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前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神龍見首不見尾,茶墨相:一本書帶你走進最地道的中國文人的生活世界,車前子,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代陳繼儒興趣廣泛,風雅盎然,是個綜合指數很高的文化人。這是廢話,既然稱得上文化人,綜合指數就不應該低。陳繼儒詩文書畫,單看並不獨樹一幟,放在一起,營造出茶新墨舊氛圍,很有味道。由於興趣廣泛,自然見多識廣;因為風雅盎然,難免道聽途說,他說“徽宗畫六石玲瓏古雅”,現在能夠見到的《祥龍石圖》,不知是不是陳繼儒看到或聽到的六塊石頭中的一塊。

流傳的宋徽宗繪畫,據說靠不住的多,《祥龍石圖》真跡還是贗品,對欣賞者而言,隨遇而安——欣賞者欣賞的是時間中的藝術;對收藏家而言,急火攻心——收藏家收藏的是藝術中的時間。到達高處,大概又能殊途同歸。

宋徽宗畫一塊太湖石,對太湖石評價,米芾以來有“皺”“漏”“痩”“透”四字,這裡略過不表。宋徽宗祥龍石,與蘇州留園冠雲峰相比,雖不及冠雲峰渾如,但自端著一股勁,彷彿韓愈文章。

鄧椿《畫繼》“卷十”中有個小故事:

宣和殿前植荔支,既結實,喜動天顏。偶孔雀在其下,亟召畫院眾史令圖之。各極其思,華彩爛然,但孔雀欲升藤墩,先舉右腳,上曰:“未也。”眾史愕然莫測。後數日再呼問之,不知所對,則降旨曰:“孔雀升高,必先舉左。”眾史駭服。

宋徽宗作為畫家的眼光,無疑敏銳,我更願意把這個小故事看作——在宋代,這類故事很多,宋人對細節好像有種特別的關注,這就與前朝大有區別。《容齋隨筆舊序》中有這樣的話:“因命紋梓,播之方輿,以弘博雅之君子,而凡志於格物致知者,資之亦可以窮天下之理雲。”雖是後人說法,但也能看出訊息,宋人唐人——宋人是格物致知的博雅君子,唐人則是豈有此理的任性少年。換句話講,唐人氣豪,宋人心細。

《祥龍石圖》章法有點侷促,底部像被裁去,但看畫人儘可以痴,既然名《祥龍石圖》,這就是畫家匠心獨運:神龍見首不見尾。儘管這一說法出現較晚。左側大塊書法,痩金體的格局在,神情卻不免渙散,做皇帝也是累人之事。

尤其值得注意的,祥龍石頂部種上植物,完全像是村夫所為。後來一想,這植物一作龍角,一作龍鬚,大概是把祥龍石當作風水石的。宋徽宗有此愛好,登基不久,方士進言,開封東北角風水不錯,只是高度不夠,如能對地形加以改造,皇氣就不斷。故營造“艮嶽”,也就是風水園。花石綱為“艮嶽”而設,許多奇花異草還沒運到,就遭“靖康之恥”,神龍尾巴像馬腳一樣露了出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絕世狂龍

江海湖

天庭淘寶店

我吃燒麥

都市之仙尊縱橫

月華淚

你與愛至上

蘇樓洛

血色浪漫

都梁

以武蓋世

白雨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