要求於人的,阿萊夫就是為了這而呆在地下室裡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之:總裁明撩暗誘未婚妻

夏家千金

郡主的刀

陵七

寒門夫妻

老衲不懂愛

嘿,別那麼傲嬌

其碩

為妃作歹

月上梅梢

這個女神可以退貨嗎

秦椒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