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飲酒(其五),陶淵明,陳橋生,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題解

《飲酒二十首》是陶淵明辭官歸隱田園後寫下的一組詩。有人認為,陶淵明寫這一組詩時距離他辭去彭澤縣令已有十年以上。不過,陶淵明的年譜存在很多問題,現在還不能確切判斷《飲酒》諸詩具體的寫作時間。但無論如何,這時候他應該已歸隱有年了。

《飲酒》組詩的開頭有一篇序文,比較明確地交代了該組詩的創作背景:“餘閒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這應該是冬季農閒而夜已漸長的時候。陶淵明寫了那麼多詩反映田園生活中的樂趣,為什麼在“閒居”時反而“寡歡”?這應該是由於精神上的孤獨。在農忙時,勞累的工作可以使他忘掉煩惱,但到了冬季,農事稀少而夜晚漫長,詩人該如何排遣那些孤獨憂傷呢?恰好在這時候有人送給他一些好酒。他每天晚上喝酒。對著自己的影子一個人乾杯,於是很快就醉了。有的人醉得人事不知,那是一種醉法;有的人醉得瘋瘋癲癲,那也是一種醉法。而陶淵明醉了之後還能夠寫詩,這又是一種醉法。這篇小序和二十首《飲酒》詩,讓我們看到一個微醺的、飄飄然忘乎形骸的詩人形象。

魏晉詩人喜歡寫組詩,這種組詩往往比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懷,在藝術上也大都精心結撰。陶淵明繼承前人的作法,創作了《歸園田居》、《飲酒》、《詠貧士》、《擬古》等大量組詩。如果說《歸園田居》是他剛歸田後對仕隱經歷的一種反省的話,那麼《飲酒》就是他在歸隱有年後對仕隱經歷的一次更加深刻的反省。這一次反省,是在生活極端困苦的境況下仍然決定堅持隱居,以保持自己人格的完整,因而尤為難能可貴。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310W04.jpg" />

飲酒(其五) 詩意圖 劉旦宅 繪

句解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雖然把草房子蓋在塵俗世間,卻照樣能夠遠離世俗的紛擾。

古代隱居山林之人,簡單地用樹木搭一座屋廬,蓋上茅草,稱之為“結廬”。“結廬”實指隱居。一般隱士都居住在深山無人之處,可陶淵明“結廬”在人間,卻照樣感覺不到世俗的喧囂。“而無車馬喧”有兩層意思,一層是說,在現實之中,他的門前真的沒有車馬喧譁;另一層是說,他已經脫離了官場的競逐,跟那些人已沒有什麼往來了。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請問你是如何做到結廬在人境,而沒有世俗煩擾的呢?因為自己的心離名利場上的競逐遙遠了、淡漠了,所以哪怕住在車馬喧囂的大路旁,也一定會像身處偏地深山一樣清靜。

這幾句其實可以視為詩人人生哲學的概括。“心遠地自偏”的實質,在於人的心靈對外物的一種過濾,對煩囂氛圍的一種阻隔,對生活環境中醜惡部分的一種鄙棄。這又是兩句驚人的妙語,是極其精彩的自問自答。王安石十分讚賞這四句詩,譽為“奇絕不可及”,認為“有詩人以來,無此句也”。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在草廬的東籬下隨意地採擷菊花,偶一舉首,忽見南山浮現在眼前。這“悠然”屬於人,也屬於山,人閒逸而自在,山靜穆而高遠。在那一刻,心與山悠然相會,詩人自身彷彿已與南山融為一體。

在中國文化中,菊花是有象徵傳統的。“採菊東籬下”不僅是寫採菊這樣一個行動,同樣帶著一種象徵、隱喻的含義。清人龔自珍有詩讚陶淵明:“陶潛酷似臥龍豪,萬古潯陽松菊高。”意思是說,陶淵明所寫的松、菊,就像他本人一樣品格崇高。東籬雖然悠閒,菊花雖然高雅,但詩人並沒有被東籬和菊花所拘限,而是忽然之間就跳出去了。“採菊東籬下”象徵著品格的持守,“悠然見南山”則是一種超越,一種精神上的飛躍。所謂“悠然”,有一種從容自得、不受限制的感覺。

“見南山”的“見”字,《文選》作“望”。對此蘇東坡已批評過:如果是“望”字,這詩就變得神氣索然了。為什麼不能作“望”?“望”是有意識地注視,缺乏“悠然”的情味。而且,在陶淵明的哲學觀中,自然是自在自足的存在,人生之所以有缺損,在於人有各種外在追求。在這表現人與自然一體性的形象中,只能用意無所屬的“見”,而不能用目有定視的“望”。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詩人所見的南山有何物?日暮的嵐氣若有若無,在斜暉的映照下分分秒秒都在變化著,真是極盡黃昏之美麗。而在這美麗的黃昏景色中,三三五五的飛鳥,相互做伴都飛回來了。

鳥回到林中,那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歸宿,寧靜、充實而完美。那人呢?不期然中,心靈與自然冥會,若有所感。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這片美麗的黃昏景色之中,在這種寧靜、和諧的氛圍中,詩人忽然感悟到某種“理”,不覺沉浸在忘機的天真之中,覺得自然的真諦、人生的真諦活潑潑地呈現於眼前。他很想把這份體會弄清楚、說明白,但那實在不是語言所能夠傳達的。

評解

這首詩是陶詩的代表作,充分表現了陶詩沖淡、自然、和諧的境界。詩人以最為淡泊、幾乎接近“無我”的心境去體悟自然。正如《古學千金譜》所說:“籬有菊則採之,採過則已,吾心無菊。忽悠然而見南山,日夕而見山氣之佳,以悅鳥性,與之往還。山花人鳥,偶然相對,一片化機,天真自具。既無名象,不落言詮,其誰辨之。”也許,我們能夠在某個時刻,實際體驗這首詩所傳達的美感,進入一個純然平和的、忘卻人生所有困擾的狀態,但這種物我兩忘、人與自然完全融合的純粹境界實在是可遇而不可求,它絕不可能構成任何人(包括陶淵明本人)的全部人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娛樂:我靠抄書成了全球首富

越過山丘

超級女神護花系統

公子柳

南江十七夏

玖月晞

升遷太難?不如安心乾點實事

這肉有毒

怒江之戰1

南派三叔

從今天開始當首富

齊州九點