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做點無用的事兒,白說,白巖松,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手機阻止了無聊,也阻止了無聊所能夠帶來的好處。就算中國人有那閒工夫,像牛頓一樣躺在蘋果樹下並被蘋果砸中,第一反應也肯定是:把它吃了。

普京送的手機與法國人的度假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在2014年11月的APEC會議上,普京送給總書記一部手機。這部手機,我看過細節之後發現,只有俄羅斯能做,中國做不了。是因為高科技嗎?不是。這個手機是兩面螢幕,一面跟咱們的普通手機一樣,另一面跟Kindle一樣,電子墨螢幕。

我為什麼說中國做不了?俄羅斯的人均閱讀量在全世界排名是很靠前的,腦海中才能誕生這樣一個手機的創意。而我們如果設計兩個螢幕的手機,一定只是為了讓它更加便利,更加色彩斑斕。

去年8月,我去法國巴黎,發現巴黎人民非常可愛,他們都去度假了,把整個城市留給了來旅遊的中國人民。大家知道,法國人一直像捍衛生命一樣捍衛這一個月的度假時間。

關於法國人對度假的態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位中方高階官員說了一番話,給我的觸動非常深。他說,中國人往往會覺得法國人太“懶”,一到夏天錢都不掙全跑了,都去度假。但是法國人是怎麼去面對、思考、解讀這一個月呢?

在全世界,如果論創造力,法國是最好之一。有多少法國作家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還有法國的電影—我自己就是法國電影的狂熱愛好者,在我最喜歡的三部電影當中,就有一部是法國的,它們很少讓我失望。法國人認為,法國之所以有創造力,跟夏天的休假緊密相關。每年,都有這樣一個月,去到一個能保證安靜的地方,給自己發呆的時間,回到自己的內心,讓自己瞭解生命。一定要休息,寧可少掙點錢,背後是一種對生命更透徹的理解。

生命不只是使用,還需要獎勵。而我們對生命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我們的口號是“活到老,學到老”,其實往往是“活到老,掙到老”,賺錢永遠沒夠。中國古人早就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忙”,“忙”就是“心亡”。法國之所以可以成為一個有創造力的國度,跟他們經常要停下來面對自己、成為自己的朋友、與自己對話、與時空對話緊密相關。

於是我總結,創造力需要三個條件:有一定的閒錢,有一定的閒人,還有一定的閒時間。沒有這三點,想有創造力,不可能的。

2013年是《東方時空》創辦二十週年。它在1993年創辦,為什麼幾年內就能成為中國具有影響力的新聞專題節目?那種創造力是從哪兒來的?我覺得就從這三個“有閒”來的:

首先,由於進行了改革,合適的人可以進來,不合適的人可以走,每一個欄目的人都會有一點富餘。這種人力資源上的“有閒”就產生了強大的競爭力,同時每個人也面臨著生存的壓力,要更有創造力、幹得更好。

第二,也是由於搞改革,製片人可以支配經費,幹得好的人多給,幹得不好的人少給。這是有一點閒錢。

第三,由於不是滿員,同時還可以吸納社會上的“大腦”,優秀的人云集在這裡,就會有多餘的時間和智慧。那幾年,永遠是前面有人在播節目,後面有人在研發新節目。所以,很多新節目都不是領導指定的,而是我們自發推動的。像《實話實說》這樣的節目,領導沒讓做,可是大家做出來了,一看還不錯。一個新的熱點欄目就誕生了。

人們常說,四個蘋果創造世界。第一個是亞當夏娃的蘋果,與人類有關;第二個是牛頓的蘋果,發現了萬有引力;第三個是喬布斯的蘋果;第四個就是中國的“小蘋果”,幫著消耗了大媽們多餘的精力,也是對社會的巨大貢獻。

關於牛頓的蘋果,我相信在此時此刻的中國,這樣的傳奇不會誕生。在一個“愛拼才會贏”的國度裡,有幾個人願意有那個閒工夫躺到蘋果樹下去?好,即便有人躺到了蘋果樹下,被蘋果砸完之後的反應也一定很“中國”。

第一個,像絕大多數中國人一樣,抱怨。此時此刻的中國最大的特質是抱怨,我們可以到任何一家餐館去聽,小三在抱怨正房,領導在抱怨下屬,下屬在抱怨老闆,老闆在抱怨體制,體制內在抱怨體制外……反正所有人都在抱怨,因為大家都覺得責任是別人的,與自己無關。每個人都在抱怨中把自己給擇出去了。其實,你什麼樣中國就什麼樣,你進步了中國就進步了,但是中國人不會用這樣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因此被蘋果砸到的第一反應肯定是:罵罵咧咧的抱怨。

