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前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折鳥事件,懶糊窗:最雜的雜文,粒粒如金,車前子,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好的紙,本身就是件藝術品。古雅的箋紙,被人題寫,反而成糟蹋。它已用自己雪肌冰膚的紙質和恰到好處的印工,完成藝術品之所以成為藝術品的條件。前幾年,我把四尺仿古色宣高懸書房,竟然壓倒若干書畫之作。它是大紅的,灑著金屑。是灑金仿古色宣。對紙品的嗜好,不只我一人吧。元代費著,兵荒馬亂之中,愛紙、集紙,併為紙作譜。讀《知堂書話》,得知日本有一書名《和紙之美》,我們什麼時候也能見到這類書呢?費著《箋紙譜》我讀過,極想以散文筆調重寫一遍,再作些補充。唉,這需要專家指點。而紙又帶來手藝,這點人見人愛。如剪紙、如撕紙、如紙雕,還有兒童摺紙。揚州剪紙彷彿工筆重彩,陝北則似寫意潑墨。聽說陝北一老婦剪出《新清明上河圖》,一百個神情與行為各異的人物——從電話裡聽到這一訊息時,我激動不已。陝北有許多剪紙異才,她們是散落民間的石魯。我曾嘗試過撕紙,我認為撕紙的要點是撕出紙味,不同的紙需用不同的指法:用手指去體會紙的品質。邊緣不能太光,否則撕的意思不能出來。這當然是視具體內容而定。我表現過疾飛的鳥,就用提指手法,線條感光滑流暢。摺紙書我收藏一些,但我對摺紙興趣不大。摺紙其實是以一張紙為智力玩具。我智商不高,對魔球魔棍之類的智力玩具統統玩不來。小時候,我跟祖母學會折船、折猴,只學會這兩樣。現在所能折的只有船了。前兩天兒子放學回家,美術課上教紙工,他帶回作業:折鳥。他說他上課時沒聽懂,我一頭長頸鹿似的盯住他看,後來想想就是這麼回事。我上課時也常常聽不懂。我就和他共同折起紙來;一會兒折得像魚,一會兒折得如豬,就是不能從手上飛出一隻鳥來。找出摺紙書,書裡的鳥都是始祖鳥,兒子們都已在現代教育裡進化。我不是個能夠舉一反三的人,只得讓那張紙還是那張紙。我就對兒子說:

“折鳥不就是讓它飛嗎?你扔到窗外看看,其實一張紙更能飛起。”

“不是要飛,是功課。”兒子扯足嗓門,幾乎要哭出。已經哭出。

摺紙在兒子心目中只被看作功課的話,那麼,是誰更為無奈呢?折一隻小船,和一隻大猴,和一隻小猴,這是媽媽,這是兒子,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遙遠的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皇后她不幹了

深碧色

愛意撩人[娛樂圈]

葉見星

殭屍懷了我的孩子

ai呀呀

夢之戰

胡程風

官場之青雲無悔

九品太師

都市全能無敵高手

濁酒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