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前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舊時月色,茶墨相:一本書帶你走進最地道的中國文人的生活世界,車前子,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對六安瓜片的興趣,其中有種好感,完全因為汪先生。汪先生對六安瓜片的狂熱,像少年人酷愛幻想、好茶酷愛好水一樣。汪先生是茶商,他對我說,他受過刺激,儘管六安瓜片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但一些賣茶人都不知道六安瓜片了,以為地瓜幹。於是汪先生決定把一生獻給六安瓜片。他是有福的。我想把一生獻給碧螺春,我根本沒這個福氣。雖然我還不至於把六安瓜片當作地瓜幹,但我真正喝它,卻是不久前的事。記得那次喝六安瓜片,趙先生沖泡,朵朵瑞雲杯中升起,狀如金蓮花,真似我寫過的“雲頭花朵”這四個字,心裡就有些結緣的喜歡。我向趙先生請教六安瓜片,趙先生就把汪先生介紹給我。我與汪先生見過幾次面,宛若信步山中,大樹下喝了一回茶。

六安瓜片,“瓜”,指證外形,形似瓜子(以前六安瓜片就叫“瓜子片”,為了稱呼上的方便,逐漸簡化成“瓜片”);“片”,示意內容,以單片為單位(術語稱作“壯葉”),不帶芽和梗,好像江湖上一位赤手空拳、特立獨行的大俠。

它大概是中國獨一無二的片茶。

趙先生沖泡之前,我欣賞幹茶,只見六安瓜片的葉色,這種綠,是什麼綠呢?中國的綠茶之綠,都綠得不同,各有講究,我是外行,對六安瓜片的綠,終於說不上來。當時請教趙先生,趙先生也說過,想不到我此刻忘了。但幹茶葉片上的白霜,給我美好印象:春夜寒意未消,星星在碧空之中泠然的眼色。

六安瓜片按山勢高低,分內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兩個產區(極品六安瓜片只出內山),海拔300米以上的為內山瓜片,除此都屬外山瓜片。內山瓜片產於高崖深谷,陰溼隱蔽,烈日照不到,寒風吹不透,雲滋霧潤,葉片的肥厚理所當然。由於葉片理所當然的肥厚,茶味也就順理成章的濃重了。而最為獨特的還是製作工藝:拉老火——它一錘定音,形成六安瓜片特殊的色、香、味、形。

經過採摘、扳片、炒生鍋、炒熟鍋、拉毛火、拉小火這幾道工序,最後一次烘焙就是俗話所說的“拉老火”,也有說成“打老火”的。拉老火場面壯觀:木炭通紅,火氣盈尺,兩個茶農抬著烘籠烘上三五秒鐘,立即抬下,分頭翻茶。抬上抬下,邊烘邊翻,據說要連續翻烘八十一次,直至葉片綠中帶霜。想不到白霜是火煉出的。

趙先生沖泡的六安瓜片,湯色質樸,我只能用質樸加以形容,一臻質樸,而香氣自然沉著,而滋味自然高古。

後來再欣賞幹茶,我覺得更像舊時月色中的一筆厚實與大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舊恩

藕香食肆

超級醫聖高手

姜盼

異種烹飪技術手冊

長毛橘

宋慈洗冤筆記

巫童

盧丹妮

張家三姐

紂臨

三天兩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