接下來的可能就是立即給吃了,這是非常“中國”的處理方式。人家說假如一個外星人掉入地球—掉到其他國家命運可能相同,掉入中國會有不同的命運—要看掉入哪個省。如果掉到陝西,就會把它埋上,一百年後再挖出來;如果掉到浙江義烏,就製造一批模型;如果掉到東北,訓練訓練上二人轉舞臺;如果掉到北京,“趕緊問下是什麼級別,要不不好接待”;如果掉到廣東,一般都是做湯喝了。這是外星人,換成蘋果,掉到哪個省都是給吃了。

要麼抱怨,要麼吃了,好不容易有個替代牛頓的機會,就這麼被現代中國人捨棄了。只有錢才有吸引力,哪有與人類有關的萬有引力?所以我們會有我們此時的特徵。

無人處的好風景與無聊時的創造力

1999年國慶,我在廈門,帶著老婆孩子,孩子還很小。我們喝茶喝到晚上十點半,被臨時通知“全走,所有的茶室要改成賓館讓人睡覺”。因為這是全中國第一個“黃金週”,廈門沒想到遊客如此地“海量”。等我們回到賓館,也看到大堂裡全是人,在等床位。

第二天去鼓浪嶼,噩夢一般的旅程,但是,到了鼓浪嶼之後沒幾分鐘,我就成了最幸福的人。一艘艘船在鼓浪嶼停泊,遊客下船,99.5%的人直奔日光巖。還有人問:鼓浪嶼哪兒最有名?有人答:日光巖哪!我也帶著家人跟著人流到了日光巖,一看人山人海,都快看不到日光巖了。大家排隊照相,沒人仔細看景。一來這兒最有名,二來接著還得趕下一個景點呢!而我們就勢拐到了二百米之外的一條巷子裡,卻發現幾乎一個人都沒有。

那天從上午到下午,我們把鼓浪嶼都逛了一遍,甚至還鑽到一個什麼洞裡。最美的鼓浪嶼在最火爆的黃金週是沒人的,幾乎只屬於我們這一家人。但是,大量的遊客仍然不斷湧向日光巖。從此我到任何一個景點都不一定照相,因為生命很短,有照相的時間,不如用眼睛把風景留在記憶當中去感受,而不是當時不看,回家後再看照片。

所有傳說中鼓浪嶼最美的地方,比如鋼琴的聲音從窗戶裡傳出來,野貓從身邊跑過,張三瘋的奶茶……我全都聽到了,看到了。這個時候要反過來去思考,我們的生活,出現了哪些問題?

我們總認為“閒逛”是沒用的,我們講究“直達”,工作、生活,都是功利地直奔目標,過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現在又有了智慧手機,不要說閒逛,連無聊的機會都消失了。一閒下來,就拿起手機,看個微信,胡亂搜尋點兒什麼。

我前不久在雜誌上看到一句話:“手機阻止了無聊,也阻止了無聊所能夠帶來的好處。”這句話很繞,但是當我想明白,覺得這句話說得太好了。“無聊”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創造的重要母體。沒有了無聊,無聊之中所誕生的某些千奇百怪的、天馬行空的創意也就都消失了,甚至“無聊”本身也消失了。

無用的事與看似無用的文字

中國人不做無用的事。然而什麼是無用的事?什麼是有用的事?

與升官有關的,與發財有關的,與出名有關的,都算“有用”的。比如在高等學府裡,現在的學子提的問題跟過去不一樣,都有指向性和目的性,功利性極強:“我該怎麼辦?”“應該怎麼選擇?”“你直接告訴我一個答案?”

我每次都回答,我不是賣大力丸的,治不了“急”病,只能說一些“慢道理”。但是現在的人覺得慢道理不叫道理,你必須給我開一劑藥,吞下去立馬要見效的。我估計只有一種藥能達到這個效果,那就是劇毒的毒藥。你只要吃下去,保證兩分鐘後啥事兒都沒有了,你吃嗎?所以,有用的藥恐怕都需要時間。

現在中國人很有意思,見面遞名片、收名片。回到家一看,這哥們兒沒用,撕了;這哥們兒有用,留著。就在你把“沒用”的名片一張張撕掉的過程中,你可能也就錯過了一個又一個有趣的人,留下的全是“有用”的。

我們該怎麼重新去理解無用之大用?

今天下午有個小夥子跟我聊,說他自己特倒黴,本來報了某學院某專業,後來被調劑到了漢語言文學專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中文系,學它有啥用啊?我給他四條出路:第一,復讀,但現在已經12月了,時間上可能有點來不及,自己考慮清楚;第二,學校內部可以轉系,試試;第三,大學本科更多是思維方式的培養,先學著,將來考研時再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第四,有時候“先結婚後戀愛”也未嘗不可,而且非常重要,試著讓自己愛上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在火影練吸星大法

三服

吾妹千秋

木秋池

秘境3:迷失的絕世秘藏

冷娃

大佬他又開掛了

月色遙

官路梟雄

小鬼上酒

南北朝那些事兒:劉裕拓跋珪卷

雲海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