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致青春:做一個和自己賽跑的人,白說,白巖松,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工作崗位也一樣,大多數時候是在默默做一些平淡的小事。我所說的接受平淡,就是接受生活的真相。

在你的想象中,梅西過著什麼樣的日子?C羅過著什麼樣的日子?他們之所以有今天的江湖地位,是因為每天都在忍受極其枯燥的生活。不停訓練,不抽菸,不喝酒,早睡早起……

我過去採訪中山大學校長,他向我訴苦說,午休時間,竟然會有老教授一腳把他的門踹開,投訴有學生在門口唱歌,睡不著覺,“你做校長的管不管?”說完轉身走了。校長得趕緊打電話把學生勸走,表示對老教授的尊重。你們恐怕很難想象,一個大學校長,一天到晚,大部分時間是在開各種會,或處理這類瑣事。

另外,你們也看到《新聞1+1》裡的我,在直播,在談論天下,顯得很不平淡。但這半小時對我來說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在這之前的很多很多個小時,我在做什麼樣的準備,準備到什麼程度才讓自己滿意?冰山藏在海面下的十分之九,就是我的日子,非常平淡。

反過來說,只有接受平淡,才有可能不平淡。如果總是試圖對抗平淡,你註定平庸,相信嗎?因為生活不會給你那麼多的機會,所有的不平淡,都是在忍耐了足夠多的平淡之後誕生的。

活得認真才好玩兒

剛才有一個同學提到我書裡寫過,1993年創辦《東方時空》的時候,我們經常就某些不同意見,跟領導進行“激烈”的對話,但現在的年輕人卻沒有了這種激情和力量,到底是為什麼。

我覺得他用的“激情”和“力量”這兩個詞挺有意思,正好代表了問題的兩個方面。

所謂沒有激情,可能是因為我們現在越來越務實了,工作不過是養家餬口的一件事,幹嗎那麼較真呢?得罪了領導對自己並沒有好處。其實每一個時代,大多數人都是務實的,儘管他們心裡也有夢有理想,但是你指望所有的人都懷揣理想去跟領導吵架,挺難的。

然而不可否認,過去可能有20%的人敢吵,現在連5%都不到了。那時我們為什麼敢跟領導吵?因為我們心目中有比生存更有價值的東西,就是真理,就是我們認為“正確”的事情。我們不能不為之較真兒。

就好像四個人打牌,最怕的就是其中有一個哥們兒輸也無所謂,贏也無所謂,一點兒不投入,最後大家都覺得很無趣。牌上的輸贏那不是真的輸贏,但是打牌這件事,好玩兒就好玩兒在你真的會投入,輸了真較勁,贏了真得意,互相拌嘴。

生活中也是,每天我們做的事,真有多大意義嗎?不一定。但是總得投入吧?投入才有趣啊。跟領導吵架,也是一種情感的投入。同時我能對結果不在乎,開個玩笑,“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而奇怪的是,只要你有真本事,只要你毫無私心,並不會發生什麼嚴重後果。

我在電視臺幹了十幾年的時候,換過兩任臺長。他們的辦公室我一次也沒進去過。為什麼要進去呢?我認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也曾經有過忐忑不安,不知臺長會怎麼想。後來看到楊偉光臺長寫的一篇文章,裡面有這樣一句話:“我非常尊重那些從來不進我辦公室的人。”所以,不一定不跟領導吵架、一味順從、整天往辦公室跑,領導就會喜歡你。說不定領導經常苦悶的是連個吵架的人都找不著。

另外一方面,就是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力量。沒有力量,往往意味著上級給了下屬某種暗示:你不能吵架。相比之下,過去的環境更民主、更寬鬆。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得以解放,大家都就事論事,吵完很快和解。

在座各位同學畢業以後,也不排除陸續有人會當上領導。當個什麼樣的領導,也是一門學問。我建議你們當一個尊重部下、允許部下跟你們吵架的領導。

我過去當過幾年製片人。那時對同事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該想的事得你們想,你們該想的事得我想。”我該想的是什麼呢?怎麼把節目做好。他們該想的是什麼?工作條件、環境、待遇等等。都為對方著想,就對了,千萬別錯位。

