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前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開水淘飯,味言道:寫盡天下美食,寫盡人間世情,車前子,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美食是一個概念,食美是另一個概念。“夜雨剪春韭”,春韭是很平常的東西,但因夜雨,就是美食了。美食是氛圍,食美是材料。我是讀到杜甫這句詩後,開始吃韭菜。儘管曾臨過楊凝式《韭花帖》並知道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中的一個比喻:人的腦袋不是韭菜,割了還能再長。學習此雄文時正讀小學,我們常把手張作刀樣,彼此冷不防“咔嚓”一下。現在我的後頸上還一陣蒼涼。杜甫改變我的習慣,看來詩歌還是有用。當然也只能對一部分人有用。我的一位朋友也不吃韭菜,我把這句詩告訴他,沒什麼反應。後來說則《笑林廣記》上的笑話,他竟把韭菜盤端到自己嘴邊。《笑林廣記》上說,韭菜壯陽。

平日裡讀古人詩,覺得李白是不要下酒菜的。而短命的李賀,這麼瘦,愛吃青蛙。他說:“食熊則肥,食蛙則瘦。”想來唐朝害蟲不多,吃掉些青蛙也無妨吧。吃多了青蛙的李賀,顫巍巍騎在驢背上,像被馱著的一根枯枝。宋朝是“以茶代酒”時代,比較理性,胃口也小,但吃食範圍有擴大化傾向。《山家清供》中有道“銀絲供”:

張約齋性喜延山林湖海之士。一日午酌,數杯後命左右作銀絲,且戒之曰:“調和教好,又要有真味。”眾客謂必膾也。良久,出琴一張,請琴師彈《離騷》一曲。眾始知銀絲乃琴絃也。調和教好,調和琴也。又要有真味,蓋取陶潛琴書中有真味之意也。

甚至還有吃墨的。陸樹聲《清暑筆談》中記載東坡所言,“呂行甫好藏墨而不能書,則時磨墨汁小啜之。”

“南園苦筍味勝肉”(黃庭堅句),宋朝人吃的是味,看來不太注意營養,精氣神自然就弱了。同稱得上英雄的項羽和宋江,一個力拔山兮氣蓋世,一個只得無奈地承認手無縛雞之力。這是與飲食有關的。

飲食是一門科學,美食是一門藝術。

學習現當代散文,我以為最具美食心態的是周作人與汪曾祺。還有郭風。郭風著有一篇記福建小吃的大作,乾淨老到。郭風這幾年的作品,惜未見其結集。周、汪與郭的吃,是小品類吃,不說吃出民族文化,起碼吃出傳統情趣,也吃成一種有意味的形式。

這種吃有點守舊,甚至還有點寂寞。

在昏暗的客堂裡,一隻虛無的老虎在我面前走來走去,我把“老虎腳爪”在八仙桌上移動,直到傍晚來臨。有些食品名字很怪,還有一種在童年時也常吃的食品,叫“蟹殼黃”。

包天笑所著《衣食住行的百年變遷》一書中,有“食物奇名考”一節,收有“蟹殼黃”與“老虎腳爪”,現抄錄於下:

蟹殼黃 燒餅的一種,中有蔥油餡,中產階層的食品。

老虎腳爪 此為兒童的食品,我在兒童時代頗嗜之,面製品,滲以糖,以象形得此名,現已絕跡了。

“蟹殼黃”這種燒餅,也是“以象形得此名”,它烘得蠟黃,形狀大小如蟹殼。那時確有便宜的燒餅,有甜有鹹。甜的做成圓形,鹹的做成橢圓形,名字直截得很,像窮人家的孩子,甜的就叫“甜大餅”,鹹的就叫“鹹大餅”。我想起來了,鹹的兩分錢一隻,甜的兩分半錢一隻。那時候物品標價帶半分,我是寫到這裡才想起的。“蟹殼黃”也只有五分錢一隻。吃五分錢一隻的燒餅就是中產階層,恍如隔世。

包老先生認為“老虎腳爪”現已絕跡,此話不確。此書著於七十年代左右,他已身在香港。或許他指的只是香港“老虎腳爪”絕跡,而蘇州“老虎腳爪”還遍佈小巷,只是不“滲以糖”,而滲以糖精了。八十年代初在市內絕跡一階段,但在附近鄉鎮還能見到。最近城裡由於環境保護得好的緣故?“老虎腳爪”重出江湖,在葉聖陶故居門口一聲長嘯,這裡有家餅饅店所做的“老虎腳爪”最為出名。

前不久,我去趟徐州,吃到多種奇名食品,如“把子肉”,如“草魚荷餅”,如“蛙魚”。一個有奇名食品的城市必是一個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城市。賣“蛙魚”的在小手推車上貼張小紅紙,上書“蛙魚”兩字,只是“蛙魚”既不是蛙,也不是魚,綠豆粉做的,發著暗綠的燭光,彷彿竹影下穿條魚的樣子。與蛙唯一的聯絡是極其滑溜,與溼潤的蛙皮差不多,我想勃萊會喜歡吃的。吃的時候要把鐵皮調羹插到碗底,再慢慢挖上來。是不是應該寫成“挖魚”?但還是“蛙魚”有趣。同為傳統,土產就是比《論語》更容易讓我接受些。

有些食品的名字極富詩意,特別在食單裡。食單可與新詩同談,相互補充,因為新詩在大部分時間裡是反對這類詩意的。上面所引用過的《山家清供》中,就有幾支小令,如“藍田玉”,如“梅花脯”。藍田玉只是把瓢切成寸長,蒸熟了蘸醬吃,有些“第三代”反崇高的味道。我在安徽吃過一道冷盤名“玻璃萵苣”,若改成“藍田玉”,也是行得通的。而“梅花脯”呢,完全與梅花無關,“山慄橄欖薄切同拌加鹽少許同食有梅花風韻”,有點像傳說中金聖嘆臨殺頭時授予兒子的秘訣:花生與五香豆同嚼,有火腿味。這秘訣我試過,花生與五香豆同嚼,就是花生與五香豆同嚼的味道。擬金聖嘆口氣,說與金聖嘆:“夫花生與五香豆同食可也,若為火腿味必不可也。何也?物各有其性,何泯其本心!”我遇到過一位燒飯和尚,他說,給他一斤麻油,他能把菠菜炒出火腿味。我問:“你是出家人,怎知其味?”他答:“聽人家說的。”

美食更是一份心境。即使吃開水淘飯,有了這一份心境,也是美食:寧靜、清淡、虔敬。而食美呢,求之於靈霄之炙、紅虯之脯、丹山之鳳丸、醴水之朱鱉,還會覺得不夠。

又:開水淘飯應淘冷飯,否則黏糊,不爽口。如用新茶淘飯,比如碧螺春,再佐以甪直蘿蔔乾——雖然這種吃法對胃有害,我能連吃兩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造機甲,鋼鐵俠拯救女帝

劍鋒偏逢233

歹萌往事

那吶咪

我的皇后(鳳凰臺上原著小說)

謝樓南

離婚後,我成了首富[八零]

momocha

超品小神農

12小時睡眠

逍遙小邪醫:美女都找我看病!

旋渦小火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