我也從來不坐辦公室,總在各個辦公室之間溜達。有爭執的時候,我對了就對了,錯了就承認錯了,還給人鞠個躬。我們那個欄目組到現在為止,出了太多官與名人,比如張泉靈、柴靜兩位主持人。顯然,沒有民主和平等,就不會有這樣的結果。

羅大佑的歌中唱:“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和你?”沒有答案。但你起碼得試著改變一下世界吧。活得認真才好玩兒,對吧?

“感觸”與“表達”之間,還有“追尋”

前兩年臺灣出了一個很棒的文學電影系列,叫《他們在島嶼寫作》,其中一部的主人公是楊牧,他是我非常欣賞的詩人。他筆下的文字,保留了漢語最棒的味道和無限的可能。而我們現在熟悉的中文,是1949年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文。我建議搞文字工作的人,要多看看香港、臺灣同行的創作。

我想說的不僅僅是這個。在這部電影的花絮裡,有一位學者的話讓我觸動很深。她說,創作往往包含著三個步驟:始於“感觸”—比如你被一件事或一個人打動,想要創作一首詩;終於“表達”—這首詩最終完成了;但中間這個詞是最重要的,有了“感觸”不能立即“表達”,而是要去“追尋”—經歷了足夠漫長的“追尋”,等到一切成熟了,才會有完美的“表達”。

我在一個文化論壇上,也曾聽過一位著名建築師談到這一點,雖然沒用這三個詞,但意思是一模一樣的。其實,所有文學創作、藝術創造幾乎都應是這樣一個過程。而我的感慨來自當下這個時代:絕大多數人都是感觸完了就表達,誰還會追尋啊?

平時經常遇到一些人要加我微信,我說我不用微信,也不上微博。他們就問,那你怎麼了解微信上的內容?我說,如果真有足夠的價值,我一定不會錯過,哪怕繞過八百道彎兒它也會來到我面前,讓我看到。到了我這個年齡,已經不需要心靈雞湯了。朋友圈裡的很多東西都是感觸完了立即表達,沒什麼價值,壽命很短。

在我喜歡的電影當中有一部叫《辛德勒名單》。斯皮爾伯格買下劇本之後,曾經放了十年,這就是追尋的十年。各種各樣的創意、文稿、檔案,再加上探討、掙扎、否定、激動、消沉等,都會出現在這個過程中。

電影完成之後,他輕描淡寫用一個“十年”就把一切都帶過去了,其實會這麼簡單嗎?於是我們才在十年之後看到一部如此偉大的電影。

所以,我現在經常用這三個詞衡量自己。做任何一件事情,是不是一有了感觸就急於表達?有沒有經歷追尋的過程?尤其在當下,如何在“感觸”和“表達”之間加入“追尋”,我覺得是這個時代必須思考的。

尋找“第二個”答案

我說過,一個人的工資和他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你要從年輕的時候就確立一個概念:什麼事情都不可能只有一個答案。

這要感謝我的舅舅,他是一個很棒的數學老師。我上初二的時候,他每天給我留一道平面幾何題,先把最容易的輔助線給我畫出來,然後讓我畫其他輔助線,玩了整整一個學期。

很多年之後,當別人說起白巖松的思維方式好像不太一樣,總在已有答案之外,去尋找另一個答案,我突然想起舅舅的數學遊戲,都忘了對他說謝謝了。

正是在這樣的遊戲中,我已經適應了什麼事情都不止一個答案。最明顯的答案往往最簡單,尋找第二個、第三個答案的過程更難,但是找到了你會更有成就感。

我做節目的特點是,別人的工作結束時,我們的工作才剛開始—要在別人提供的資訊基礎上做出評論。但我從來不會為此焦慮,因為已經習慣了逼迫自己去尋找第二個、第三個答案的過程。

非常感謝我的同行,經過那麼長時間,還給我們留了可以吃的飯。因為相當多的人只邁出第一步就停下了,沒有去另外的角度尋找新的方向。

第一個答案往往是具有欺騙性的。因此我在採訪時,對方的第一個答案之後,我會觀察他,當他眼神閃爍時,我不再提問,而是把身體往後一靠,準備繼續傾聽。此時他接著說的才是真知灼見。

因為很多人回答問題時,習慣於先說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很安全很平衡的“標準答案”。其後接著說的,往往才是他的個人想法。所以對於採訪者,也要尋找第二個答案。

衷心希望大學生們,當你們將來走向社會的時候,面對一切變動和未知,請用“好奇”而不是“恐懼”去面對。推動人類進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實就是好奇。我看到所有偉大的創造者,眼神中都寫著一種巨大的好奇。而那些習慣於抱怨的人,早已失去了等待的耐心。

老天爺的確不會永遠給你好的。你能做的就是磨練好自己,做好準備。是不是都準備好了,機會就一定來敲門?不一定。但是請放心,它遲早會來,而且不止一次。千萬不要等到“準備好”才去開門,那時候好運可能已和你的鄰居相談甚歡了。

要學會等待,但不是消極的等待,而是懷著一種好奇心去等待。我看到很多年輕人,面對變革時,往往很恐懼,很擔心,覺得不變最好。如果不變,你是利益的獲得者嗎?不一定。

從我1993年走進中央電視臺到現在,很多欄目的第一期都是我做的,雖然後來跟我無關了,但我願意做,而且充滿巨大的好奇。當初《新聞調查》的第一期節目,就是我幫他們做的樣片,現在我自己的節目也在不斷進行改版。別人會問,現在挺成熟的,為什麼要變呢?我卻覺得變動才可能帶來不變。要跟上時代,就不要怕變動。

我還要說,“堅持就是勝利”這句話有點絕對了。相當多的時候,“堅持就是失敗”,因為堅持往往意味著你不好奇了,不從中享受樂趣了。為了堅持而堅持,怎麼可能帶來勝利呢?

中國隊經常被解說員喊“堅持堅持”,堅持之後,黑色三分鐘又進倆。

我現在練長跑,很多人也說要堅持,我說我不需要堅持,因為我享受長跑的樂趣。過程中的某幾個關鍵點一旦突破,其後就是非常愉快的過程。什麼事業一旦需要“堅持”,也就離進博物館不遠了。

2010~2014年 重慶大學、廣西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

自己的讀後感

這些文字都是和年輕人溝通交流時的內容,用時髦的話說:像心靈雞湯。然而如果說人生的哪個階段最需要心靈雞湯,那正是青春時節,正長身體,正需要營養。而如果成年人的朋友圈裡,還是心靈雞湯一碗一碗地上,有點兒晚也有點兒好笑。

我承認現在去高校同大學生們溝通也是一件有些風險的事兒。網際網路時代,微博微信流行,哪句話少了前言後語就被人發出去,引起誤讀是常事兒。於是,你做該做的事兒可還給自己惹了事兒。不過,再有風險,如果沒人願意與大學生坦誠並真心地交流,大學是不是變小了?

其實,青春不易,我不健忘,我依然記得清自己在校園時,那些迷茫、掙扎甚至突如其來的絕望,心中有無數個為什麼變成問號等著解答。除去課堂,我永遠感謝八十年代學校裡的各種講座,各種名人紛紛前來,沒架子真交流,甚至常有“過頭”的話,然而也幫助我們學會思考,開啟一扇又一扇通往世界與人生的門。

不過有一點與現在不同,那個時候我們不追星,合影簽名都少。我們往往帶著問題與質疑去,而這是一種真正的尊重,也讓我們成為了更獨立的自己。

沒關係,下一次,我等著你的問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召喚玩家後我成了獸王

果核之王

神豪開局就送九千萬億

陳少爺的筆

怒火狂飆

超級薯條

惡女改造直播(快穿)

三日成晶

你不能要求簡單的答案

張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